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这对哲学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这对范畴,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深刻的本质。列宁对同一和斗争概念的含义作过说明,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斗争就是矛盾中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本文拟就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矛盾,即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列宁也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毛泽东同志讲得更明确:“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本质的科学抽象,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当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这一点,我国哲学界似无争议。但进而问:矛盾怎样推动事物的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是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对立面的又斗争又统一,长时期哲学界却争论不休,至今可说仍无定论。近十几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被搞得混乱不  相似文献   

4.
<正> “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这一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一二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专门有一节“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把这个问题挑开,使之突出起来,为世所注目。《矛盾论》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段话,并对它作了说明和发挥,进而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指出:“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运用列宁的这一论断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时,为了简明易解,人们往往用“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两句话来加以概括。前者强调的是“分”,指斗争;后者强调的是“合”,指统一。既斗争又统一,既分又合,事物就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6.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对立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孤立地讲各个范畴本身的特性。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是讲事物内部斗争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讲两个范畴各自的特性。弄清这一点对深入讨论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的,不是讲一切动力的。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在讨论中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对差别的认识又有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是手段,同一性是目的,因此,同一性是更根本的动力;有的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斗争性引起的,同一性只是斗争的场所,因此,斗争性是更根本动力。有的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对立面之间又斗争又同一的相互作用才是动力,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成为动力。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讨论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问题的主要分歧所在,也是这一讨论的主要目的,通过讨论,弄清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拨乱反正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需要。希望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的分歧所在和讨论的主要目的,更深入地讨论下去。对同一性的涵意,特别是对互相转化是不是同一性的基本涵意,分歧很大,也希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从列宁的《哲学笔记》到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后退”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其主要根据是,斯大林在自己的著作中,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不仅没有引述列宁说过的“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还认为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和谐的开展”,实际上等于否定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评论者由此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9.
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根本不同的回答。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发展的动力;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动力归于外力推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就是指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不仅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唯物辩证法历史经验回顾》一文认为德波林关于事物开始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这个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受到马克思、列宁的重视。”因而,认为德波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德波林把事物、过程的发展分为绝对同一、差别、对立、矛盾诸阶段,并认为“差别”不是矛盾,即使在“对立”阶段上,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还是静止的,只是到了“矛盾”阶段,才呈现出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活动。这个观点是对黑  相似文献   

11.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又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对立,是指统一中的对立;所谓统一,是指对立中的统一,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但是,多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矛盾斗争性和矛盾统一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上和运用上都存在着片面性的错误。有的只讲斗争性的作用,不讲统一性的作用;有的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统一性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的把斗争的绝对性看成永远是主要的,把统一的相对性看成永远是次要的等等。总之,他们重视和夸大了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或忽视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本文想就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佟桂琴,郑克物质无限可分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辩证法讲“分”,就是指“一分为二”,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认为“一”就是“一”,是不可分的。辩证法也讲“一”,但辩证法认为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通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有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同样,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由于其内部矛盾运动而推动的。正是基于对矛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动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15.
论同一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地把握对立面的同一,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立面的同一是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统一体却是千差万别的,或者说,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异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等同的事物。据说莱布尼茨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得宫女们到处去寻找是否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其实,这里所说的“物”;是和精神相对立的物,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物”,不是作为特定的认识对象的统一物。哲学基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讨论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文章很多,在立论上都持“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立论上似无分歧,但在具体的理解和论述上,其观点却不尽相同。在研究和分析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时,一般地都注意到并引用列宁的这样一段话:“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但是,紧接下去还有另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其《哲学批注集》中提出,辩证法就是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从矛盾普遍性的角度来说,尤其强调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认为对立面的同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发展。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是一种辩证思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矛盾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矛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讲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一中的斗争,讲同一,也都是斗争中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相似文献   

20.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