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二首》,在文化大革命前,曾经讨论过,意见不很一致。认识还没采得及统一,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疾风暴雨般的大革命中,讨论当然是进行不下去了,但是,“诗词讲解”之类的东西,却如潮水一般地涌现出来。应当承认,这是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也不能否认,在“讲解”的过程中,渐渐出现了传抄倾向,致使不同的意见渐被排除,所传观点似乎也就成了结论,时至今日,还是如此,这其实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七 律《送瘟神二首》,并在诗前加了一段十分感人的前言:“读 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毛泽东主席为何格外关心余江县血吸虫病的问 题,又如何为该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欣喜得“夜不能寐, 欣然命笔”呢?笔者采访了原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同 志,得知七律《送瘟神二首》诞生的原委。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读了美国学者Prof.Barnstone翻译的毛泽东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之一)后,从翻译和诗 歌翻译的方法和要求的角度,分析了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认为中国人译中国诗并非不可能,而且可能译得 更好。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1):36-39
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一书,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期间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言行风貌,历代研究者甚众,词语考释的文章亦汗牛充栋,近年来更相继出版了数部专书辞典.这为我们准确理解该书的思想内容,并通过该书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人物、事件,打下了良好基础.不过由于该书叙事记言,均接近当时口语,加之特殊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故对其中某些词语,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就几个众说纷纭的疑难词语作进一步考索.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较之初版在字典品质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有大量疑难字亟待考证.论文对其中的“(上千)”、“[禾民]”、“秣”、“[跎]”、“[石毛]”、“[黑頁]”、“[米鸟]”、“[犘]”、“[蔡鸟]”、“[筠]”等十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认为它们分别是“[上千]”、“苠”、“秣”、“[跎]”、“矺”、“[黑幂]”、“[来鸟]”、“暴”、“[蔡鸟]”、“[筠]”等字的讹俗字,希望考释结果能对《汉语大字典》疑难字考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我叫王维,我有一位知己叫元二,他住在渭城。每隔一段时间,不是他来长安,就是我去渭城。我们经常在一起观赏风景,饮酒作诗、下棋,互相学习,有时还一起施舍一些穷人,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我正在书房看书,快马送来元二的一封信,信上写道:“……我奉旨要出使安西,明天就要出发……”我看了信后,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我决定星夜从长安赶往渭城,去送送元二。我准备了一些酒菜,一路上快马加鞭,在清晨赶到了元二家。元二正要出发,看到我他显得非常高兴:“啊,王维,你来啦!”他上前握住我的手,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边走边聊。”此时天下起了蒙…  相似文献   

8.
一、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二十一岁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诗人在仕途上历尽了坎坷。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遭到了比以前更沉重的打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便买进宋之问兰田别墅。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文苑传》)以销时光;或与好友裴迪等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以泄积怨。王维工草隶,通音乐,长绘画,为我国南派山水画的创始人。他的诗、画,意趣互相渗透,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他的诗是:“词秀调  相似文献   

9.
中央两报一刊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指出:“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毛主席的《词二首》和已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一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历史进程的中巨大变化。今天,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我们怀着万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这两首词。毛主席那种“横看天下万国事,纵观历史几千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那种敢于革命,彻底革命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顽强斗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一定属于战斗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其一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二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继承了屈原向民歌学习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向民间俚俗歌谣学习。他在其《竹枝词》九首的序言里说: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相似文献   

11.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碧纹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相似文献   

12.
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廉一行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①一春须有忆人时。此词是暮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下片由景生情,末句点出主题。清真以写长调善于铺叙见称于世,本篇虽仅短短六句四十二字,但即景抒情,前后呼应,徐徐写来,层次分明,不愧大家手笔。  相似文献   

1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在渭水北岸,依水筑城.水,正是解读本诗意义的关键所在.盛唐时代,赴边疆从军,被认为是一项壮举.有亲友远行去西北者,多在渭城送别,场次频繁,络绎不绝,场景颇为壮观.由此也反映出当时国势之强盛.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在渭城为他送行.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杯觥交错.  相似文献   

14.
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了吴林抒同志校笺的《珠玉词》,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在《珠玉词》中,吴林抒同志对晏珠的每一首词都进行了校笺,并对散失了的殊玉词进行了补辑,做了很好的工作。它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整理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晏殊词的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李绅《古风二首》研究中存在争议的三个问题进行辨析:(1)《古风二首》之二,《全唐诗》将其又收录在聂夷中《田家》诗中,据范摅《云溪友议》可断定其不为聂夷中作;(2)李绅以《古风二首》求知吕温的时间,众说不一,据《旧唐书.吕渭传》等可确定为贞元十五年;(3)李绅创作《古风二首》有无政治功利目的,从其有意以"古风"名题及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客观反映,说明有很强的政治讽谕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靖康之乱是宋代社会一次重大变动。女真贵族统治者南侵的铁蹄踏破了北宋统治者的歌午升平。人民颠沛流离,惨遭蹂躏。南宋小朝庭置山河破碎,人民苦痛于不顾,偏安江左,妥协求存。在这样的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反映在文学上。是慷慨悲歌的爱  相似文献   

17.
以弗洛伊德及荣格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通过对《梦李白二首》的解析,回顾李白和杜甫同游齐梁的诗歌对话,探索杜甫之所以入梦的现实基础。以此发掘李杜"惺惺相惜"和杜甫潜意识里蕴藏的对命运不平,对现实不满的深层原因,及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苏苏轼尺牍<答陈履常二首>被认为是了解苏、陈交往的重要文件,但信件写作时间、用语及内容与苏、陈二人熙宁年间交游活动不符.详细考察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期的经历与交游,及苏诗<光禄庵二首>所提供的信息,尺牍<答陈履常二首>应是写与吴中士人闾丘孝终或朱长文的.  相似文献   

19.
阎惠忠 《中华魂》2011,(3):71-71
金钱能买来万物, 却买不来威望; 职务能给人权力, 但未必能得到敬仰。 只有把自己交给了人民, 人民才会对你永远地歌唱。  相似文献   

20.
元符三年庚辰(1100)五月,东坡被命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此二诗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近人陈迩冬定为“元符三年在儋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不知何据。考东坡过澄迈,只有五言古诗一首,题为《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王文诰编注集成本,次于《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