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两者共同构成各门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各门经济学科都以生产力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经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那末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究竟怎样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不是并列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从科学史来看,一门科学要成为其它科学的理论基础,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研究成果较之其他社会科学成果,更易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中去,从而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经济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这一优势在我省并未明显凸出,因此,从宏观上研究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理和运行机制同样是我省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   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基础理论研究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践预警、应用导航。超前性经济理论可以指导经济改革;论证、实证分析性经济理论为经济运用提供偏差预警;批评性经济理论为经…  相似文献   

3.
争鸣与信息     
生产力研究——经济学之皇冠王忠民以《生产力——经济学之皇冠》为题,在《读书》杂志今年第四期发表评述熊映梧《生产力经济概论》、《理论经济学若干问题》两部近著的文章指出,应当有勇气承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只靠理论思辨的证明,归根结蒂还要靠在实际上创造出大大高于资本主义的高生产率,靠创造出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水平,因此,生产力的研究必须置于经济学的首要地位。长期以来,生产力理论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以至于无人敢于问津。今天中国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了商品经济阶段,生产力经济学不坐经济学家族的第一把交椅,还能有谁呢!经济学之皇冠不戴在生产力经济学头上,又有谁能当之无愧呢!熊映梧把生产力经济学看作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崔巍 《天府新论》2007,(6):34-38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范畴,而是仅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因此,不可能超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增长存在要素关系模型的创立,建立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与发达国家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及模型的再研究基础上,是从整个大的社会经济着眼,从具体经济领域着手,从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构成、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建立科学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然是基本而不是全要素,就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炼丰富;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生产关系要素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奥]路德维希·冯·贝塔兰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对开放系统理论作了详尽的探索。研究开放系统理论对生产力经济运动的作用,其重要性在于:迄今为止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十分强调经济系统的平衡性,这实质上是在以封闭系统为条件下的进行平衡过程,而社会经济系统尤其在生产力经济系统中,它所表现的特征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生产的各种要素组成部分处在不断更换即分解和合成之中。因此,对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就必须将生产力经济运动扩展到开放系统理论中,并建立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经济学是八十年代初诞生在我国的理论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五年来,在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的推动下,在经济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力经济学硕果累累,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向读者介绍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我们特约请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永应同志编写了这套《生产力经济学基本知识系列讲座》。《讲座》包括下列十个题目:一、生产力经济学是治国兴邦的科学;二、一个古老的论题——生产力到底有哪些因素;三、一个新颖的观点——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四、填补空白——建立“生产力规律论”;五、结构经济——生产力系统工程的第一根支柱;六、规模经济——生产力系统工程的第二根支柱;七、时序经济——生产力系统工程的第三根支柱;八、布局经济——生产力系统工程的第四根支柱;九、必须有一个生产力发展战略,十、数学工具使生产力经济学日益精确。十题约八万字,分十期登完。 这个讲座一部分是新撰写的,一部分取材于作者主编、并即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产力经济学教材》,可说是该教材的精华或缩影。作者特别申明,由于系列讲座是教材性的,固此文中汲取了理论界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将劳动、资本及技术进步归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忽略了制度因素。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均将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制度决定论”。当前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有用成分,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做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  相似文献   

9.
一 长久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仿效、沿用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把经济研究分为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一直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这样两类,并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国内学者认为,理论经济学“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指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正象我们多年来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忽视生产力一样,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也很少涉及生产力理论。任何科学都有继承性,研究当前的生产力经济问题,不可不研究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历史。本文拟就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发表一点意见,以期引起重视。一、古典学派揭开了生产力经济理论的序曲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起先它是以探讨财富的形成、发展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最早探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已经注意到劳动分工问题。他说:“很难找到精通一切技艺的工人,而且也不可能变成一  相似文献   

11.
时序经济理论,不仅在整个经济学中,就是在新兴的生产力经济学中,都是发展较晚、基础较弱的部分。它把社会生产力的构成理论推向了质态、量态、空间、时间这个四维系统的新高度,把现实的生产力系统工程置于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结局与过程相统一的科学基础上,因而它不仅在范畴体系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建设实践中也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讨论,表明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无法为现实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学面临如何研究、怎样拓展的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它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否定,而且也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经济学范式。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建构中国经济学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既表现在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论断和基本观点,也表现在它为我国经济学变革提供了以求实创新为灵魂,以生产力理论和标准为主线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这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具有极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最早使用“生产力”一词的要数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他们以当时经济学的发展水平与角度出发、定义“生产力”’为经济能力的一种量度。马克思由此出发,但并没有囿于此,而赋予“生产力”以哲学的意义,从而使之在质上得到一个规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相一致,它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巴黎笔记》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生产力理论的萌芽阶段,其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延用了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力”概念。第二阶段约从1845年2月的《神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2年2月25日至3月4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除西藏、台湾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85篇学术论文。年会围绕着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对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主要探讨下述三个问题。(1)生产力运动和变化的特点代表们认为,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研究的这些规律,应到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过程中去剖析,而不能简单地把政治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札记)晓亮一、生产力学是理论经济学生产力学是理论经济学这个观点,1980年11月我曾在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过,当时我还写了《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及其内涵》一文,想构筑生产力学的基本框架。现在看来有些说法并不准...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研究所1984年11月成立。近期编制20人,现有1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所长袁德政,副所长赵俊臣。 农村经济研究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原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科普协会五个单位联合组织召开的全国生产力经济学学术讨论会,于11月18日至11月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经济研究单位的有关同志共53人,提交会议论文20多篇。这次讨论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生产力经济学的学术活动。与会同志围绕着建立生产力经济学的必要性,生产力经济学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以及生产力经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生产力系统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因此,贯彻生产力系统空间运动规律要求的布局经济,就成为生产力系统工程的又一支柱。 一、古老学科焕发青春 人类注目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规律性现象,比较他们注目结构、规模、时序等方面,似乎都要古老些。反映在理论上,可称为布局经济学的种种理论,也大都早在结构经济学、规模经济学和时序经济学之前就陆续出现了。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开始出现研究农业、工业等产业布局的“区位论”;六十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企业规模变动的探讨,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企业规模的理论内容,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是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现实任务。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关系是历史的,社会生产力同样是历史的。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而且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同样具有特殊的历史形式,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就必须同时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全部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同时,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研究。不是从生产力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是结合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历史约束来展开的,正是在这样的限度内,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关于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规模被理解为由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变量,换言之,企业规模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历史特点,因此,它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马克思的一系列经济范畴的理论都  相似文献   

20.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把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引进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来,代表人物有索洛、丹尼森、斯旺等人。由此,50年代中到60年代末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