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的文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代诗人贾岛《答王参》:“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诗中的“黄菊节”即指重阳节,菊花在重阳节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菊花是我国的原产著名花卉品种,《礼记·月令》谓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郑玄注:“鞠本又作菊。”《尔雅·释草》:“蘜,治墙。”郭璞注:“今之秋华菊。”宋·陆佃《埤雅·释艸》曰:“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蘜。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这是说九月份百花相继凋谢,菊花却正值盛时,因而菊之得名起于穷义。  相似文献   

2.
菊灿烂,天湛蓝,今天又是9月18日,又是秋凉好个天……没有了硝烟,我们记忆的硝烟;没有了苦难,我们记忆的苦难。自从那个“九·一八”,祖国河山半沦陷,膏药旗、机关枪制造了多少个“平顶山”选恶狼狗、细菌战,“七三一”的刽子手实验出多少血淋淋的野蛮选“王道乐土”的幌子下,都是凶残的关东军的乐园。我们的先辈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万众一心,挥舞着大刀长矛,把侵略者的魔爪斩断选纪念“九·一八”,我们牢记着用血和肉换来的经验,我们万众一心,勇往直前选我们万众一心,改革开放;我们万众一心,赢得港澳同胞团圆;我们万众一心,让高峡出平湖;…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日至11月7日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市隆重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120多所大专院校的130多位代表。会议规模空前,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热烈气氛。全国文科学报研究杨焕章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开创学报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他总结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自1988年11月5日成立到现在四年期间的工作成就。他说:“这四年里,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体会员团结一致的努力,我们的研究会日益巩固、发展,凝聚力日益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民主·团结·务实·创新’蔚然成风,各项工作都已走上  相似文献   

4.
“发展·改革·稳定”与“四个坚持”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在“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中,“发展”是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三位中的第一阶段,发展是目的、是中心;“改革”是“发展”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它是三位中的第二阶段;“稳定”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更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目标和归宿,它是三位中的第三阶段.“发展·改革·稳定”是同一层次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概念,而“四个坚持”是决定“发展·改革·稳定”的发展方向、根本性质和终极目标.“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必须寓于“四个坚持”这一本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士·事·师论——社会分化与中国古代知识群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担认知、道德和审美之文化价值的知识群体,是文明发展和社会分化的产物。社会分化是普遍性的历史进程之一,由之社会出现了越分越细的众多角色、群体、活动、功能、规则与制度,并由此在新的形态上整合起来,从而进入较高阶段。中国古代知识群体与“士”有密切关系。本文准备以社会分化为背景,对“士”之概念变迁这一侧面加以叙述,其要点是“士”与“事”——行政职事、“师”——文化角色的关系变化,以期对学界关于中国古代知识群体的特殊形成过程的研讨有所增益。1 “士”的最基本含义是壮年男子,故士女常可并称。《师(宀袁)(皀殳)》:“殴孚士女羊牛”;《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孔疏:“士者,男子之大号。”从士之字又可从女,如婿又作婿。《管子·小问》:“苗,始其少也,(日旬)(日旬)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是少为孺子而及壮则为士。壮字亦从士。《易·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孔疏:“今年老之妇而得强壮士夫,亦可丑辱也。”  相似文献   

6.
拯救人类的“希望”──D·H·劳伦斯“双重性”理论简述万莉当西方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传统的、历史的东西一下子变陈旧了,价值观念和道德维系已不复存在了。外部世界、人类文明似乎已经土崩瓦解,而人的内心世界也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西方...  相似文献   

7.
南阳菊考     
<正> 顷读阎旭生同志《典故“南阳之寿”》一文,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既喜二千余年赞誉不绝的南阳菊终得注意,又喜自己得一同仁.笔者研治南阳地区历史地理,于南阳菊之变迁有所留心,早成有文,兹不嫌步人后尘,略陈浅见,聊备补苴.一、南阳菊变迁 最早记载南阳菊的文献是《汉书·地理志》,它虽然只说到析县(今西峡)有鞠水,但此水即以地产菊花而得名.《后汉书·郡国志》郦县注引《荆州记》云:“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饭此  相似文献   

8.
乔治·艾略特捕捉到了弥漫于19世纪英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多角度探讨了工业化浪潮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的精神冲击。在传统的宗教性超越秩序解体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现实秩序的支撑,从而摆脱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解决现代性道德文化危机是乔治·艾略特追问的问题。作者提倡通过扩大人类同情心和“尽义务”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个人及社会道德进步,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由著名的学者、神甫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的人物形象———堂·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 ,并通过他坎坷、不幸的一生 ,真实地反映出了法国社会1 6世纪人与宗教的斗争 ,人性与兽性、神性的对峙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科学与神学的交战。但是 ,长期以来 ,爱斯梅拉达作为善的代表过于光艳 ,使得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作为恶的代表便处于次要的位置 ,部分读者只是片面地把他当做一个“贵族统治和反动宗教”的代表人物 ,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他是宗教力量的牺牲品。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说 :“宗教、社会、自然 ,是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2013年11月召开的“毛泽东遗产:思想·制度·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毛泽东与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迁”、“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及制度的关系”、“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研究:史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学”教学(简称“大·小·个”教学),是一种经过优化了的组合教学方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使“大·小·个”三者最优化地组合起来,经济有效地传授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使学生逐步地从感牲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伴随着相应学习能力的形成,导致学生们乐学、真学、会学的生动局面。 “导”是指带领、诱导、启发、示范等意思,它是与“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全盘授予相对而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按照传统的那一套,只有一种程式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三百多年 ,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即日本逐步摆脱了封建制度 ,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完成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使地处世界东方的日本跻身于“西方”国家行列。日本在完成社会转型过程中 ,基督教传教士在日本的一系列活动开启了日本文明转型的契机 ,也是东亚文明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 ,研究日本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小白博士著《信仰·利益·权力———基督教布教与日本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 ,比较系统全面地对这一…  相似文献   

13.
前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他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就业理论进行注释和补充,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以美国萨缪尔逊、J·托宾和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学派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在就业的内容、生产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问题等方面有不少争论。“有效需求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实体。萨缪尔逊把他自已的理论定名为“收入决定的现代理论”[Modern Theory of Income Determination](以下简称“理论”)。后一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基本上继承了凯恩斯的“原理”;同时却作了不少相当重大的修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谓“[D·之·M]”结构,指的是“[动·之·名]”这样一种句法结构。关于这种结构,前一个时期语法学界曾有学者作过论述。本文拟就上古汉语的“[D·之·M]”结构内部的组合关系谈谈其特征,并以此阐明这种结构中“之”字可以作人称代词“其”字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在社会心理方面,对“一二·九”运动进行初步探索。社会控制与心理选择“一二·九”运动的发生是否存在着内在的机制?这在当时,人们的回答就不尽一样。宋哲元在北平“一二·九”大示威后第八天发表的《告学生书》中断言:“大多数纯洁学生,皆受共党分子所欺骗煽动”,因而劝告学生“以理智的辨别,避免浅薄的盲从。”翌年二月发表的《国民党中央告国人书》也说这是中共与社会民主党利用“民众之热情,乘机煽惑”的后果。但也有一些公允人士敢于直言反驳:“我们试想,假使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21日,由河海大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移民研究中心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移民·环境与和谐社会”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和谐社会”、“移民与和谐社会”、“环境与和谐社会”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和谐社会的内涵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认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建设,他从三个方面对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刻分析:第一,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词。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社会整个大系统的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是与自然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政治史,从某种角度观察,似乎表现出“治”与“乱”的交替循环。由“乱”而“治”的历史过程,往往因开国君主及其功臣集团对自身建立政治功业、实现政治成就的实践的宣传而历来备受重视,但是,由“治”而“乱”的历史过程,其实也以富有启示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历史规律时,得到某些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东汉末年,是社会由“治”而“乱”的典型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方诗铭先生从事东汉末年政治史的研究,屡有大作问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曹操·袁绍·黄巾》一书,就是方诗铭先生在这一领域多年研…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浪中 ,广西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进展。作为这一跨越和突破的凝结——《研究·探索·实践——广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 (以下简称《研究·探索·实践》)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在 2 0 0 2年 9月出版发行了。《研究·探索·实践》由校党委余谨书记任主编 ,李继兵副书记任副主编 ,是 42位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们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有的还长期从事“两课”教学 ,他们研究成果代表了广西大学当前…  相似文献   

19.
3·15考验     
对3·15,很多企业是爱恨交加。每临3·15,很多CEO会忧心忡忡,公关人员则严阵以待。每年职场都会发生以身殉职的3·15“惨案”,尽管“死人”(被炒鱿鱼)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不仅是适应世界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挥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 ,促进武汉、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关键是精心编制“武汉·中国光谷”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