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舞台呈现是构成外国文学经典传播中的"契诃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译介迟于对其的研究,但一经译介后即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契诃夫戏剧作品的"非戏剧化"倾向对中国现代戏剧及其舞台呈现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当代契诃夫戏剧作品的舞台呈现则表现出演绎化、多元化的特征。从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这一角度考查"契诃夫经验"对于研究外国文学经典传播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訏的剧作涉及了按题材、流派、表现手段、审美形态、篇幅大小等分类的多种戏剧样式。他对"拟未来派剧"的模仿和改造,对独角戏这一特殊戏剧形式的开创,在幽默喜剧机智化方面的继承和独创等,都显示了他在创建一种既融入世界戏剧大潮又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新型现代戏剧方向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而言,在丰富其写实的戏剧样式和表现手法上,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舞台呈现是构成外国文学经典传播中的“契诃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译介迟于对其的研究,但一经译介后即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契诃夫戏剧作品的“非戏剧化”倾向对中国现代戏剧及其舞台呈现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当代契诃夫戏剧作品的舞台呈现则表现出演绎化、多元化的特征.从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这一角度考查“契诃夫经验”对于研究外国文学经典传播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读夏衍的剧作,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契诃夫的剧本。陈瘦竹同志在谈到《上海屋檐下》时就认为,夏衍同志的“这种现实主义风格,颇似契诃夫的剧作,平凡而深远,素淡而隽永。”形成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这两位作家的戏剧风格中,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其中很突出的就是那别具一格的悲喜剧特色。悲剧和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类型,在西方戏剧史上,一般认为悲剧主要表现主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契诃夫第一部出版并上演的正剧,《伊凡诺夫》是契诃夫戏剧风格形成道路上的关键性一步。该剧既是对俄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又开启了契诃夫独特的戏剧美学探索,即以独特的笔法在其戏剧中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象征性的手法为我们了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社会开启了一扇独特之门,同时戏剧中的一些因素又对20世纪现代戏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深受契诃夫影响.从客观叙事原则、挖掘人物灵魂的叙事深度、生活印象的叙事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既可重现彭家煌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可把握住契诃夫在现实批判性、艺术形式、真实性等层面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契诃夫既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易于操作的范式,而中国作家又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契诃夫的小说智慧.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是一位在世界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契诃夫的创作对以曹禺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禺通过借鉴契诃夫的写作手法,经过《雷雨》、《日出》的尝试,到《北京人》完成了自身风格转型,作品显现出一种静态美学特征。但曹禺也保持了自我的艺术风格,戏剧在平淡悠远中仍有内在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为电影的表现主题和艺术手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在注重反映'-3代草根阶层人物生活方式的同时,开始一系列喜剧创新与转型的尝试。喜剧精神是在审美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发展起来的。喜剧精神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和解放意识对于人性的重构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探索21世纪中国草根喜剧电影的发展情况和表现手法,深刻认识并反思草根喜剧的精神,以促进电影文化更好地服务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 ,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 ,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 ,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 ,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 ,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 ,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和戏剧理论的开拓者,陈瘦竹的学术研究以创建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为终极目标。他的学术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原则,以中西贯通和人格独立为问学基础,以奋发图强和励学雄伟为求道精神,以实事求是和学派建设为学术风骨。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陈瘦竹基本完成了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创建的基础性工作。陈瘦竹的学术精神是我们反思学术迷失,唤醒学术良知,回归学术本真,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田汉早期剧作深染西方近代新浪漫主义感伤唯美格调,但中国古典戏曲及其理论对田汉的影响更为内在。田汉与传统戏曲及艺人有深厚渊源,其早期剧作深得剧作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用意象营造意境、以淡化情节连缀剧作审美主体的心灵写意性,形成田汉早期剧作浓重的"诗情化"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静止戏剧"理论是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提出的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梅特林克同时代的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自觉的运用与发展,开了现代派戏剧的先河,并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契诃夫戏剧的情节、进程、动作、语言几个方面去分析"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邓以蛰汲取西方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以审美自主主义为出发点,建构了极具特色的书画美学体系,并对中国的戏剧理论作出了新的阐释,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抗战戏剧研究已经走过了80年历史,在史料钩沉、戏剧史著、专题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研究不平衡、剧作家作品研究不平衡、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不平衡。对抗战戏剧进行整体的综合性研究尤为必要。战争政治是抗战戏剧的文学生态场域,战争规范推动着抗战戏剧的发展,影响着抗战戏剧的叙事,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抗战戏剧的繁荣程度和表现形式均有不同。从战争政治角度对抗战戏剧进行整体观照和全盘反思,将会呈现抗战戏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尽可能地避免将历史单质化和浪漫化,从而推动抗战戏剧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