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财税体制下的地方经济发展湖北省枝江县县长王道本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调动地方理财聚财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分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分税、分权、分征、分管,财政与事权实行真正的统一。如何适应分税制改革,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是政府管理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基本思路,分税制改革立足于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权合理分配,是财政分权的重要举措。但是实施二十年以来,出现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与不足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其改革确立的县级财政负责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与分税制改革紧密相关,也就使得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彰显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上,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可及性、效率与公平等方面的众多问题。更优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更有保障的财政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3.
1994年前后的财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30年财税改革乃至改革开放整体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水岭":此次改革之前是探索,之后是补充和完善。正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范的财政税收体制,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及完善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其中分税制改革的历史功绩给出笔者的一点思考,最后从改革理性选择的角度试论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坚持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现行财政包干体制是造成财政困难的体制原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改革的方向。同时指出要顺利实行分税制,税制改革应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了三次大的财政改革:一是分税制改革,二是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三是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财政工作实践的重大突破。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实行了分税制,而分税制的实施对教育财政带来了系列影响,文章就分税制改革对我国教育财政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教育财政的未来取向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运行状况区域差异特征明显,突出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收支缺口与财政自给率等方面,进而直接导致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差异。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间财政相对均衡,进而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推行政府层级的扁平化改革,确保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也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分税制,对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推动财政转变职能,激励地方财政自求平衡,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对于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利益,支持不发达地区和农业地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制,它存在着诸多的弊端.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解决财政体制弊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税收制度的重新安排,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制度的重新安排问题.这次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它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扩大趋势。要矫正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不合理状态,一方面要从法律层次上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起一种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分权的现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财政分权的实践而言,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如何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权,始终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要点和难点。检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结果,应该具体分析我国财政分权的现状,特别是利用描述性统计较为全面和详尽地分析我国自1994年至今的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分权的基本状况。改革之后,两者比重明显改变;税权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财政支出增幅较大,其自给程度远低于中央;资源从预算内资金流向预算外资金;各省之间的财政差异扩大;财政分权改革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仍然存在政企不分 ,集权审批 ,体制不顺 ,执法不严 ,政府行为缺乏约束机制 ,依法行政意识不到位等问题。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 ,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重服务上来 ,才能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主要对策包括 :改革管理体制 ,减少行政审批 ;规范财税管理 ,实施税费改革 ;严格依法行政 ,提高服务水平 ;整顿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分税制改革极大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态。超越财政而从宪政视角审视分税制,应从四个方面实现改革的宪政转型,即价值目标从财权转向人权,逻辑定位从分财转到分权,制度建设从法制转到法治,改革程序由民主替代集中。要实现分税制改革的完政转型,必须积极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入宪,确认地方税收立法权,建立完善的财政法律制度和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自分税制改革后,税务行政部门层层分派“税收任务”,甚至将定额指标与官员的政治前途联系起来,依法收税长期被置于从属地位,这种包税形态与法治理念相冲突,阻碍着我国财税法治的进程。通过运用掠夺性统治理论以及契约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梳理税收任务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弊端。要摆脱税收任务的困境,就要从税法意识、税法体系、公共预算、税务机构和职能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着手,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申言之,就是要转变原有的包税制思维,在财政税收的各个环节树立依法治税理念,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提升公共预算的财政约束水平,改革我国现有财税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以纳税人权利本位保障纳税人权利,以期全面实现我国的税收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 ,已经运行八年的现行财政体制 ,必须进行适当调整。在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下 ,地方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和领域都发生了变化 ,需要重新理清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应该在税收分配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等方面对各级政府的财力格局进行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政府在管理理论、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及政府职能等方面还有许多的不适应。为此,政府官员要努力强化创新意识,探寻政府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各级政府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管理方式科学化;要加快电子政府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8.
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及运行机制转变过程,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在政府机构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制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其改革目标包括三个层次,即初级目标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机统一,中级目标是建立法治政府,根本目标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成。通过目标定位,明确大部制改革的方向,引导我国大部制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从而为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