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彬文 《天府新论》2006,(6):99-103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谁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怎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新农村建设?本文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就新农村建设情况到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等中部农业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从各地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其背后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认识和主体问题。总的来说是“上面热,下面冷”。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3.
辛秋水教授专注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开创了农村社会研究的新模式,其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值得学习探讨。提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必须与现代文明对接,并躬行的乡村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同步的研究思想与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思维上具有领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木龙 《南方论刊》2007,(9):79-80,2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公路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规划、监管、养护、技术指导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路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春夏 《兰州学刊》2006,(11):172-174
东、中、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有各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统筹规划,强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因此,各地既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比较优势;也要研究问题、理清思路,紧密联系实际,形成一些体现地区特点、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问题,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一场深刻的农村革命,必须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研究发展对策,寻求破解措施。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入手,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了制定新农村建设促进法,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促进农民的现代性成长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张端 《理论界》2007,(12):39-4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从系统视角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系统观念不强、系统目标偏失、系统方法失灵、人治传统对系统方法的排斥等问题。我们认为,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建设,苦练"内功",自主发展,开放放活,增强活力,是解决和克服新农村建设实践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是研究和实践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以及新型农民的培养等实践中的问题所在及其问题的有效解决都与是否统筹好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密切相关.文章指出,应把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问题置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局更突出的位置,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发展,尤其要倾重于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鄯善县是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个试点县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好,研究鄯善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监测、反馈鄯善县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全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积累,对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推广和确定标准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和忠 《理论界》2008,(10):207-2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而乡风民俗的建设更是一项长久利国利民的工作。乡风民俗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存在着乡风民俗滞后、封建迷信有所抬头的现象,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经济收入。建议根据地区的特点制定一些乡规民约,从源头抓起,规范农村的风气,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凸显了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乡风民德建设的实践为例,探索了中国农村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人为本、正面激励是涵养乡风民德的内在驱动力,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方式,道德实践活动是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以农民群众利益为本是乡风民德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是乡风民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依据,编制和实施规划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规划工作的诸多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导向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当前青岛市乡风文明制度化建设的实践来看,部分乡镇(街道)和村庄(社区)层面的具体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还存在着缺少一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纲领性制度、市级主管部门尚未全面推行乡风文明的制度化建设、各地乡风文明的制度化建设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制度化建设,青岛市应尽快制定一部关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规划或实施意见(纲要),有关部门出台全面推行的相关规定;扎实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的保障性制度建设;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属地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界定问题,学界存在以下观点:政府作为主导者,应尽可能地承担更多更具体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在于宏观规划和指导,而不必在微观上也包揽一切;应因地制宜、因问题制宜,根据地区差异和问题领域的差异来界定政府责任。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内容,研究者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政府责任;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研究政府责任;从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划分视角研究政府责任;以农村发展各个领域为视角探讨政府责任;从政府自身建设角度研究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新农村建设,应以规划为先导,统筹推进科学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应该立足现实,放眼现代化,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各地实际,全面科学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凸显了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乡风民德建设的实践为例,探索了中国农村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人为本、正面激励是涵养乡风民德的内在驱动力,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方式,道德实践活动是乡风民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以农民群众利益为本是乡风民德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是乡风民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其本质都是农村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了这一规律而采取有效行动,可以直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积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崔乃红 《理论界》2007,(8):56-5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研究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模式的选择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特定范围内对各种个体模式进行多重性、多样化、多层次优化整合,并采取以下策略:制定科学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规划及长远发展规划,分区规划分层实施;重视开发动力源,启动农民内在需求;尽快完成政府的角色转换,重在规划、服务、引导;狠抓产业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