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山水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山水画对山水诗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水画论对山水诗创作有微妙的影响;二、山水画构图技巧对山水诗画面美有促进作用;三、山水画彩色墨色对山水诗色彩意蕴有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是绝离不开山水画的滋养的。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和山水诗一样,均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就是描写了当时山水诗萌芽的状态.古代诗画同源,山水诗的萌芽与兴盛,也带动着山水画的萌芽与兴盛.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山水诗的肇始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自然美的艺术反映,它们的肇始、发展过程,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和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国的山水诗和山水画早在汉代已见端倪.例如四川汉画象砖中的一幅“庭园”金雀山帛画上部的“仙山琼阁”图,就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情怀.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最完整的山水诗.有人说谢灵运“堪称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鼻祖者,创始之谓也.我认为山水诗的鼻祖不是刘宋初的谢灵运,而是东汉末的曹孟德.事实证明,我国山水诗、山水画是源于汉代的.宋米友仁说:“开辟以来,汉与六朝,作山水者,不复见于世.”元黄公望在《张之政画山水跋》中说:“山水之作,仿自汉唐.”  相似文献   

5.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造园者通过象征与比拟、引用各地名胜古迹等各种方法来表现想要表现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山水诗的成熟时期也许会推迟且难以达到完美神奇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人类栖居于地球的环境美学模式首先取决于自然条件及其孕育的环境理想。中西古代城市均依赖自然山水条件,但中西文化对自然环境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环境理想。中国文化看重自然山水环境的乐居、乐游价值,创造了独特的山水文化,如山水城市、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艺术———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山水艺术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精神,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和山水诗同时起源于魏晋,而在唐朝达到鼎盛。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在审美上也应该有互通之处。那么,两者就不仅仅是单纯独立的,而应该在艺术上有所联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引起同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形式;除了山水画的平远外,深远也见于诗中,以及暗示空间的“外”,形成了简洁精约的模式;诗与画中动静、颜色与拟人化的表现,带有颇具个性的模式化的特征,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王学仲先生将古典文学与诗歌,用书法写入山水画中,他将诗的可读性、书法的抽象性、绘画的具象性有机融合,建构在统一的审美基调中。王学仲先生以其对书法的深厚理解构造画面形式,将山水放在古典文学的语境中思考,将“诗”与“画”互相渗透,使画面体现出浓厚的诗歌韵味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风景水彩画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起源于西欧,兴盛于英国,并在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高峰.风景画是人对自然及自身生存环境描摹的结果.英国水彩画的发展源于地志学风景画的兴起,十八世纪兴起的旅行热潮加速了风景水彩画的发展,英国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从外在环境上造就了水彩画发展的可能性.十八、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水彩画"黄金时期",风景水彩画渐趋成熟,并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西域大漠田园山水是作者对新疆山水绘画探索中的一个自设命题,它也是新疆大山水画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这是探索者对新疆山水画赋予的名称,并非学术上对现有新疆题材山水画的通用词。在绘画史上的唐代,曾出现过"西域绘画"、"西域画派"的名称,此后这一名称便销声匿迹。近代,新疆山水画经过众多美术老前辈和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有了清新的面貌。作者期待各种关于新疆题材的山水画探索,能为新疆题材的山水画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的山水诗不仅取材于大自然,也取材于画家笔下的山水,因此产生了不少题咏山水画的作品。透过这些诗作可以看出:唐代山水画是士人们畅游自然最经济的精神替代品;山水画的愉悦功能趋于强化,画家多是泛画山水,泛景创作特征明显;诗人们以畅情畅性为品赏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唐人对山水画的题咏,从诗歌发展史意义上看,是对诗歌表现领域的又一次拓展。从绘画史意义上说,又为我们揭示了唐代山水画繁荣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研究,通过总结其含蓄、空灵、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并且进一步基于时代的视角挖掘中国画的意境美,指出还原本真和以景诉情两大重要特点,试图探索新时代下,中国画的意境美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元山水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意识、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可用三种意境来形容 :远境 ,藏境 ,玄境。远境 ,侧重画法、技巧方面 ;藏境 ,侧重空间处理、布局层面 ;玄境 ,则侧重空间意识、宇宙精神层面。三者是依次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但又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