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科学地探索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否则事与愿违;有些人和单位还会干出破坏生产力的蠢事,例如,破坏森林、污染环境、践踏知识,等等。因此,深入探索和广泛宣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成为当务之急。为了阐述这一规律,首先要弄清生产力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说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讨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一个主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是对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类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如何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分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对于完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是,究竟什么叫分工?分工的本质是什么?理论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分工属于生产力范畴,有人认为分工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有人认为分工兼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重属性。这些看法都没有全面说明分工的本质。本文拟从分工的社会作用揭示分工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管理是否有可能并有必要学习资本主义管理的合理实践和理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近年来的各种有关企业管理或经济管理的书刊,大都认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管理二重性的论述可以归结为自然(生产力)属性和社会(生产关系)属性这样的管理二重性;而这样的管理二重性又是一个普遍适用于无论资本主义管理或社会主义管理的“原理”;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推论,虽然在社会(生产关系)属性上资本主义管理与社会主义管理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是在自然(生产力)属性上则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于生产力,我们可以从生产力的自然属性方面和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分别给予说明,社会生产力范畴就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给予的说明。它不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而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方面,从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把社会生产力作为独立的范畴加以研究,全面揭示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蒋学模同志在《应当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评介李平心同志关于生产力性质的理论》一文中,基本上肯定了李平心同志在1959年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探索性工作。笔者在当时曾经在《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一文中,对如下两个论点作了论证:(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联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社会一切思想和趋向的物质根源。要论述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系,首先有必要讨论一下生产力的属性问题。笔者认为,生产力具有双重属性——实体性与功能性。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劳动者为能动主体、以劳动资料为中介的人们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实践能力,属于功能性范畴。无论是个体生产力、集团(企业)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都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所构成的整体综合效应。因此,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上述三者的质量,其次要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科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对它作出准确地科学地表述,弄清楚它的构造、相互关系及运动规律,不仅是经济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在社会生产力的研究中,为使研究对象更加简单、更加纯粹,只有先舍去某些非本质的因素,使之呈现为它的元素形态,从而较易于分析它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运动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学是由经济学和信息学交叉而成的边缘科学,是关于信息活动经济问题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关于信息的价值的生产、流通、消费(或利用)的学科。它具有生产力经济学的属性,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需要     
需要范畴应该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社会实践赖以进行的内在动因则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外化.因此,对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论,是不能无视需要范畴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什么是人的需要?它有什么特征?需要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需要的内涵和特征通常,需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长期把人的需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产力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系统。它从源泉(自然力、人力和科学技术力)开始,到直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到这些要素结合的结果(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结果(剩余产品)又转化为生产力新的源泉,并通过积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多的结果。社会生产力就是这样在它自身的系统中循环不已、螺旋形上升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在运动中又衍生出两个规律:一是这个系统的横向比例(源泉、要素、结果各自的结构,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经济比例)的规律,另一是这个系统的纵向转化(由源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由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及其实现)的速度规律。这两个规律就其抽象形式来讲,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补充,共同构成生产力规律的体系,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在商品经济下,它们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股份所有制是社会化形式的资本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也不过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发展生产力从而发展社会主义,既然容许私有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容许股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理论上没有弄清股份制的性质和它的运行机制,以及在实践上还不知道什么是规范化股份制的情况下,1984年以来,却已出现了不少“股份企业”。现在蓦然发现它们基本上不是规范化的股份制,并且出现了严重的化大公为小公(以企业股形式)与化公为私(以个人股形式)的问题。那么,今后我国的股份制规范化能否克服这些问题呢?我以为还是要从问题的深层结构——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或所有制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13.
真理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规律论崔自铎关于真理规律问题,是真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却又是一个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真理、发展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真理二重性规律真理二重性规律,也可叫作真理的内在矛盾性规律。这一规律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从哪里开始?它的始点范畴是什么?应该以什么为主线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一。然而,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自从历史学被划入科学的范畴之后,这个问题就尖锐起来,因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允许虚构和幻想;而历史作为一门科学,“首要任务是研究和揭示生产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来不得半点虚伪。所以,他们在研究历史时总是尽量强调它与文学创作的不同,回避与文学的关系,因而历史与文学这一对本来是孪生的兄弟,现在的关系却变得愈来愈疏远了。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的具体的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控制和征服自然界的程度,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借以建立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来区别的。社会生产方式又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各个社会形态的共有规律。因而,考察生产力的性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等问题,还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打算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许多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想着重谈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 一、科学地解决了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论述是《决定》对所有经济理论问题发展的最根本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这个新的概括说明,商品经济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异己物,也不是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有一种意见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知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坚持唯物辩证法,把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任何问题,人们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去进行研究。现在如果深入到生产方式的内部,把生产力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考察,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时,仍然只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去看问题,用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代替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否认生产力的发展有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尽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认识是共同的:一是部分实用性的学科,如实用经济学等可以通过某些中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并非所有学科都具有生产力属性.这共同的认识并没使人们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不具有生产力属性.肯定者认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向实际靠近,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生产力属性日益明显;否定者把这种能转化的学科划定了一个范围,说部分不能代表全体,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才是其基本属性.其实,说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并不是说意识形态性强的那些学科也具有生产力属性,它只不过是从社会科学所起的作用上来看问题的.这样提出问题,是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去发挥这种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阐述社会科学生产力属性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范畴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否包括生产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有争论。但多数同志都持斯大林的观点,即认方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研究的深入,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