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相似文献   

2.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挑战埃及:历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泰 《阿拉伯世界》2001,(4):52-55,51
全球化在现代化改革、文化传统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三个方面对埃及形成挑战。从当前看,加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行国内经济改革是埃及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根本措施;积极谋求地区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化是埃及迎接全球化挑战必须依靠的力量:正确对待和处理全球化背境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埃及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科普特人与穆斯林间的族群矛盾是困扰埃及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历史上,每当国家形势动荡、社会关系紧张时,埃及的族群问题就格外突出。2011年"一·二五革命"爆发后,埃及的族群的矛盾再次凸显,对埃及政府构成挑战。出于稳定国内形势、重塑外交格局以及巩固个人政治地位的需要,塞西自上任以来将缓和族群矛盾作为执政重点之一,主要措施包括安抚科普特人、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推广温和宗教思想等。塞西政府针对科普特人所实施的族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民众不满情绪蔓延、极端势力猖獗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5.
自塞西执政以来,埃及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埃及国内政治密切关联。为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塞西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政策,具体包括:支持法塔赫,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哈马斯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的两手策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积极推动巴以和谈。这些政策再次凸显埃及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埃及国力衰退、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埃以关系日益重视等现实因素,埃及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在现代化改革、文化传统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三个方面对埃及形成挑战.从当前看,加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行国内经济改革是埃及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根本措施;积极谋求地区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化是埃及迎接全球化挑战必须依靠的力量;正确对待和处理全球化背境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埃及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30年的金融改革,使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大大增强,目前我国继续推行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金融改革。本文回顾了30年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我国金融是发展内层次原因,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今后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补贴制度在埃及不仅是个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埃及的补贴制度始于1952年之前,并延续至今。埃及的补贴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种类有所不同,食品和能源是主要补贴领域。埃及补贴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了社会兜底作用,有效保障了埃及底层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但也积弊重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价格倒挂,三是损耗与浪费严重,四是加剧社会不公和滋生腐败。自1977年起,萨达特政府、穆巴拉克政府、过渡政府以及塞西当局对补贴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提价与削减补贴支出,但总体效果不佳,陷入不得不改革、又难以彻底改革的两难境地。埃及补贴制度改革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困阶层依赖补贴维持生计,二是埃及粮食问题严峻,三是获益者反对。补贴制度是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之需,补贴制度改革的困境反映了埃及现代化进程的困境,其根本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补贴制度在埃及不仅是个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埃及的补贴制度始于1952年之前,并延续至今。埃及的补贴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种类有所不同,食品和能源是主要补贴领域。埃及补贴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了社会兜底作用,有效保障了埃及底层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但也积弊重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价格倒挂,三是损耗与浪费严重,四是加剧社会不公和滋生腐败。自1977年起,萨达特政府、穆巴拉克政府、过渡政府以及塞西当局对补贴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提价与削减补贴支出,但总体效果不佳,陷入不得不改革、又难以彻底改革的两难境地。埃及补贴制度改革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困阶层依赖补贴维持生计,二是埃及粮食问题严峻,三是获益者反对。补贴制度是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之需,补贴制度改革的困境反映了埃及现代化进程的困境,其根本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在埃及的殖民扩张、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衰落、开展大规模改革的需求以及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等内外因素,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埃及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创办各类专业学校、开办各级世俗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其教育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式"、凸显实用主义、教育模式偏向精英教育以及保留宗教教育等基本特点.这一教育改革打破了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垄断地位并具有以下影响:构建了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并立的格局;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埃及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埃及工业发展;培养了实用型人才并确保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行.此外,精英人士赴海外求学等教育理念也沿袭至今.埃及的教育改革虽然开启了埃及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但其宗旨是维护阿里的统治地位,总体上缺乏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上海进一步推进政府透明化建设,改革的突破口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细则,增强"三公部门"行政透明度,提高财政透明度;突破路径是以点带面,选择基础较好的基层政府推行"充分透明"政府试点,以试点经验推动上海政府透明化的全局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埃及的经济改革始于70年代中期,至今20多年,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经济改革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埃及经济改革走过了一段曲折道路,经历了对改革计划和政策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埃及于1953年建立共和国后,基本上采用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到1970年,在作第3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发展项目预算时已深感国家财力不足。此后,埃及在第4次中东战争及支援也门推翻封建王朝的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建设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急需大量外汇进口基础工业的原材料和设备。在这种情势下,埃及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实行开放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给予投资者优惠待遇,吸引国内外资金。1974年,埃及颁布了第43号投资法。这时国家改革政策的核心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工业,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步伐。该法明确规定,民族工业发展项目有获得外资的优先权,特别是那些生产出口创汇产品的企业。但是,对投资管理缺乏经验,加之投资法本身不完善,使大量资金投入银行业等非产业部门。对此,  相似文献   

14.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带来挑战的同时,严重冲击了各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埃及政府积极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经济复苏,使埃及疫情在初期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复苏.埃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薄弱、经济固有缺陷明显以及新冠病毒易变性特征影响着埃及政府的疫情治理成效.2020年12月下旬,埃及疫情再次反弹.埃及政府只有坚持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抓住机遇,保障经济供应链安全、扩大需求侧改革;践行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展开国际合作,才能在疫情与全球化危机中实现突破、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15.
受制于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和特权企业垄断市场等因素,当代埃及私营部门内部结构失衡的情况较为严重。非正规部门过于庞大,而中小私营企业的数量和吸纳就业人数占比低,资本规模极小且生产技术落后。由于中小私营企业发展受挫,导致市场转型不佳,进而加剧了社会的二元分化:大商人阶层和上层官僚集团窃取私营部门发展成果;广大中下层难以分享市场化改革的好处,导致生活无法改善,社会地位难以提升。塞西政府在稳定政局后,重启市场化改革,但营商环境并无根本改善,中小私营企业仍未恢复到2011年之前的水平。塞西政府需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杜绝裙带主义,抓住"2030年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契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走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应该放松,即结合总量和结构大规模地减税,尤其要降低流转税、增值税。中国经济改革要注意5个方面:要金融改革成功,须关注配套改革;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须关注金融配套改革;要避免金融危机,须关注金融改革顺序;用风险倒逼改革,须关注前提条件;汇率市场化,要避免出现持续的实际汇率高估风险。  相似文献   

17.
塞西执政后,埃及和以色列以安全合作为基石,密切战略协作,构建起具有准联盟基本特征的新型双边关系。埃以关系能够超越冷和平、向准联盟发展具有复杂的动因,它源于体系层面、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变量聚合”。首先,中东体系结构调整导致地区无政府状态加剧,中东多国形成相互交叉的对抗性政治集团,为埃以拓展关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埃以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扩大,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两国关系向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最后,埃及领导人塞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为特权阶层的高级军官的群体认知,为两国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证。埃以作为中东地区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中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潘基宏  王昕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2,(3):110-132+159-160
塞西执政后,埃及和以色列以安全合作为基石,密切战略协作,构建起具有准联盟基本特征的新型双边关系。埃以关系能够超越冷和平、向准联盟发展具有复杂的动因,它源于体系层面、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变量聚合”。首先,中东体系结构调整导致地区无政府状态加剧,中东多国形成相互交叉的对抗性政治集团,为埃以拓展关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埃以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扩大,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两国关系向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最后,埃及领导人塞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为特权阶层的高级军官的群体认知,为两国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证。埃以作为中东地区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中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北非—地中海战场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埃及是该战场的关键国家。埃及在战略、政治、军事和经济四个方面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战略方面,埃及担负英国海外军事首都的角色,开罗是盟军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协调中心、补给中心和航空枢纽;在政治方面,埃及率先断绝与轴心国的外交关系,秉持坚定的参战立场,营造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支持联合国的筹建;在军事方面,埃及军队参与本土防御,协助英军对抗德国和意大利军队,保卫苏伊士运河,为50万盟军过境提供便利;在经济方面,埃及在物资、人力、交通运输、财政、科技、医疗等多个方面为盟国提供大力支援。埃及的贡献为盟国取得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埃及战后民族独立、成为中东地区大国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而金融自由化则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开始了以放松金融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其宏观经济改革战略的一部分,它力图通过自由化、现代化、提高透明度以及加强风险监管来提高金融中介效率。中东金融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包括货币政策改革、银行体系自由化和开放资本市场。中东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但在金融效率、深度和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