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梦瑶 《21世纪》2005,(9):52-53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德国每四 个新生婴孩中就有一个的父母一方是 外国人,每五对夫妻就有一对是国际 组合。现在,在德国生活的人中至少有 1 千4 百万人有移民背景。 德国之所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移 民的青睐,成为公认的移民大国,其原 因是多方面的。 高度发达的经济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国,若以 人均产值及人均收入计算,德国远远 超过排在其前面的美国和日本。 德国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我 们所熟悉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和 奥迪都是享誉世界的德国品牌。作为 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的汽 车制造业具有品种多、质量高、工艺精 湛等…  相似文献   

2.
危笑天 《社区》2013,(17):39-39
旅德期间,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青年人的择业观。 我的德国朋友保罗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带我参观了波恩大学、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几所学校。令人称奇的是,无论是哪一所大学,无论是什么时间,这些地方总让人感觉冷冷清清的,见不到几个人。我不禁问道:“为什么你们的大学这么缺乏人气?难道你们德国的青年都不想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初到美国,走出旧金山国际机场,第一个印象就很令我惊异,好像不是到了美国,满眼都是亚洲人的脸,还有就是黑人;白人倒成了少数。这和我在德国的印象恰恰相反,那里几乎清一色的白种人,偶而能看到几个土耳其人,至于亚洲人那更是罕见了。作为一个国际上著名的都市,德国的波恩只有20万人,那火车站小得像中国内地的二等城市的长途汽车站。问询处的柜台比旧式乡村杂货店还小。我用英语去问工作人员,去特里大学如何走,没想到那家伙  相似文献   

4.
李元卿 《社区》2004,(4):30-30
德国是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富裕的德国人在对待水的态度上,却显得那么“抠门”。如果你是个初到德国的外国游客或者留学生,好像任何一个德国人都会给你上一堂珍惜水资源的课。许多外国人认识德国都是从认识水开始的。几年前,一位中国的博士到德国汉诺威留学,刚开始住在  相似文献   

5.
张阳兆  赵虎 《华人时刊》2005,(12):60-61
见识豪放的德国人 我是一个性格粗犷、豪放的山东男孩, 2002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时,曾应一位 在欧洲定居的亲戚的邀请,到德国旅行。这里 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到处盛放的鲜 花,悠闲的生活节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还有神秘的古堡,以及海涅、贝多芬、舒曼、 尼采留下的足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第二年,在亲戚的帮助下我终于移民到 了柏林,在 PPVTE 贸易公司当中文翻译,月薪 500欧元。初到德国,我发现用“大块吃肉、大 碗喝酒”这句形容英雄豪爽举止的话来描述 德国人的饮食,再贴切不过。德国人尤其偏爱 猪肉。据统计,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六十 多公斤,高居世界首位。那炖得烂熟的一整只 猪腿,令人望而生畏,德国人却可以面不改色 一个人吃掉。德国人的“大碗喝酒”,喝的不 是中国人爱喝的白酒。啤酒是德国人的“国 饮”,“慕尼黑啤酒节”更是世界闻名。德国人 喜欢左手端酒右手执香肠,一口酒一口肉, Salami 微辣的口感与啤酒的深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康云峰德 《社区》2009,(18):57-58
德国和中国是两个文化底蕴截然不同的国家,而且,家庭教育在历史潮流中变化无常,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历,与长辈、祖辈的都有差异。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资本化、媒体化时代,家庭教育随之应变,大致再也不受宗教礼仪、传统风俗、道德原则的局限性。我的德国父母都在美国整整工作了28年,而且家里曾有巴西籍的保姆照顾我,所以我并不算是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德国小伙子。当然,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上了一所德国学校,16岁时又搬回德国去上完高中,但是,这些情况也不足以让我融人德国社会主流。我从小就养成“国际化”的气质,对美国怀着归属感,又对德国怀着亲切感,也酷爱听巴西葡萄牙语的辂柔声调,现在,德围的跨围公司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去年从德国回国探亲时,我乘坐的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乘客中高鼻子、白面孔的占绝大多数。我的座号在飞机中部经济舱靠窗一排三个座位的中间。当我找到它时,发现和我坐在一排的还有一位黄头发的西方人和一位黑头发的东方人。因为是德国航班,出于礼貌,我用德语向他们致了问候。西方人有礼貌地站了起来用德语回敬,那位东方人似乎听不懂德语,只是默默地笑着向我点点头。我暗暗打量了他一下,他身材修长,穿  相似文献   

8.
刘锴 《社区》2012,(14):55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在德国公出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个国度所散发出的浓浓书香。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  相似文献   

9.
自一九二四年以来,在国内外理论界和史学界中,流行着“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这样一种说法。大家对于这种说法一直深信不疑,被确认为是无可非议的定论。其依据有三个: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国人;第二,马克思恩格斯都受过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第三,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革命的“中  相似文献   

10.
夏爱华 《社区》2010,(33):56-56
人在德国,处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德国,水源确实很多,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节省着用的缘故。所以,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学会节约用水。"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先前的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正央视的《朗读者》栏目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朗读热潮"。在国外,有一个全球知名的"朗读者",她提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口号,读书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这个国家也因此被誉为"欧洲的朗读者"。她,就是德国。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架上满满的图书。我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看到,他家  相似文献   

12.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13.
文娱生活     
《老友》2008,(7):52-53
吹牛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法国人碰面了。他们都爱吹牛,美国人说:"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鱼,有小船那么大。"法国人说:"那算什么呀,我有一次钓到了一条鲸鱼。"日本人不屑一顾地说:"我们日本人平时钓鱼都是用鲸鱼做鱼饵。"  相似文献   

14.
正同事大成从德国进修回来,我们到机场接他。上车后,他突然对我说:"大张,你原来不是农民吗?我觉得你不做农民太可惜了,如果是在德国,你肯定想做个农民。"我白了他一眼,说:"我好不容易离开了农村,再叫我回到农村做农民,我才不高兴呢。"大成听后,不急不慢地说:"如果你在德国,想做个农民还做不到呢。我在德国进修的几个月里,感觉德国农民是最幸福的。"我听后不由得苦笑。我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农民,一年四季繁重的农活压得一家人都透不过气来,收入也得不到保障,哪里还谈得上幸福可言?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下狠心凑足钱把我送进城里  相似文献   

15.
1963年8月20日到26日在华盛顿召开了第1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的2,044位心理学家。会议历时一星期之久。与会者探讨了当前和今后心理学工作的情况。他们绝大多数是北美洲人(加拿大148,美国1,480),有很多英国人(80)和法国人(52),也有相当数目的荷兰人(28),意大利人(24)和波兰人(18),以及较少的德国人(16)。大多数会议是在“五月之花”举行。在33个讨论会上,发表了140篇论文报告(并不是每篇都当众宣读的)。那些作为大会上公开宣读  相似文献   

16.
可观赏可品尝的美之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法国与德国交界的小镇BELFORT逗留了几天。 BELFORT是一个只有四五万人口的小镇。它曾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就是在这里被德国人打败的,二战时期自然也是被德国  相似文献   

17.
唐宝民 《老友》2012,(4):49-49
因为公司在德国有分部。所以我得以经常有机会去德国。时间久了,我发现了德国人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提醒。  相似文献   

18.
来德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想写点东西来记录此行的点点滴滴。德国——这个西方世界中耀眼的国度,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劲的经济实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对于我这个来自东方旅行者来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新鲜而又好奇。现在就让我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异域国度的激情和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9.
温州的企业文化还很薄弱,绝大多数人并不理会企业与人的关系,一个营销副总你并不单单是做营销的,他还要担负起其他的责任,整个企业的盛衰荣辱都与他有关。有一回我去龙湾给一家企业做培训,一个副总,他们的老总都在,他居然当着我的面掏出手机接电话。这像什么话?可能就他个人来说,他的技能等等各方面都很厉害都很优秀,但是,这算什么文化?现在流行一种考核方法,叫平衡积分卡,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作为温州政府,我觉得在企业的文化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介入,积极扶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企业一年才发一次工资,在上海,通用的总经理,一个德国人,他就跟员工们一起,在食堂里跟大家一起排队,一起吃饭。这也是一种文化。温州随便哪一家企业,哪个老总做到这样子了?如果叫哪个老板这样子跟员工们一起吃饭一起排队,人家肯定会说,你放屁!建设企业文化,我觉得重点的是做事情要实事求是,温州很多都是假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德国成人教育的特点1、成人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接受成人教育渐成社会风尚德国人接受成人教育的热情非常高,每年有2000多万人利用各种机会参加进修,接受成人教育。德国人接受成人教育的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重视。在德国,任何人进入就业岗位必须经过职业技术培训,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