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也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局限性。抹煞这种规定性和局限性,是不正确的;任意夸大这种规定性和局限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和阐述这种规定性和局限性,这是发挥马克恩主义哲学方法论功能,推进当前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伟 《齐鲁学刊》2013,(3):66-69
马克思既坚决反对旧唯物主义抛开主体,直观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又坚决反对唯心主义抛开客体,单纯从主体方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两极"到"中介"的革命,并且把这种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的革命,贯彻到了"现实的个人"中。从"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和社会历史规定性出发,马克思在其哲学探索中,构筑了其作为价值批判原则的"理论的理论"和作为实践原则的"实践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理论向度之间的关系,既非平行,又非前后"断裂",而是相互渗透和融合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马克思哲学探索中的这两种理论向度,对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也有自己质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使它与别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对这个规定性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与我们在建国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同现在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这只是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规定性的有无问题。这个规定  相似文献   

4.
康德把感觉的材料料于纯粹理性的认识之外,费希特则从感觉材料入手,对实在进行区分.感觉的实在是自然,它在精神的实在中获得自由的规定性,而自由的真实性在生命的区分中才实现.这是善的意志的生命.其自我区分表现为意志的区分,上迭信仰的实在.  相似文献   

5.
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这一问题被引入到更为复杂的讨论层面。本文以各种不同的“真实性”的表现样态为“经”,以民族志研究历史为“纬”,选择三个不同时段的民族志样本进行分析:传统民族志在“实践理性”和“文化理性”原则之下对“真实性”的理解;现代历史人类学通过“文化结构”对“真实性”叙事的建构;在当代“全球化”社会里,旅游民族志认识和反映“真实性”所面临的情形与困境。笔者试图回应学术界提出的三个问题:其一,民族志反映历史“真实性”的可能性;其二,不同时期的民族志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特点;其三,民族志再现不同社会语境中“真实性”样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跟踪实践轨迹,通过分析矛盾,闸明若干认识界限,旨在打开话题,促使这方面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一、根本和非根本的界限。 同任何物质过程一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有根本质和非  相似文献   

7.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已是遍地开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然而在这比比皆是的广告中,虚假广告也随处可见,让消费者对媒体产生了信任危机。与广告相关的法规出台了很多,却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尴尬,面对层出不穷的违法广告,社会在呼吁:广告法规,你何时对媒体动真的?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行政强制执行法律规范是形势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着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家行政机关执法不力则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执法不力,这里面有认识问题,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法律制度上的问题。不少人一提到运用法律手段,就认为是通过法院来解决问题,因而在立法和执法的理论和实践上,往往忽视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作为认识结构的两极,不是预先给定的,也不是分裂的,而是在实践总体中生成与创造、建构与重构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 作为现实主体的人,其规定性至少有三:一是客观现实性。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肉体的,自然力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简言之,主体首先是一种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且,对于人的活动来说,“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二是自觉能动性。马克思主体观的本质规定性是“实践存在物”,是“感性活动“,而不是“感性存在”。人区别于物的能动性就在于它具有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鉴此,主体不仅是自然存  相似文献   

10.
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重要原则,是贯穿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思想。在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运用和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搞好统战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求同存异原则在古今中外早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但真正对这一原则以科学的解释和广泛的实践的却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首先,求同存异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在统一战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的双方既有共同的矛盾基础,而且彼此之间还包  相似文献   

11.
谭先锋  谭綮 《云梦学刊》2002,23(5):121-124
现代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应当重视对广告导向作用的研究。新闻媒体广告要坚持正确导向 ,防止误导 ,必须严格执行《广告法》 ,加强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和营销手段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对广告业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但由于植入式广告具有隐蔽性,我国目前几乎没有对其识别的标准,这让植入式广告规避了对传统广告的法律约束。这种规避不仅架空了广告的监督审查制度,对广告市场的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潜在的损害。面对这一危机,本文将讨论植入式广告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如何在现有以《广告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下,以广告经营者的主动披露制度,行政机关的分类审查制度针对其隐蔽性进行监管,并理清监管体系下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蓉 《学术探索》2013,(2):60-63
票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体现,是交易规模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新发展。相比中世纪末就创造了票据制度的欧洲,新中国的票据制度发展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是票据发展的里程碑,这种缺乏历史底蕴的“快车道”立法必然存在一些“瑕疵”。虽然2004年修改了《票据法》的有关规定,但违背了“票据技术性”的第10条并没有废止,这一关于“票据行为诚信”原则的规定与票据制度技术性特征相左,导致了票据法灵魂——“票据外观化”形同虚设,应当在将来的票据法修改中去除。  相似文献   

14.
在阐释悬赏广告内涵及构成要件的基础上 ,介绍了两种重要的学说——契约说和单独行为说。认为悬赏广告是附延缓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 ,且作了进一步论证。并希望我国民法典制定之日 ,能弥补有关悬赏广告法律规定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广告道德研究是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文章从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广告道德建设相互渗透的角度 ,在论证二者之间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了传统道德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告道德中的作用 ,并详细分析论证了运用传统道德搞好社会主义广告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晶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19-121
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美学策略,才能达到翻译上的功能对等,再现广告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7.
广告效果的50%—70%来自广告的语言文字部分。语言创意是广告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广告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大量的成功广告语言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二者之间的某些联系,给人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18.
杨明宇  李丹 《云梦学刊》2010,31(1):135-137
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一种变体,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语言中的意象性更是语言锤炼的精华,产品形象的依附,企业文化的标志。因而,对现有广告语言的意象性进行归纳梳理,从语言规则使用的角度来把握其意象性创作技巧,不仅对广告语言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语言学理论研究也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郭金鸿 《齐鲁学刊》2003,(4):115-117
“法治”不同于“法制”和“依法治国” ,它的实质是一种正义、自由精神 ,而这种精神与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法治精神的外化即法律的基础在于伦理道德原则 ,不论是其合理性还是其秩序的建立 ,都要以伦理道德为保证 ,而且法治的具体实施即立法、执法和守法更是需要道德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不直接适用TRIPs协议,而是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对于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适用则采用不同于TRIPs协议的适用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条件是只有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时才优先适用,而两者相符时仍适用著作权法。此外,中国著作权法与上述两公约还存在着相互反致适用关系,此乃两者的条文具体规定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