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定语时常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多数都是短语充当定语后置,这种后置的形式,往往是中心词后出现以“者”收束的短语充当定语。例如: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蒲松龄:《促织》)“好事”为“少年”的定语,由动宾短语充当。 2.“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马中锡:《中山狼传》)“应弦而倒”是“禽”、“兽”的后置定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2.
《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中几处标点,我们认为有可商榷处.(1)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如今王弼本之,《乾卦》后加“《彖》曰”、“《象》曰”者是也.(第5)按:“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如今王弼本之《乾卦》后加‘《彖》曰’、‘《象》曰’者是也.”这是一句话,意为:郑康成开始把《彖》、《象》合于经,象今天的王弼  相似文献   

3.
“唯”、“是”连用,组成“唯是”。见于《左传》者共十例.如:1、寡人唯是—二父兄不能共亿.(《隐公十一年》)2、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僖公四年》)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僖公三十三年》)4、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成公二年》)5.无亦唯是—矢以相加遗.(《成公十二年》)6、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襄公十三年》)7、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昭公元年》)8、唯是不来.(《昭公四年》)9、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昭公十二年》)10、唯是(木扁)柎所以藉干者.(《昭公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以后,阉党专政,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官吏“下乡追征,豪强者则大斛倍收,多方索取,所至鸡犬为空。孱弱者为势豪所凌,耽延欺赖,不免变产补纳;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佥,一人逋负,株连亲族;无辜之民死于(艹垂)楚囹圄者,。儿数百人。”(《明史·食货志》)造成“三家之村鸡悉尽,五都之市粟皆空”(《明史·王宗沐传》)的黑暗现实。农村破产,农民大量流入城市,促使了工商业的发展,工人、市民  相似文献   

5.
文言句法分析中,“定语后置”说颇为通行。它是杨伯峻先生在《文言文法》“定语、状语和补语”一节中提出来的:……定语还一般在中心词之前,但也有在后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这句的主语实是“少年”,谓语是“养一虫”。“村中”是定语,“好事者”也是定语,中  相似文献   

6.
儒学之士、文艺之士和方位之士,构成了唐代文化知识阶层的三大类别.旧新《唐书》里各有《儒学传》、《文苑(艺)传》和《方伎(技)传》,分别地记载他们活动的事迹。明代闻人诠在重刻们日唐书》序中说:“《儒学》、《文苑》,表以著达;《方伎》、《隐逸》,兼以察微。”历来“著达”者引人瞩目,而“察微”者则往往被人忽略。其实,不细读《方伎传》,就难以总结唐代科学文化的某些历史特点。对它加以应有的重视,将有助于唐代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之字结构”是指古代汉语中“主语 之 谓语”这种语法形式.如:1、季孙之爱我,疾灰也;孟孙之爱我,药石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2、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荀子·说林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相似文献   

8.
在《左传》的“徼福於 (于 )NP”句式中 ,NP是施福者 ,而非受福者。因此“徼福於敝邑之社稷”的正确训解 ,应该是“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 ,而不是“求福给我国的社稷之神”  相似文献   

9.
“江东无我,卿当独秀!”这是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在诗社与友人汪琬同游时,引袁淑对谢庄的话而语汪琬,旁人为之惊骇侧目,而吴兆骞夷然不顾,其放诞高傲若此可见一斑。然吴兆骞确实有惊才绝艳,九岁便作《胆赋》数千言,见者惊异,其师计名见之嗟赏曰:“此子异时必有盛名。”清初诗坛领导人物吴梅村更是将其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誉为“江左三凤凰”,足见吴兆骞少年时候便已极具才名。但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同样是一个直率得令人忧心的人,其师计名曾预言九岁的吴兆骞“然当不免于祸”。其在私塾学习时,见人所脱巾冠,辄窃取溺之,其师…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学史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家自身命运的不幸往往是某种创作飞跃的潜在原因,而作家自身的幸运却常常会葬送他的创作.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天未怀李白》)韩愈说“(文章)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诗“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刘克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非达官显人所能为”.(《跋章仲山诗》)安史之乱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就是力证.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被后人交口称赞。钟嵘在《诗品》中称陶诗“笃意真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陶诗“质而自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陶诗为“开千古平淡之宗”。然而,人们皆知陶渊明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隐士。正因为他过着真正的隐逸生活,又是一位大诗人,所以钟嵘在《诗品》中又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12.
汉语立法文本中有一种“者”字句式,即句子主干的主语是一个“者”字结构,表示法律规范的假定,分项则复指“者”字结构之内的一个名词性结构。“者”字句式的直接来源是《大清新刑律》,其源头是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来源于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的翻译和改造。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之“上下‘者’字结构”进行直译,对日语的“时”字句式等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中对突厥人的法律有如下的一段记述:“其刑法: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淫者,割势而腰斩之,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斗伤者,随轻重输物,伤目者偿以女,无女则输妇财,折支体者输马;盗马及物者,各十余倍征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之谓”式,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本文专就“……之谓”式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并借此机会求教于王力先生和其他同志。(一) 翻开古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句式: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可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5.
一、速风、率风、摔风:刮风.比喻动作的速度之快,声势之大.(1)《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七里滩》剧三:“见旗帜上月华日精,(讠虎)的些居民似速风进星,百般的下路潜藏无掩映.”(郑校:速字待校.)(2)同上《焚儿救母》剧三:“奉炳灵公旨,送孝子张屠儿离了神州.出神州十字街,下东岳摄魂台,奉圣帝速风早到来.”(3)《盛世新声·双调·碧玉箫》:“寒暑相催,日月率风疾;名利驱驰,车辄(辙字之误)涌潮退.”(4)《孤本元明杂剧·曹彬下江南》剧四:“征人似行云涌,战马如率风疾.”(王校,率,疑误)(5)《盛世新声·中吕·快  相似文献   

16.
一、唐诗、宋词、元曲的 递交与创新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言》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国古代的诗体,其形式以句式为  相似文献   

17.
对陶公思想的历史认识与总体评价陶渊明(公元365-427)素有隐逸诗人之誉。颜延之称其“南岳之幽居者”①,沈约的《宋书·隐逸传》也将他排在其中,锺嵘更标榜其:“古今隐选诗人之宗”①。总之,“五四”以前的历代评论家,大都将陶公看作是“篇篇有酒”③“不染风尘”脱离现实的“田园诗人”,奉为“隐逸之宗”。“五四”以后,既有朱光潜赞陶公之“伟大”在于“浑身静穆”④,也有陈寅恪说:“陶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舍释家而宗天师者也”⑤。笔者认为,对陶渊明的这些评价,大都有误会与偏见。鲁迅先生就曾批评过这种以偏概全的观…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载……载……”式,共二十二例(除去相同者)。在《诗经》一书中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句式并不多见,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这种句式姑且称之为“载A载B”式。这种句式,就内部结构而言,“A”、“B”词性相同,均为动词或形容词;词义也是相互联系的。“载A”、“载B”为并列关系,一般可以逆置而语义不变。尽管如此,“载A载B”式亦可根据语法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甲类:近义式。这种类型“A”和“B”词义相近,浑言则同,析言有别,合起来表示同一动作持续不断或强调这一动作行为不同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牛僧孺《郭元振》篇中写道 :“乌将军者 ,能祸福人 ,每岁求偶于乡人 ,乡人必择处女之美者而嫁焉。”后来 ,这位“乌将军”碰上了英雄郭元振。郭表面上对其恭敬有加 ,并进献鹿脯 ,实际上却在算计他 ,乘机断其一腕。尔后 ,又率众循血迹直捣猪精巢穴 ,以烟火熏之 ,并围歼“无前左蹄 ,血卧其地 ,突烟走出”之大乌猪精。粗粗一看 ,这位乌将军颇似《西游记》中通天河的灵感大王 ,但并非金鱼精 ,而是乌猪精。与灵感大王相比 ,其共同之处为 :是一方“镇神” ,“能祸福人” ,且要乡人供奉。所不同者 ,金鱼精是要吃进贡的童男童女 ,而乌猪精却是“岁配…  相似文献   

20.
开头从现代的观点看,《聊斋》中可以称得上严格意义的短篇小说,约有一百八十篇左右.篇幅约占十分之九。“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园,自辟树落”.(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开一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如此妙舌灵心,绚丽多彩,感情、哲理、情致、趣味无不俱备,不仅三百年前是绝无仅有的杰作,就是排入今天的世界名作之林,也同样发出奇光异彩,并不因而逊色.它甚至有今人所不能及的地方,那就是形式的“短”和内容的“精”.给我们以最突出的印象.《聊斋》的短篇小说,短的篇幅仅三二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