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赖特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间阶级",但其大部分会成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两极对立的社会。分析赖特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的内容,并进行了比较,以准确把握赖特和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探讨更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赖特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在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因素的前提下,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注意到了"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等因素在社会和组织分层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无疑对我国社会分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间阶层作为我国新兴的阶层,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相对独特的社会要求,因而是影响社会结构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当前我国中间阶层的界定出发,分析我国中间阶层的积极及其消极作用,最后探索出培育我国中间阶层的方法,扩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力量。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估当代西方出现的“新中间阶层”,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认为,这种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由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和资本主义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引发而出的。文章列举种种理由提出,“新中间阶层”属于体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仍然逃脱不了工人阶级的一般命运,只不过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工人阶级”的新特点罢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在市场转型以后,我国的中间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由独立经营者构成的新中间阶层,而且新、老中间阶层的更替速度非常快,作为改革以前典型的中间阶层的由国有企业职工组成的群体出现整体性的衰落。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中国要获得经济稳定的发展,就应尽快实现从经济分化时期向中间阶层兴起时期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间阶层的兴起与壮大。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合肥市的中间阶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特殊成因,并提出巩固和扩大中间阶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的中产阶级理论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江海纵横》2005,(2):26-27
我国在十六大中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与西方的中产阶级是否为同一概念呢?理论界对此没有统一的说法。中产阶级原意上是指介于上层阶层与下层阶层之间的中间阶层。这一阶层是在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的纵向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战后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中,旧中间阶层减少,新中间阶层增加,整个中间阶层在数量上不断扩大。马克思所预言的中间阶层的两极分化只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长远趋势,并不意味着否认中间阶层的某些集团衰落而另一些集团兴起的现象。中间阶层的新变化也不表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取代其他阶级的"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人为拼凑出来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个人数众多的中间阶层的存在,特别是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当代中间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怎样?它的政治态度如何?它的发展趋势怎样?它是否是一个单独的阶级?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研究西方国家中间阶层问题是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弄清楚当代中间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内部构成和政活态度,才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分清敌、我友,制定正确的阶级路线和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0.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理论压力,逐步被“边缘化”.马克思阶级理论要完成自身“重塑”必须应对和回答当代社会阶级阶层问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生命力”也能得到恢复和重现,马克思阶级理论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当前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制定比较合理的社会政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介于上层精英阶层和下层大众阶层之间的、具有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和群体的集合.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鼓励创业,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等方式壮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对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以往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分析方法不足以解释当前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阶层分析,依据客观实际,从整合社会力量、注重社会和谐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阶级阶层新现象,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培育和扩大中间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优化合理的社会,社会结构优化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呈现中间阶层比重太小,底层大的不合理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启示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都相对缩小,整个社会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相对减弱,呈现出和谐社会的繁荣局面。同样,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基本进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间阶层才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家庭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冶的经济结构。 由此,这也使得农村中发育形成了一个以“半工半耕冶农户为主体的、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农村中间阶层。 这一规模庞大的中间阶层将趋向何种阶级状态,应如何理解其分化路径及阶级属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约束下,农村中间阶层农户的家庭收入变动,更与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变化及配置方式相关,即人口分化构成为这一阶层分化的基本机制。 这也是黄宗智先生所指称的当前我国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悖论社会形态冶的基本生成机制。 农民家庭的人口分化模式,意味着我国农民的分化路径既非沿着欧美发达社会中产化的职业分层模式演变,也非沿着马克思主义传统下农民的无产化模式演进。由此,所形成的去无产化的农村社会,也构成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争取中间势力”的方针苗青“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赐的一项策略总方针,它是我党总结了抗战以来的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方法,把统一战线中的各个阶级、阶层和派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区别后提出来的方针政策。“争取中间势力”对...  相似文献   

17.
刘建伟  禹海霞 《南都学坛》2011,31(3):107-112
在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力量"的影响下,我国的中间阶层形成了三种演化路径,即从事公共事业、依附于体制存在的中间阶层,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培育的中间阶层和第三方力量介入引起利益配置畸形化而诱发的中间阶层。从事公共事业、依附于体制存在的中间阶层推动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将资源公平公正地配置到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和各个群体中去,并负责执行过程的监管和执行结果的审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即努力实现本集团、本单位甚至家庭和私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至少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或边缘化,积极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探索将改革的愿望和诉求变为可操作性实践的途径,通过法律允许的、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呼吁唤起政府对社会矛盾的关切和回应,以达到改革社会现状的目的。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培育的中间阶层有两种政治取向:一种是具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对政治表现出强烈的热情,急于改变政治上的依附地位;另一种则习惯于政治上的依附性,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刻意疏离政治。第三方力量介入引起利益配置畸形化而诱发的中间阶层,政治倾向上趋向保守,唯恐纵深领域的社会改革将"原罪"揭开或者违法行径被查,社会财富、地位和声望尽失,因而竭尽全力规避被清查的风险,并努力使非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分析他们的形成历程、特点以及政治取向,以期从微观的视角探析具有异质性、复杂性特质的我国中间阶层在政治上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社会阶层是人类社会自阶级社会以来特有的现象,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在吸取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阶层的现状特别是培育中间阶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社会理论中有两种典型的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级阶层理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视角,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方法,通过与西方中产阶级的比较,来分析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学峰撰文指出,学术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中间势力,即游移于当权阶级、阶层与工农阶级之间的社会政治势力(主要由爱国人士、中间党派和地方实力派组成)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和评价,一般认为中间势力只不过是作为争取的对象而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