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是道教成熟和鼎盛时期.纵观历史,道教对于士人的影响之深莫过于唐.唐受道教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表现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道蕴.其一,道教自然无为、虚静素朴之道对唐人生命观和审美趣味的影响,表现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超然物外的生命观和对人格自由精神的追求,使山水田园诗显现出清淡、自然的风格.其二,以道教神仙故事为母题,并借道教神仙世界的虚幻之影来表现对现实理想的追求,对山水自然的感悟,使山水田园诗绚烂瑰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2.
对李白诗歌的文化审视──评《李白与唐代文化》周熹李白无疑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代文化巨人。在最近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一百个中国人》中,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个。谈到唐代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诗,而讲唐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杜。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心态     
对于从来不读书的人,这里说的当然是废话。对于有闲读习惯的人。这里说的是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4.
唐代既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鼎盛时期,此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禅诗.按禅悟特性,唐代禅诗可分为在凡诗、超凡诗、堕凡诗三种类型.在凡诗通过说理直接阐述禅学教义,超凡诗通过咏物抒情来追求脱俗的悟道情趣,堕凡诗则通过景物风光的描绘来隐喻禅义.唐代禅诗以一种空灵、清淡、恬静、和谐的艺术意境,把中国禅文化的精神和身受禅文化熏陶的文人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唐代诗僧齐己的诗歌创作,对其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祭礼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的大型祀典更是国家政治凝聚力的象征,也是文人借以显露才华、表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唐一代,随着不同时期政治风气的不同,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文人随之经历了以国家祭礼歌颂升平、到整饬政弊,最后信奉民间祠祀这样一个由豁达进取、用世务实,逐渐内向感伤迷茫的心态变化过程,相应地,有关祭祀文学勾勒出由赋颂铺排到议论政弊,再到抒写个人内心世界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唐代祭礼的变迁折射了唐代文人心态与文体选择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潘守皎 《东岳论丛》2008,29(3):110-113
白居易、王禹偁和苏轼都属于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贬黜的文臣,在泽畔行吟的谪居生活里,都走过了复杂的心路历程:愤懑、委屈、敏感、多疑、羞辱,并进而生成孤高自许或伤感沉沦等种种情绪。这种心态往往会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表现出来,从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对某种意象的钟情和反复吟咏。白居易引琵琶女为同调,王禹偁对商山竹大加颂赞,苏轼则将黄州的海棠花作为知己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井华  孙科 《北方论丛》2007,(4):13-16
在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音乐如一股股清泉融入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时尚的引领,塑造了大唐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内在的艺术气质,创作了无数描绘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精美诗歌,成为千古流芳的传世佳作。音乐的高度发展提升了诗歌创作的审美境界,同时,诗词的盛行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优美的诗歌乘着音乐的翅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1,22(1):47-51
杜甫生活在具有浓厚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坛,生前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彰,与之交往唱和的众多著名诗人竟无人称赞他的诗歌;传至中唐,受到了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大力推崇,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无法逾越的丰碑;传至晚唐,诗人学习杜诗和批评杜诗,纪念、凭吊并神化杜甫,从而把杜甫推向诗歌的神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来生 《社会科学》2003,(12):114-120
中国古代的“旅游”一词 ,常有着一种游离故土的感伤甚至哀愁。这在字义上是由于与“旅”的搭配使“旅游”有了漂泊乡愁。而从民族文化的深度探析 ,在农耕经济和宗法制度下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土观念和血亲关系 ,一旦“失其本居” (旅 )而游于外 ,便难免有思乡之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旅游文化观念才逐渐改变。商业经济萌动与旅游观念更新带来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 ,对该旅游热的出现及其文化背景加以分析 ,可以更好地印证古代特定经济背景和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霍然 《西域研究》2003,(2):80-85
北朝以来中国实现的民族大融合,乃是造成唐代诗歌繁盛的根本原因。唐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皆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北朝民族的大融合,开启了有唐一代三百年势不可挡的诗歌大潮的闸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蕴涵沉积于山水之中,由山水为载体而引发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中国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向封闭性,强调群体观念、向心观念和中庸观念,都与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与山水形成各种对象关系密切关联,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智慧、力量和情感。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性的服饰华美艳丽、胡化风尚、女着男装、以露为美的特点,表现出唐代女性雍容大气、崇武尚勇、追求平等、开放大胆的审美心态。这种审美心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人的审美精神和宽容的文化胸怀。  相似文献   

14.
李佳蔚 《天府新论》2004,(Z2):234-235
在山水旅游中游人通过观山看水体验山水"物境"的自然之美,因其身处其境,情景交融,由此产生"情境".实现情感与理性的超越是山水旅游追求的"游"的最高境界.从"迁想妙得"中调整物我得关系,通过想象去创造,去获得人与物之间的精神交流,物我两忘,由心灵自然与外在自然的浑契无间体现人之心灵的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山水旅游中游人通过观山看水体验山水“物境”的自然之美 ,因其身处其境 ,情景交融 ,由此产生“情境”。实现情感与理性的超越是山水旅游追求的“游”的最高境界。从“迁想妙得”中调整物我得关系 ,通过想象去创造 ,去获得人与物之间的精神交流 ,物我两忘 ,由心灵自然与外在自然的浑契无间体现人之心灵的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士们在长期的读书习业生活中,从书中得到知识,懂得了道理.而这一生活又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感想与体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因此,唐代文士们也多有将读书习业的生活与感触,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描绘出其中的种种情状.  相似文献   

17.
诗歌、书法两种艺术形式,从其表象看,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在唐代完美地融为一体,共同再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象,诗人取璧生辉、借助书法艺术,展现出丰富壮阔的人生意境.仰仗大唐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活跃开放.本文着意于探讨诗歌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和表现形式,使诗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外文苑向来有因作家年事已高而封笔的惯例,但也有年事虽高而创作益丰的变例。 八十老翁的蜀中诗人凌文远就属此种情况。原来他在新中成立前夕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共和国诞生后,又任过重庆市江津县县长,中共江津县委第一书记,行署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积淀着深沉丰厚的中华文化。其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道德情怀,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与中庸之道,人情之美的价值取向和含蓄蕴籍的风格追求。同时,中国古典诗歌又从人际交往、民族心理、社会人生以及政治、思想、文学、教育等方面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序是处于诗题与诗文本之间、与古典诗歌创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滥觞于<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创作源于魏晋、流于齐梁、盛行于中晚唐.不过,在研究界,人们对唐代诗序的关注却几乎阙如.实质上,走进诗序,那是一个与唐诗同样精彩且极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佛学题材的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类别,据<全唐诗>统计,其数量约40篇,占唐代诗序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不过,这数量不多的佛学诗序却真实地再现了从初唐到晚唐近300年间唐代文人与佛学之间密切的文化关联,以及文人们借佛学而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无疑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