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地区要想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加快发展步伐。然而,人才资源开发的滞后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乃是西部地区冲破发展瓶颈的制胜之策。当前,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全面提高西部人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引进外来人才和用好现有人才为主线,以构建稳定环境和机制为保障,确保人才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西部大开发,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分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介绍了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流失问题严重、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积压浪费问题严重、人才资源中存在误区的现状,从而提出了一些开发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经济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 ,应当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首先是西部人才资源的开发 ,特别是对当地人才的及时发现和合理使用。然而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观念落后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新疆是重点.新疆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新疆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既是新疆大开发的条件,也是新疆开发的目的.在新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上,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树立以知识为内核的人才观,注重高层次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女性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开发女性人才资源的良好环境,促使女性人才脱颖而出.在新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中,政策支持是关键,而自我开发是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西部大开发这场规模空前、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实践本身是在人才资源紧缺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是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的保证。西部地区要走稳定、引进和培养并重的道路,要创造西部地区特有的新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民族院校自创办以来就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党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作为民族高等教育主体的民族院校具有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且将发挥其办学优势,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面临着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平衡布局、稳定人才的挑战.要推动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关系;以服务西部大开发为目的,推动西部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以稳定人才和促进协调发展为重点,加强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人才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作为地处中部的河南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面临“东压西挤”的不利局面。河南要摆脱这种被动状况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就必须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等机制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率 ,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上海实施人才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培养、引进、开发人才呢?上海提出的"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如: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观念、智力资源资本化措施等。借鉴上海的经验,山西必须尽快构建适合自己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才资源开发不够充分、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眼睛向外,吸引人才;立足自身,培养人才;科学管理,事业留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然而人力资本流失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失既有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组织管理的不规范。西部地区应当采取一系列留住和吸引人力资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也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任务.在人才资源管理中要提倡人本主义,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才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而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才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大重要发展战略,体现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对人才发展的高要求。我国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新局面。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各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国鼓励多方式引才并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给予引进人才多方面的优惠待遇,以满足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当下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各地区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大战”的势头从未减弱。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不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力资源远不如东部地区,人才的刚性引进方面劣势明显,要想弥补其在东西部人才争夺中的不足,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引才方式,将柔性引才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柔性引才的价值诉求看,实行柔性引才是发达国家解决人才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柔性引才方式对西部地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交易范围、优化跨境支付方式、提高出口竞争优势。“互联网+出口”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扩大出口规模的必然选择。然而,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2003—2015年间互联网并未有效促进我国中西部出口规模的扩大。中西部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企业网站建设进程缓慢和人才匮乏等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必须从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民网络素质、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从而使我国真正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城市(镇)化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西部地区城市(镇)化的协调发展,就必需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在经济分配政策上应向西部倾斜,缩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要从资源禀赋出发,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而不能简单地从三次产业的划分出发来制定产业规划;必需切断农村户口和土地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切实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智力资源已成为高科技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企业要使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智力资源资本化运作,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氏理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借鉴美日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建立股权激励计划实现智力资源资本化的成功做法.选择信息比较公开、资产质量比较好、智力资本比重比较突出的我国部分上市高科技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群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要进行我国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应切实提高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运行的有效性.尽可能降低、减少其运行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社会与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能不能拥有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政之兴衰和国之存亡。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识才”、“容才”,用自己的德才吸引和感召人才,并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上有超常的胆识、能力和艺术,能因事设岗、因岗择人、量才录用,做到用人之长必能容人之短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18.
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西部“贫困综合症”之症解 ,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相结合 ,并提出了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中要更新观念 ,进行结构调整 ,培养更多西部开发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与少数民族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目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总量不足、分布失衡、流失严重、结构不合理以及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加以分析,重点探讨加快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关政策建议,即更新认识是基础,稳定和盘活现有人才是前提,创新开发机制是关键,加快立法建设是根本,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西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 ,特别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根据目前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才状况 ,必须走自己培养之路 ,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培养的资源 ,造就符合广西区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