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秘密会党的忠义思想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道光以降 ,秘密会党滋生蔓延 ,维系其团体、人心的信仰纽带便是所谓忠心义气。在过去几百年中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农民反抗与秘密会党也借为思想武器。但是 ,这些小说的思想层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以往单纯从歌颂农民起义出发 ,对会党的忠义思想亦多有肯定 (即便是“忠” ,也认为是“反清复明”、“反满革命”的反映 )。现在看来 ,我们不仅要正确评价农民反抗 ,更要从其思想根源着手 ,分析其成败得失。本文主要就秘密会党抄袭《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忠义”思想用以构筑自己的一套“忠义”信仰体系问题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2.
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权力系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恩良 《文史哲》2005,(2):110-117
尽管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内部都是实行“家长制统治”,但就权力系统而言,两者存在如下区别:第一,在权力的来源上,民间教门的创教者及其教首主要依靠自我神化的方式来获取对信徒的控制,而秘密会党中“大哥”地位的取得主要依靠自身的实力与威望;第二,在权力的运行方面,如果说民间教门的教首相当于封建家长制统治中的家长的话,那么,秘密会党的会首则只相当于封建家长制统治中的兄长。因此民间教门的教首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其组织的运行,而秘密会党中的会首只是拥有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权力;第三,在权与利的关系上,民间教门中教职的高低与现实利益的大小呈现出对等的关系,而秘密会党中的职衔绝对不是获取个人利益的资本;第四,通过血缘关系世袭教权是民间教门中权力继承的基本方式,而秘密会党中鲜有父死子继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3.
清光绪二年 ( 1876年 ) ,一次大规模的“妖术”恐慌降临大江南北 ,北京、天津、直隶等北方地区也被波及。“妖术”的种类主要有纸人剪辫、叫摄生魂、遍剪鸡毛、梦魇惊人等。这次“妖术”恐慌实质上是一场由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联手策划、精心组织的以“剪辫”等“妖术”为主要手段 ,人为地制造社会恐慌 ,以“图谋天下”、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4.
“社团改进会”是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肇始,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的历史条件下,于1912年9月由谭人凤为首所发起的一个试图对旧式会党进行改造的政治组织。对此,以往史学界大都视其为民初革命派对会党进行“过河拆桥”的可耻行径,“代表了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弥漫全国的挥舞屠刀镇压会党的逆流。”①认为谭人凤组建社团改进会的目的“说来说去就是要求会党群众像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样,在袁世凯的‘圣明’统治下,‘振兴实业’,从‘秩序的革命’转入‘秩序的建设’”②,“是暗中向袁世凯讲心里话”…  相似文献   

5.
同样的文化渊源却因环境的不一而有不同的内涵。“忠”与“义”虽同属儒家文化的内容,却在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中国,“忠君思想”是贯穿中国古代的至高思想,在“忠君思想”一统中国的年代,能与之稍作抗衡的是“江湖义气”,但“忠”始终凌驾于“义”之上。在日本,同源与儒家文化的“忠”与“义”虽然在字义上与中国并无太大区别,但武士的“义理”却经常可以凌驾于“忠”之上。  相似文献   

6.
忠义军是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后期在东北地区涌现的一支抗俄义军。它是由义和团余部和几支人数较多、战斗力较强的抗俄义军联合组成的。1901年冬忠义军失败后,其中的义和团余部又同反清“仇洋”的秘密结社团体——六合拳结合在一起,坚持抗俄反清的武装斗争到1902年8月。忠义军、六合拳的抗俄斗争,是义和团运动在东北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忠义军抗俄斗争的历史真面目逐渐清晰,弄清其中一些关键性问题,正确阐明它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意义,本文试就有关忠  相似文献   

7.
霍修勇 《云梦学刊》2001,22(6):46-49
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对湖南会党进行了改造。他们结合“反清复明”向会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不改变会党体系的基础上,改善其组织、装备;利用会党的反清传统,掀起大规模武装起义。湘籍志士对会党的改造是深入、长期、细致、全面的,在他们的改造下,湖南会党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以下简称新马 )华人秘密会党是中国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之一 ,自它出现的那一天起 ,便一直在新马华人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当地华侨社会的一部分 ,它在自身组织最兴旺的时代 ,成员占华侨人口的5 0 %以上 ,其中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时 ,甚至整个华人社区的成年男性差不多都是秘密会党成员。新马华人秘密会党不仅人数多 ,而且对华侨社会的影响也不小 ,不少会党首领既是富翁又是侨社领袖 ,很多地方的华侨会馆包括地缘会馆、血缘会馆的领袖都是会党的掌门人。然而 ,国内学术界对于新马华人领袖与秘密会党头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清代宗族的社会控制看会党的发展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秘密会党的滋长与基层社会的控制效率关系密切。作为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宗族,当清政府政治廉明、社会经济稳定时,其在国家政权的督导下,能配合地方政府镇压、捉拿或搜捕起事者,这对秘密会党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晚清,由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形势的恶化,宗族的凝聚功能减退,而各种非传统社会势力的乘机兴起和发展,则进一步分化了宗族组织,使得它在控制秘密会党时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对先秦诸子百家作总结式的大思想家 ,其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皆相当丰富 ,所以人们在对其主流思想作深入研究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对其非主流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的探究 ,这是与荀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不相称的。当今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现代生态伦理学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此 ,对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摆到了我们面前。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说 ,荀子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是与其“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分不开的。荀子在《荀子·…  相似文献   

11.
“会党”为我国近代南方民间秘密团体之总称。深谙会党内幕的陶成章所著《浙案纪略·外传·教会源流考》载,我国民间秘密团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谓“洪门”,一谓“教门”。其中的“洪门”,支派繁多,如三点会、三合会、哥老会、洪江会、孝义会等等,皆由天地会分衍而来。天地会又称三点会,取洪字偏旁“氵”为名,又称三合会,取“洪”偏旁“共”含有合之意。“会党”即指“洪门”一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大批华人涌入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他们在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 带来了他们的秘密会党组织──天地会。华人秘密会党在整个19世纪的华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他们不仅扶贫助弱,保护华侨利益,而且控制华人社区的其它各种事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职业垄断。在秘密会党的操纵下,要么各会党的分支机构垄断着某种职业。要么以地缘为基础.各 地华人独霸从事某一职业的权利。于是,华人秘密会党之间经常因职业垄断与反垄断而相互敌视。 19世纪中后期,这种相互间的敌视因华人移民的增加而日益加剧,最终成为华人秘密会党械斗的 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侠义”皈依“忠君”的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封建正统文化与江湖文化冲突碰撞的角度探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文化底蕴。《水浒传》贯穿着宏扬侠义与墨守忠君的矛盾与困惑,如实写出了侠义皈依忠君的惨烈悲剧。“水浒”中的“侠义”,既有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又有江湖文化中的道德人格。作者试图统一侠义与忠君的矛盾,以忠规范义,却未能达到忠义一体的主观命意,徒现两种文化整合的艰难。这样写是作者文化心理矛盾的结果,更深层次说就是大众文化与正统文化冲突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与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历史上"游侠"的产生、"侠"之观念的形成及其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作了勾勒,指出宋明时期出现的"侠义观"向"忠义观"的重大转变,直接影响了清代的侠义小说。其次具体探讨《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事宜在济民谓之义";"尽心于为国之谓忠"。"忠"与"义"的结合使侠客走上了由"游侠"向"英雄"的蜕变之路,而侠客内心"忠义观"的最终形成,也显示出了大传统文化对小传统文化的整合与改造。  相似文献   

16.
论近代会党与土匪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有两种“反社会”力量最引人注目而又扑朔迷离,那就是秘密社会和土匪团伙。由于这两者的“秘密”面目和其它固有特征,对于他们的活动,官方文件、私家著述和报刊杂志等资料的记载都十分零乱,甚至阙如,不但给一般人造成了许多错觉,也给研究者带来不少麻烦。七十年代末以来,会党史研究有了较大进展。近年,研究近代土匪问题的论著也间有出现。但是,怎样看待近代会党与土匪之间的关系呢?这还是一个前人未曾涉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考察,就教于大家。上篇会党与土匪的共性和差异一般而言,近代会党活动与土匪活动有着密…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轻重之辨”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上对利益问题的两种关注方式即伦理学关注与经济学关注的一次重要交锋 ,它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成为封建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之后与法家思想逐渐融合的新走向 ,对后来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 12 月 19—21 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中国以及美、日、韩等国的学者 80 余人与会,围绕转型期的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秘密会党、秘密教门等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转型与秘密结社华强、华伟(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认为,近代社会以来,参加秘密结社人数众多、名目繁杂,是因为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生一系列巨变转型之故。秘密结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社会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对社会的负…  相似文献   

19.
清代会党是一个以游民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团体,它受游民的影响很大。首先,大量游民的贫困化和无组织性催化了秘密会党的滋生;其次,游民地域上的频繁流动促进了清代会党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再次,游民生存手段的寄生性和非法性决定了会党对社会有极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秘密会党的滋长与基层社会的控制效率关系甚密。作为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保甲,在清政治廉明、社会经济稳定时,它在国家政权的督导下,对举报、纠察、搜拿会党成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清中后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大量流动,政治腐败的日益加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清起义此起彼伏,致使保甲制不断破坏、瓦解,而无以担当对会党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