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孙有志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2.
陈文科 《河北学刊》2003,23(5):49-53
坚持和完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结合中完善 ,特别是在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并注意走出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简单相加等几个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和关键是既要坚持公有制又要改革公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面,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必须对旧体制束缚的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最深刻最全面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否具有合理性,必须从生产力中找到最终答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效率功能主要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劳动者共同所有制”黄顺基私有制和公有制是一对矛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1994年4月,开封博达电机(集团)公司,以2600万元购买原属...  相似文献   

6.
杨汉兵 《兰州学刊》2004,12(4):103-105
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范畴,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生产力的具体特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其内在的弊端.当前,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都客观要求"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公有制本身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概念,后者在社会实践中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公有制一旦从一个单一的共同体扩展为社会化的形态时,它的实现形式就改变了——它会以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作为自己的社会化实现形式,此时,市场经济对私有制所要求的必要条件——不同所有者它表现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公有制条件下也同样具备了。可见,公有制与私有制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上,依据的都是同一原理,即保持各自独立的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公有制,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俄国引起人们的疑虑和担忧,列宁深刻回答了新经济政策到底是演变还是策略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澄清了人们头脑中的错误认识.重温列宁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消除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片面认识,深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最大的突破是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旧的经济体制弊端重重,严重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直接原因是高度集中、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原因则在于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旧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一是公有制的范围大,几乎无所不包;二是公有化的程度高,视全民所有制为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并以全民所有制为主,集体所有制则为低级形式和过渡形式;三是实现形式简单化,只有全民和集体两种形式;四是纯而又纯,只允许产权不明晰到人共人人…  相似文献   

1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内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人所共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基础上的新型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是两张皮,也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将市场机制有机的引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之中,引入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融为一体的.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抛弃从数量上来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公有制主体"向"功能型和质量型公有制主体"转变.其主要路径: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应在基础产业占绝对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应在主导产业和有关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公有制应在多层次的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中保持其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至今公有制已经经历了四十余载。实践证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而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能否多样?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只是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思想上、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才已经逐步搞清楚了。我国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发展阶段,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动摇的根本要求。但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本质内涵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充分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未能解决而深化改革亟待明确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党的十五大科学总结并充分肯定了这些年来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公有制经济如何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鲜明地提出了“公有制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洪朝 《东岳论丛》2003,24(2):55-57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内涵是公有制创新的关键 ;以原有国有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传统公有制模式很难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 ,这是公有制创新的根本原因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制创新的根本前提。事实上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劳动群众已创造出多种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创新形式越发明朗。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40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可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化,把矛头对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张以私有制、民营化来动摇、排斥和取代公有制,这是完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客观事实的。实践已经证明:在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康义军我国的非国有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逐步发育成长起来的。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在这方面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四届三中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这为进一...  相似文献   

18.
温敏  陈志军 《兰州学刊》2005,(5):113-1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兼容具有深厚的客观基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改革公有制经济,按照公有制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完全能够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9.
从劳动力商品论及劳动力市场朱国清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关于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的仍大有人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改革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本文就怎样加快建立这种新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讲一点看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我们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