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是涉及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快速前进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工业化、城镇化及其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无序发展的状态,水土资源日渐退化,生态破坏。本文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几个关键问题:(1)走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路;(2)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3)实现新型城镇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4)充分认识我国城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孟兆阳  吴娟  刘爱华 《城市》2013,(9):72-76
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得与失(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升到52.57%(见图1)。我国的城镇化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随着城镇化率过半,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求。正如国内相关学者所言,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兴,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够合理有效地推进发展。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模式。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意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卫 《城市》2015,(9):8-12
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理念更加丰富、系统和多元.笔者从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入手,总结了天津推广"宅基地换房"城镇化模式的经验与不足;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要求,结合现阶段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加速天津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本文在阐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讨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在回顾新型城镇化的突破要点的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并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调查,分析了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矛盾,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有益的探讨。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武汉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研究对我国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南、温州、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区域的乡村城镇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功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乡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说明了实现乡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湖南的快速城镇化与全国一样,都是一种"压缩型"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提高了发展效率,但也浓缩了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从粗放城镇化向精细城镇化转变,从"非均衡型"格局向"均衡型"城镇化格局转变,从单元城镇化向集群城镇化转变,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7%。但是,在空间快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量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新进城镇人口缺乏稳定的就业与相应的文化、技术教育,这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至此,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战略调整的重点,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议题也将成为新一轮城镇发展建设中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赵峥 《城市观察》2012,(3):165-171
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并产生深远的世界影响。城镇化是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动力,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 《城市观察》2011,(6):158-16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进程的主要刻度标尺。新世纪之初,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与变革的时期,城市化作为这一时期的一种内生发展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分析,以期为中国城市化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家庭  赵丽  孙哲  王璇 《城市观察》2013,25(3):5-20
结合我国29个省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区域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与区域城市化的关系依旧呈现倒N型;(2)其他影响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3)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省区均处于随城市化率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峰值的到来,我国经历由快速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渐向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转变。其中,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在我国城镇化时空发展特征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不同城镇化阶段公共服务的投入差异,研究发现:①不同城镇化阶段公共服务投入的种类侧重存在显著差异;②不同城镇化阶段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同;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城镇化率的提高不同步特征愈发突出。进而,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在对地级市尺度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在城镇化水平达到51%前后呈现出公共服务投入的拐点,与城镇化速度峰值点相吻合。加快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推动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性、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多样性,形成公共服务主体间相互合作、多元互动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未来我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面临着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6.
陈恭  刘玉博 《科学发展》2014,(10):109-112
中国城镇化的风险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即中国特定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产生的城市化问题;二是市场因素,是由市场追求效率导致的市场失灵。中国新型城镇化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区域格局新变化,对上海全球城市崛起将产生重要影响。上海全球城市的推进应建立在健康的城镇化模式基础上,走符合国情、符合上海发展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作为二三产业发展在城市空间的动态物化载体,必然反映出区域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联系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偏离度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剖析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弹性影响,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的维度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侯景新  任霞 《城市观察》2013,27(5):150-15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城市化质量要求的提高,城中村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涉及政府作用、改造模式、改造主体、资金来源、土地权属变更、拆迁补偿方式、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等多方面,如何合理的进行城中村改造?关键在于对以上多方面问题的优化协调。本文试图在阐述城中村改造原理的基础上,将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城中村划分为三类——成熟型城中村、成长型城中村和初生成型城中村,然后围绕成熟型城中村提出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对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瓶颈,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要从全球及中国发展大战略的角度,历史性地考察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演变及其逻辑,探寻中国城镇化发展瓶颈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在战略认知方面,突破城镇化发展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创新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理念;在制度建构方面,形成推动和保障城镇化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战略框架;在动员多元主体力量与资源方面,要实行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打造城镇化发展的组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能否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既表现在城镇社会的不同群体间,也表现在区域间。两者都会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对其在群体间和区域间不均等的表现进行了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