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公权力的视角看待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其主要体现在国家监管法律制度的设计。基于企业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属性,此乃公权力制衡公权力,这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当下对于国有资产监管的薄弱环节。国家监管主要包括立法监管、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管。立法监管、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管除了各自发挥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功效以外,三者权力的彼此分工与制约的背后,往往进一步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是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程序及其规章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资产监管中涌现出新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政府、社会公众及其法律监管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认真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塑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宋才发国有资产的有效益监管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如何依法重塑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如何规范地构建国有资产的运营机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已达到惊人程度.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在国有企业之中具有三种职能,即国家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职能、国家所有权者监管职能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下的国资委是一个"具有监管职能的出资人"。《企业国有资产法》去除了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使之转变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从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来考察,把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只是权宜之计。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设计的监管体系中缺乏专门的行政监管机构,导致难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常态化监管。在未来,国资委应该定位为"干净的监管人"。国资委监管职能"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符合国家职能分离和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国资委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其监管职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监管的机制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经济学的新视角去审视国有资产监管,不可回避的事实在于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能够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影响。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作用及其构建日显紧迫。国有资产监管的机制构建,以及将监管机制转化和提升为法律制度是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化的难点,也是本文着力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股权之国家宏观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 ,国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权益则变相地体现为公司的股权 ,因而探索一种新的国有股权管理模式 ,已成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后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领域内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对丰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股权国家监管理论具有重大的价值 ,它是今后构建国有股权国家宏观监管制度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符合各自社会发展需求的出资人机构模式。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我们认为国外比较成熟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机构模式大致有四种,分别是"政府部门直接出资型"模式、"法定机构出资型"模式、"政府控股企业出资型"模式和"政府委托社会企业出资型"模式,不同国家分别从各自国情出发,充分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调节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规模控制、保持多种出资人机构模式灵活并存,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和现行境外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 ,境外投资失败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现行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在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方面不仅作用不明显 ,而且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 ,又不承担相关责任 ,加上监管职能分割的跨境监管成本高、效率低 ,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健康发展。改进的办法 ,一是放宽境外投资限制 ,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相互促进 ,改革职能分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直接干预。二是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其主要内容包括 :加强董事会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对投融资决策权的集中控制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者的代表 ,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 ;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 ,转变政府的职能 ,调整审批、监管内容 ,提高行政效率 ,赋予企业境外投资决策更大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创新,《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和实施规范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国有产权的物权保护,奠定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基础。然而,现行的法律框架仍存在国有资产监管定位不明、产权虚置、监管约束不强等制度缺陷。从法律关系着手厘清国资预算的法理基础,明晰相关主体的权责关系,确立国资预算的价值取向,是发挥制度效能的当务之急。在《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框架下,准确定位预算功能需要立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逐步向民生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当前,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放在:加强管理部门、明确监督机构、构建运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建设。 一、国有资产的监管网络 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国有资产监管弱化和无序运行。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方向,《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监督。它以法规的形式对国有  相似文献   

11.
出资人制度的设计,是<企业国有资产法>核心内容和创新点之一.但该制度设计也留下了诸多缺憾.<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全面实施和出资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做好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与监管职责的分离与协调,调整好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与监管机构、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推进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变革,逐步实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为伟 《理论界》2006,(1):53-54
本文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根据国有资产是否真正为民所用和全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国有资产的形态及其转化、国有资产应存在的领域及监管目标、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构想、国有资产监管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主体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文从分析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外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认为三层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并从改革产权制度、建立国有资产代表人制度和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法律保护体系三个方面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改革进程中,资本重组是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选择,然而大规模的资本重组行为也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加剧提供了可能.企业在重组与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被高值低估,或被恶意侵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危害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既源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的疏漏,也源于政府和企业内部各种非规范性动机的泛滥.本文在对国有资产流失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监管体制构建与完善、规范主体动机与行为及重建价值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探索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为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企业境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与此相对应的境外资产管理制度和手段却仍较为匮乏。本文从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三方面阐述了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找准关键环节,提出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措施:盘点梳理境外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和完善境外资产管理制度;加大企业境外资产专项效能监察和专项审计力度;建立和完善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资分开,或者说政府的双重经济职能分离是指导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基本思路。考察近十年来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难发现所取得的成效并不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不在于改革实践中贯彻这一理论的力度不够,而在于这理论本存在的缺陷。一、实践昭示:对上海模式的分析在我国今天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上,上海模式是为数有限的与中央模式有很大差异、并且运行得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对这个模式的剖析,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一种创新,而且蕴含着值得挖掘的双重经…  相似文献   

17.
制定一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既是规范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管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国有资产法律体系、落实<物权法>的重要举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的制定,应当以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为原则,坚持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基本监管体制,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类规范的思想,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其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管理机构、保管、配置、使用、处置、评估、报告、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11章.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产权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后,企业效绩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多元投资主体中的国有资本在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中实现保值增值,最终达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拥有国有资产产权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入手,剖析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提出理顺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改制运作程序、准确评估国有资产、加快产权交易立法、加强监督制约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治理对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20.
刘玉美 《东岳论丛》2004,25(4):130-132
应如何对中国企业债市场进行监管 ,至今仍是困扰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发达国家的企业债就是公司债 ,其监管归属于资本市场 ,而我国的企业债不完全等同于公司债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或政府主办单位发行的。因此 ,对中国企业债市场进行监管 ,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 ,并要考虑到WTO承诺兑现后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