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辩护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哲学家,无论是赖欣巴哈还是波普尔,都注重科学辩护的研究.科学辩护的逻辑中包含着一种科学探究或知识创新的模式.波普尔的假说检验模式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2.
科学报道在传统上习惯于“科学侠客”和“节庆”模式,既有宣传过度的现象,又有传播缺失的问题,体现出科学传播的精英思维惯性,忽略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科技信息.科学报道存在的问题,需要依靠科学传播的制度性创新来解决.大众传媒在科学知识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在于把传播科学信息的民主目标与促进科学发展的创新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媒体和公众共享的科学创新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本质上是科学共同体的产物。科学中的协作精神不仅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而且也是衡量科学家素质的重要参数。在科学日益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社会化(包括国际化)发展的态势下,协作研究、团结攻关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导形式。因此,加强科学协作对科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创新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由于中西方科学是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分析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争取早日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西方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创新,选择合适的产学研模式,成为促进企业基于科学创新的重要议题。文章运用2010—2018年中国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四种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合作创新的科学性程度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相较企企合作,企学研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最高效的,其次是企学和企研合作;合作创新模式的科学性程度正向影响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合作创新的科学性程度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四个方面。现代高等教育应使这四者得到平衡体现以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出发,论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创新文化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以及高校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创意是科学创新之源,科学创新是科学创意的结晶,而传播是促进科学创意转化为科学创新的重要媒介。科学创意是科学家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有待验证的独特思想观念的过程及其结晶,具有意向性、未确定性、独特性等特点。科学创意的产生,检验、发展及其转化为科学创新的过程,都离不开传播。然而其传播过程通常经历质疑、初步认同到科学共同体全面接受等阶段,且往往因政治干预、首创性争夺、同行排斥等因素而障碍重重。为此,可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机制,采用头脑风暴法,以及改善科学创意传播环境以提升其传播速度等方式,来消除传播壁垒。  相似文献   

9.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创新——科学创新的概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是包括科学认识、科学发现以及科学应用在内的从整体上描述科学活动过程的概念。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是认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技术创新专属于实践创新。科学创新与科学发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着眼于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科学发现意旨遵循固有的逻辑推理规则,揭示出客观事物中既有的规律。把创新概念引入科学哲学论域,其认识论意义在于凸现了主体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发现论的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0.
从生存论的视角,着眼于人的存在方式即生存活动,探讨科学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基础和条件。科学创新是从科学研究者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中产生出来的,其存在根据首先在于从植根于人类日常生活世界的前科学创新方式演变而来这一事实。“前结构”是科学创新的存在条件。科学创新始于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和先行掌握的“前结构”或“前见”,科学创新的前提性和条件性本质上根源于人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