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成就评价较低,女性没有话语权等。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多重价值观,也为妇女选择离开家乡减轻了心理压力,而这一选择也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下,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模式及其变迁过程,认为各民族的居住模式与其婚姻、家庭形态的关系密不可分,各民族的居住习俗和住宅布局,是对其婚姻、家庭关系最形象的诠释,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习俗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习俗规则是制约市场运行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习俗对一个地区的投资、贸易、需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正式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通过理性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活动引导民族地区推进习俗变革,营造有利于市场运行和经济增长的文化环境,是缩小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提升当地民众的权利实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婚姻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择偶标准、结婚动机,还是性爱观、生育观,都富含对传统婚姻价值观念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价值传承是价值观研究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西南各民族具有核心意义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弄清西南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及其传承方式,对西南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努力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西南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婚姻经历过“群婚→血缘婚→‘骨种’婚→非血缘婚”几个阶段 ,“骨种”婚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人文环境 ,围绕“骨种”婚形成了一系列婚姻习俗。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变革有两大力量在推动 :一是自然选择法则 ;二是社会力量推动。新的婚姻习俗的形成有赖于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发展 ,有赖于观念习俗的变革 ,也有赖于社会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夷夏互补"和"礼失诸野"的角度考察苗族"吃牯脏"和侗族"吃相思"为代表的"饮酒歌唱"习俗,提出其不但同样体现了"兴观群怨"的礼乐特征,同时还蕴涵着"礼"、"野"互动的文化意义。文章指出,面对当代全球一体化对地方性知识的冲击和挑战,通过对西南族群保存至今"集众饮酒"食俗的田野分析,再来重温中国饮食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功能,当别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婚姻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四川回族自元代扎根巴蜀大地以来,其婚姻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观点上与全国回族一致,但在婚礼仪式、做法上则有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俗事象的婚姻习俗,曾引起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高度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大体上沿着婚姻形态和亲属关系、人生礼仪等路径展开,此外,国外学者还就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婚姻习俗进行深入探索。与国外婚姻习俗的系统性研究相比,国内的起源性研究侧重于婚姻的外在形式与婚礼,在方法上偏重于文献传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对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日本历史上旧的婚姻习俗损害了人的尊严,否定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化,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恋爱取代了过去的包办婚烟。现在,日本人的婚姻又出现了多样化,这虽然标志着日本社会民主化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主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村社保护神。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绵延千年传承至今,在云南彝族、白族民间仍然盛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崇拜,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土主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流播,是在历史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融摄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苗族、侗族至迟在二千年前就生息繁衍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婚恋观及婚恋习俗:同姓不婚,姨表不婚;自由恋爱,忠贞爱情;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姨表不婚"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重彩礼、忠贞爱情可引导人们认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危害;"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对提高妇女地位和民族素质以及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长远意义.当然,还有"舅霸姑婚"的习俗,但部分地区在近200年前就将此俗彻底革除了.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民性的特征,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除了已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融合外,还有文化区域化、文化流失和文化退化。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十国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代表中原政权的后唐以及"十国"中的前蜀、后蜀、楚、南汉等政权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发生过、有时还较密切的关系.对唐宋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值得重视.本文疏理这一较少为学界关注的史实,从中亦可以看到宋王朝南方边疆民族政策之先导.  相似文献   

15.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分类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田径、竞技、球类、武术、棋类、水上运动、游艺、马术、杂技、斗禽兽等10种类型.西南各族传统体育游艺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它具有地域性、群众性、节日性、简易性、传承性、互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地域广阔,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造成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有效的保护,一是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二是要构建一个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少数民族风俗的法律保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以解除濒临灭绝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新石器至商代,腰坑葬俗主要分布在鄂西、三峡地区,然后由鄂西、三峡向西南地区传播,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流行于广西、云南、四川.三国、唐宋时期除西南地区外,已不见这种葬俗事例.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这种葬俗文化不仅在西南与东南地区文化交流中起过媒介作用,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洗礼,燕赵地区表现出某些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时代风气,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婚姻媒介方式的转换、择偶标准的更新、婚姻程序由繁趋简、文明婚礼勃然兴起以及离婚再婚禁律被打破等。从表面的婚姻形式到深层的婚姻制度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易。婚姻礼俗变迁的动因在于政治变革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以及文化教育的启蒙。  相似文献   

19.
发展权本质内容在于一定群体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而言 ,落后的经济文化的状况使得发展权的提出显得十分必要与现实。本文因此对提出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原因及其现实状况、这一权利的特征、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权利的实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对这一权利的完全实现做一点理论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