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 (Kow)与其二阶连接性指数 ( 2 x)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 ,估算了 4 2个多环芳烃的Kow,估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关系数R =0 .991 4 .  相似文献   

3.
以双区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多环芳烃的致癌性与其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 ,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 72个多环芳烃的致癌性 ,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消除重金属污染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但是某些特殊植物具有从污染环境中吸收、转移以及积累重金属的潜能,从而修复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虽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可见光照射,苯为溶剂,氮气气氛中考察了数种多环芳烃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反应。采用气相色谱跟踪了反应过程,解释了产物因结构而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甲基芳烃仅得到单溴代产物,氢化芳烃主要生成脱氢产物,蒽全部转化为9,10-二溴代蒽。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和 (Camelliasinensis) 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 (P <0 .0 5 ) .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 ,真菌与放线菌占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 ,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茂名油页岩南北排土场的裸地、植林5年、植林16年和天然恢复20年的草地共5块试验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性状及土壤酶活性、凋落物厚度等影响土壤质量的各项因素的化验测试,再进行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10时,可分为2类,南排土场的3块样地为1类,北排土场的2块样地为1类;当λ=8.8时,可分为3类,南排土场的3块样地为1类,北排土场的2块样地各为1类;当λ=5时,可分为4类,南排土场的大叶相思林地和天然恢复草地2块样地为1类,南排土场的桉树林地为1类,北排土场的2块样地各为1类.可见各类样地土壤特征非常明显,北排裸地土壤干旱,养分贫瘠,为强酸土;北排的林地植林5年的土壤与裸地相差不大,生态修复效果不明显;南排土场天然恢复20年的草地和植林16年的相思林、桉树林,其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裸地提高了约20倍,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速率都明显增强,土壤理化性质也有所改善;研究中发现,大叶相思树对土壤改良效果要比桉树好;同时也认识到废渣场生态修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要迅速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必须辅以人工措施,以加速生态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肥料园地     
刘工 《小康生活》2005,(10):38-38
有机尿素肥料同无机化学肥料(尿素、二铵、复合肥)产品不同的是,有机尿素肥料产品从生物角度出发,根本点在于激发和活化土壤中的微生物,充分发挥其在供给植物营养、提供植物保护、维护土壤结构、保持系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土壤微生物在整个作物生态区系的基本作用。有机尿素属多元素并含有生物特性的常量高效肥,它是根据土壤的理化性、生物特性的农田生态学原理,以自然有机物为原料,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在特殊生产方式条件下,生产出有别于一般有机肥和化肥的特殊肥料,  相似文献   

9.
茂名油页岩废渣场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茂名油页岩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渣堆放场占地面积8.1km2,分别堆放在采矿场的南北两地,称为南、北排土场.通过对油页岩工业固体废渣堆置场裸地、植林5年、植林16年和天然恢复20年的草地试验区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排裸地土壤含水差、贫瘠、酸性强;植林16年多的南排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都明显改善;但植林5年的北排土壤与裸地土壤性状相差不大.研究还发现大叶相思对土壤改良的效果比桉树好;废渣场生物修复过程非常缓慢,必须辅以人工措施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0.
春季麦田划锄,主要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通气提高地温,消灭杂草等。同时减少水分,土壤降低热容量,经日光照射,一般锄后7天内,白天5厘米地温增高0.5—1℃。另外,划锄还可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养分转化。盐渍地多划锄还可以使表土疏松通气,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上升,改善土壤盐、凉、湿、板等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人体的常见病,据国内资料统计,发病率逐渐上升,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有的地区已达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病因多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肌体免疫状况、癌前期疾病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土壤含锌、铜较高的地区发病率高,被污染的食物及腌制鱼、肉、蔬菜中含有可引发胃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而熏制品、油炸食物中含多环芳烃,食物发霉产生的细菌,也有致癌性。就临床表现来说,胃癌早期缺乏特有的症状,一般伴有无规律性剧烈腹痛及食欲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肥措施对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豆生育期根部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微生物碳含量、开氏法测定氮含量。结果: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能使得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碳、氮量显著增加,且促进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茵数目的增加。结论: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更有利于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生态反应往往与其分子水平的适应和调节密切相关.在介绍分子生态学的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生态学在森林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即森林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森林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和进化、森林植物种群抗逆性、森林植物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展望了分子生态学在森林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评价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结合水肥调控技术等措施,来改善不同密度麻疯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维持其林地生产力水平,为科学营造和管理麻疯树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使之加快麻疯树的规模化发展,对云南省双柏县3种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麻疯树林地微生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明显差异,样地2最多,样地1和样地3相差不大;不同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也有所不同,0~15 cm之间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逐渐上升,11~15 cm处达到峰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真菌数量又呈现下降趋势;样地2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这可能是由于适度的密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种植麻疯树时,适宜密度为2m×3 m.  相似文献   

16.
对绍兴地区电池厂周围土壤、水和植物中的重金属铅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和植物中铅污染都较严重 .土壤中铅的含量是清洁对照区的 2 .2~ 5 .8倍 ,水体中铅的含量是清洁对照区的 2 0 .8~ 5 19倍 ,植物根、茎、叶和果实中铅的含量分别是清洁对照区的 3.0~ 6 .8倍、12 .1~ 17.4倍、14 .5~ 17.1倍和 2 .5~ 8.9倍 .  相似文献   

17.
引言耕作制度是种植业的总装车间,具有设计师的决策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耕作制度对气候—土壤—作物—微生物系统的调节、控制及管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工作,在多熟种植方面卓有成效的要算文献[1]、[2]、[3]。四川也不例外,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4]。七十年代出现了许多专著[5],八十年代更加深入。但是纵观各家的研究,我们深感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对耕作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整体性认识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 HI—环与 HI—理想的定义,证明了 HI 性质是一个根性质,并且给出了HI—半单纯环结构定理,指出 HI—根是非遗传的.  相似文献   

19.
用阶梯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钴—亚硝酸盐—乙二胺体系在静汞电极上的催化波,用以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钴。实验证明,钴浓度在0.001~0.3ppm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5ppb。土壤和植物中相对钴大量存在的Fe,Mn,Mg,Zn和Cr等干扰测定。用甘油掩蔽Zn,用双硫腙—CCl_4萃取钴,能有效地消除上述元素的干扰。测定的相对标准误差小于8%,试样回收率在92~109%之内。此方法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用NH_3—TPD法、Py—IR法对Pt—B/HM'的酸性进行了表征.Pt—B/HM'改性后中等强度的酸中心数下降,B酸、L酸浓度依次减少.含硼量0.1%(m)的催化剂对于间二甲苯、C_8芳烃的临氢异构化有着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