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娟娟 《经营管理者》2013,(31):117-117
文章就现阶段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制约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了改善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力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电力企业要想长期持续发展,要想获得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人才的培养放在电力企业工作计划的中心地位。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和价值识别要走出过去的"重学历轻能力"的怪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需求,切实制定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涵义,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文章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重视开发低碳技术与人才培养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碳配额与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如何设计和协调市场政策目标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平价上网是我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市场协同下的电力企业竞价模型,研究碳市场、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和市场之间的价格传导路径,分析多市场协同作用下电力企业竞价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多市场协同对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显著效果,收紧碳配额供应和提高绿证配额的市场协同机制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缩小可再生能源电力和传统能源电力的价格差异。本文揭示了多个市场之间内在的协同机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到市场间的协同关系,从而制定更加高效的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玉环 《经营管理者》2009,(23):215-215
能源问题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本国最佳的石油战略,我国也正在积极寻找自身的石油战略。本文通过对我国和俄罗斯的石油现状,以及对中俄进行能源合作的现实可能性的考察,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对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巨大消耗,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能源问题已经变成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既要保证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又要减轻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能源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能源效率为中心,通过对能源经济效率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和能源生态环境效率指标进行研究,把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很好的结合,并针对能源效率的现状,提出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一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结合了对能源效率指标的分析,建立了发电厂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发电厂能源效率的系统图。希望通过本文对能源效率评价指标的分析,为中国的能源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明 《经营管理者》2012,(6X):245-245
<正>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又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大国,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突出。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研究开发新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之外,加强企业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管理工作,实现节能管理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文从我国企业能源的利用与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形势,针对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弊端,阐述了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能源管理的目的和内容;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该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特殊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探索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供求问题对国家整体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工业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能源。能源问题影响到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能源供求问题日益凸显,怎样科学合理的解决能源供求问题,在保证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能源消费基础上,保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国能源供求历史与现状,分析能源供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我国未来能源供求问题作出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12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将能源和环保合作作为主要议题。能源问题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热点。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货物贸易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关注中国能源贸易,则是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本文将分析我国能源贸易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义 《经营管理者》2016,(5):182-18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筛选出对能源消费较为重要的几个核心因素,并建立能源消费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及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对传统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引领,系统分析了太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凝练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挖掘专业思政元素五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爱家情怀、精湛业务技能、工匠精神及开拓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以助力山西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决能源问题是我国需要面对的尖锐和紧迫的问题。文章首先阐明了对发展模式的再认识,讨论了中国能源的供需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四个基本战略思想,简析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能源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又是经济增长约束固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本文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基于1978-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能源效率等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问题提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力能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其生产的产品同市场流通的一般商品同样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电力作为我国电力企业的主要产品,决定了电力企业组合市场营销的起点为电力的经济技术特征。而在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基于电力企业在技术经济方面的特征,要从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上进行思考并加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豪 《决策探索》2011,(22):54-55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样也是一个能源开采大国。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高达72%。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耗能、低效率”的经济模式导致我国能源的现状为:供不应求、浪费严重。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在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方面已经呈现出低效率的缺陷,现行税种对能源浪费问题“关注”也不够,而且有的规定还不利于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本文在能源税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能源税收政策,结合我国能源税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能源税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税种进行调整和开征专门的能源税种。  相似文献   

19.
汪明霞 《经营管理者》2012,(5X):312-3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因此,本文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以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演变历史和现行政策,认为国家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是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保证;我国的政策不够完善,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我国要在战略定位和体制建立上加大力度,在研发和市场开拓上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