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全 《新劳动》2002,(19):50-50
我出门打工也有好些年了,从来没有回家一次。那天,父亲打来电话说,很想到你那里去看看你。不知你意见如何。为了不让父亲对我失望,我让父亲即刻动身来我打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真柏 《新劳动》2002,(19):12-13
十年前,吴龙高为了实现创业理想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去为别人打工;十年后,他依靠自己的勇气与智慧终于打拼成了“杭州花王”,不仅拥有千万资产,还成为杭州花卉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3.
古锦华 《劳动者》2004,(2):28-28
2003年夏天,张强初中毕业,考上县城一重点高中,无奈,家庭的贫困,经济的拮据,使他不得不放弃继续上学的念头,放弃考大学的希望,为了养家糊口,仅仅15岁的张强被迫辍学,背起行囊,加入同村人外出打工的队伍。在招工过程中,某建筑公司工程队负责  相似文献   

4.
唐成茂  吴丹红 《新劳动》2002,(17):42-42
因为家贫,广西灌阳县农村青年严清华弄到一个叫赵春来的人的身份证,便冒名来到深圳打工。  相似文献   

5.
古锦华 《劳动者》2004,(1):32-32
王小凤是山西人,于2003年3月从老家来西安打工经人介绍在西安市北郊一家橡胶制品厂做工她的工作就是将机器压制成形的橡胶成品从模具内取出,并减掉成品的毛边及多余部分,为了防止经高温压制的橡胶成品和模具烫伤手,王小凤通常戴两双手套干活。2003年4月24日,王小凤像平常一样,将手仲进模具内取成品,突然机器失控,压住她的手指,她一声惨  相似文献   

6.
一鸣 《劳动者》2005,(6):28-28
刘莱2002年10月在西安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打工,期间工资一直没有结算。公司一项目部向其出具了数额相当的欠条一张,但至今未予兑付。被告某建设工程公司因为主张其和项目部之间属于内部承包经营关系故拒绝给付工资。当事人遂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承担给付责任。该案于2005年2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相似文献   

7.
兮亦 《劳动世界》2016,(10):64-64
张某系四川到浙江打工的农民工,自2006年到浙江建筑公司上班后,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建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从来没有给像张某这样的工人任何劳动保护用品,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2011年初,张某感觉自己工作时老是喘不上气,还经常咳嗽。建筑公司发现这种情况后,就打发张某回四川老家看病了。但是经多方诊治,病情都不见好转。2012年,张某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到当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鉴定,鉴定结果为尘肺病。在得知自己患有不易治愈的职业病后,张某向建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要求该公司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可公司认为,张某已经离职多年,双方早已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张某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建筑公司特别强调,张某离职时,公司曾经要求其进行离职体检,但因张某本人不愿承担体检费用,才没有体检,公司已经尽到了提示义务,所以目前这个尘肺病不能说明就是在建筑公司工作期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39岁的刘玉红出生在吉林省柳河县柳南乡吕家堡子村一户农民家庭,全家7口人,靠父母种地为生,勉强能维持温饱,但要供养五个儿女读书则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非常懂事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让兄妹读书,自己不得不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984年6月,刘玉红初中毕业,到柳河县康华肉禽食品有限公司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相似文献   

9.
正过年"不回家"但不是"不想家"。怀着对家人的愧疚留在打工地,面对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这群"异乡客"们满怀抱负,唯愿赁借自己的双手,尽早闯出一片绚烂的天地,让远方的家更加温暖,更加强大。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前夕,各地返乡大军络绎不绝地踏上回家路。短短7天假期,不仅是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一年的期盼,也是家乡亲人们一年的守望。不过2014年1月15日,中国基层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大谷网依托基层打工群体用户,出炉了《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和传统观念认为"一到年关,打工者就开始大规模返乡"不同,今年有四成人选择了过年不回家,留守在打工地。  相似文献   

10.
张涛同志是原川堰硫铁矿职工,今年28岁,在矿期间勤奋好学,特别对电工、焊工技术感兴趣,曾自费到重庆大学学习电讯工程专业1年,川堰硫铁矿技改期间,积极参加技改工程,熟悉企业管理业务,1994年因矿上发不出工资,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先后在3个厂打过工。广东省东莞市递杰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是一个台资企业,从事电镀业务,工作条件艰苦,建厂初期只有20多人。张涛来到这个厂打工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能吃苦耐劳,加之有电工、焊工的技术,对企业  相似文献   

11.
案由:女工李芳向仲裁委申诉,她1998年3月调入被诉单位工作,单位因没有岗位而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她便于1999年8月到上海打工。2005年8月回到单位,单位告知她不属于改制对  相似文献   

12.
张喜宽,镇赉县哈吐气乡硕焕村人,1972年12月21日出生。1993年,21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来到大庆市,在一家小饭店干了两年。1996年初,他南下来到广东省惠州市,又到一家饭店打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农民工王雨山(化名)2005年到北京打工。2007年11月,他先是工资被拖欠,随后无故被辞退。王雨山将供职的北京中郎鼎辰商贸有限公司告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这家公司竟说,王雨山是四川一家公司的员工,与本公司无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镭 《劳动者》2005,(11):25-25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技工培训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对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辟了智力扶贫的有效途径。从陕西的调查看,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3300元左右,通过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则达到4800元左右。提高近50%,从现有的资料看,广西自2000年以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转移168万人。浙江衢州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仅2003年外出打工农民就达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比上年增长9%。这些证明,农民从转移培训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群众用“读完初中,外出打工”今天则用“读完初中上技工、打工致富一路通”。  相似文献   

15.
翟四虎 《劳动者》2004,(11):10-13
劳务经济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它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变有关;从人口角度讲,是与人类生活的迁徙流动有关;从劳动力角度讲,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有关:从政府发展经济角度讲,它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个人角度讲,它是一种维持生计的就业形式。“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民工潮”、”民工荒”等带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词汇,是劳务经济在不同领域的折射及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6.
鄂西北枣阳市的农村青年李明东,在打工中因机械故障左手被绞断。面对这位弱势民工,公司老板却一推再推,拒绝承担因工伤应负的赔偿责任。无奈之下,为了讨说法,为了寻求公平,为了追求"法"的正义,李明东走上了维权之路。此案先后经劳动仲裁和枣阳、襄樊两级法院审理,今年3月27日,历时2年的李明东最终获赔10万元。  相似文献   

17.
陈老汉是北方某镇的退休干部,大儿子、大儿媳妇是南方某市一家企业的工人,老儿子是老汉所在镇下一村的农民.最近大儿子因工受伤,大儿媳妇怀有身孕,为了照顾大儿子家的生活,陈老汉和老伴住进了大儿子家.老儿子把承包的土地租了出去,也到哥哥所在的城市打工.  相似文献   

18.
河南周口有个男孩叫周艳兵,家里穷,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在家种地,后来跟人进城找事做,年龄小,又太老实,打工没人要,捡了两年垃圾。  相似文献   

19.
案例: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某村的黄继发的儿子、儿媳妇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亡,老黄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义务.眼下,孙子快上高中了,已年过六十岁的老黄,为了给孙子凑钱,继续在市里打工,在工地上"拼老命".  相似文献   

20.
就地淘金     
曾有情 《新劳动》2002,(17):41-41
有一个小镇,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南下北上打工去了。这些远走他乡的淘金者靠出卖力气和智慧换来的血汗钱,给贫穷落后的小镇缓缓输入营养,让小镇渐渐泛出了一丝血色和活力。多年来,这里的人们固执而死板地认为,交通闭塞、资源贫瘠的小镇,要想致富只有打工这条路。因此,小镇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不出去打工挣钱的年轻人就没有出息,甚至在当地找对象都被歧视和挑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