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VAR模型,考察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明显,但受限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边际效应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税降费和经济质量的影响有待强化;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有待增强;西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效应,持久性不足。  相似文献   

2.
选取中部地区代表性的省份———江西的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优化所包括的两部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生产要素资源(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在产业间的配置尚未完全形成产业结构系统性协同的效果,并且三次产业的相对地位即比重趋向不协调,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低;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原因,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从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角度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0~2020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方面,通过熵值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直接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正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4年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的传导效应具有明显区域性差异。从直接作用看,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地区作用并不显著。从间接的传导效应看,在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在东北地区间接传导的促进作用强于直接作用。在中部地区直接的促进作用强于间接的传导效应。不均衡的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区域分异视角,使用2002—2015年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林业人力资本等变量的生产函数,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区域林业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还发现,目前林业产业结构阻碍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带动各地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产业结构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2)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增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且区域差异显著,即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西部较弱。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13省市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看,东部、西部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加剧,产业发展思路同质化,使得中部凹陷,区域内互补性不强,影响了流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东部地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中部地区重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短期,规制效应更多地体现为使经济承担更多的"遵循成本",但长期看,会通过"创新补偿""结构效应"等将促进经济增长.论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中介、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链式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然后构造了包含两个独立中介和一个链式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对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分别经由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三条路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从区域层面,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效的路径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环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三种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中介促进经济增长,其他两种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城市产业结构、动态外部性(MAR溢出、Jacobs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结合我国城市专业化水平现状分析,MAR溢出更为显著;在分地区分规模城市中,不同类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与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其中东部和中部大城市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东部中小城市和西部大城市支持MAR溢出,中部和西部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知识溢出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高速铁路供给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如何决定高速铁路供给等问题,对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即时效应、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从高速铁路对经济增长角度来看,2005~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表明:高速铁路在十年间的即时效应和快速效应不断降低,高速铁路的高时间价值与高出行成本特性主导的慢速效应占据支配地位,导致高速铁路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对东部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总体上高速铁路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经济增长对高速铁路角度来看,Logit模型计量经济增长对高速铁路触发的影响表明:经济增长本源性需求内生出对高速铁路的即时效应、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的派生性需求,经济增长以及第三产业、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变量显著决定高速铁路供给。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运用统计学理论就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江西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说明江西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5~2004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G ranger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农产品进口。因此,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4.
从对进口的依赖度、对外资企业进口设备条件和产业结构上来分析在中部地区实施进口替代策略的必要性和现实原因,结合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市场状况提出应该在中部积极采用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增加,相反,每单位的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增量是下降的,但 2003年以后碳排放弹性系数开始持续上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各省区碳排放弹性系数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低。据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公民应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全民参与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住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整合和城市化战略,以经济的腾飞带动中部地区的整体起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国29个省份2000—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建设用地扩张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政府既可以基于控制农地流转规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政策。  相似文献   

18.
就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而言,无论是哪种分组,财政能力的区内差距是远大于区间差距的,从数量上看,区内差距对总差距的影响大。缩小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助推力"的有机结合,承担着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推进的背景,文章以2007—2016年我国共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对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推行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带动试点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双重路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积极申报试点城市建设.同时,应结合各地市情社情制定差异化试点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