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哲学中 ,真理问题属于认识论领域 ,因而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就始终是一切传统真理观的根本视界。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视野切入 ,力图探入真理的源始境域 :真理即去蔽 (aletheia)。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本文认为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 ,不仅是对传统真理观之“真理”理念的去蔽 ,同时也为我们的“真理观”开启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符合论真理观是神目真理观和有镜真理观,符合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表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理论前提都是不合理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用语言游戏来代替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和相对真理。后现代主义真理观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使它难以成为主流真理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的真理观,是建筑在主客相分的世界观的基础上的,它把真理视作主体认识对客体规律的符合,西方传统的艺术真实观也与此相似.随着人与世界相融的世界观的出现,西方的真理观出现了向存在去蔽的转向,艺术更被理解为"真理的形成与发生",理解为"真理自行置入作品";随之语言观也发生转向,语言被理解成了"世界的窗口",被理解为"存在之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理论活动,哲学根源于人的现实生活,表达着人在具体生存境遇中的精神追求,寻求着对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在哲学视域中,对真理的理解,也应立足于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真理应是人的真理。但是,符合论真理观在理解真理时遵从客观性原则,使真理成为仅与对象符合的客观知识。真理与人无关。针对这一问题,从片面追求客观性、对人的抽象理解、人的生存实践本体地位的缺失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批判构成了本文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理论活动,哲学根源于人的现实生活,表达着人在具体生存境遇中的精神追求,寻求着对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在哲学视域中,对真理的理解,也应立足于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真理应是人的真理。但是,符合论真理观在理解真理时遵从客观性原则,使真理成为仅与对象符合的客观知识。真理与人无关。针对这一问题,从片面追求客观性、对人的抽象理解、人的生存实践本体地位的缺失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批判构成了本文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6.
体验哲学是后现代哲学的最新发展,它以批驳传统真理观、特别是分析哲学符合论真理观在隐喻解释方面的无能为力为切入点,批判了客观主义真理观的虚妄性,建构了以理解为核心、以概念结构和认知图式为表征工具、以一定条件下的体验为前提的全新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很重视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的互动性等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在真理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往往被传统真理观所忽视。需要说明的是,体验哲学真理观虽然具有很大进步性,但它仍然不能摆脱后现代语境下将真理本质属性和边缘属性本末倒置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真理概念是哲学核心范畴之一,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学派众说纷纭,主要存在着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实用主义真理论以及真理冗余论等。在逻辑哲学对于逻辑真理是否反映客观现实的讨论中,把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分裂开来的观点曾成为主流观点。塔尔斯基在语义学上给真理重新下了定义,认为真理的定义要满足两个条件:在实质上是适当的,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他的观点被认为是重新建立了真理符合论。波普尔支持塔尔斯基的真理概念,并在这里为自己的真理观和实在论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 ,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 ;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 ,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 ,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 ,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 ,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真理问题的探索中,传统的基础主义的线式决定符合真理论受到质疑与颠覆,后现代的非线性建构主义真理观走向前台。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范.弗拉森作为后现代建构主义真理观的翘楚从后现代建构主义立场出发,吸收20世纪以来统计物理学、相对论、概率论、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批判了基础主义实在论的线性符合真理观,提出了非线性的语义和语用概率真理论以及语境具体真理观。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建立在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诸如相对论、统计物理学、概率论、信息论的成果之上,我们要批判借鉴后现代主义概率真理论和语用、语境真理论,反对真理观上的线性决定论,正确处理反映与建构、确定与不确定、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10.
真理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有了哲学就有了对真理的探讨.但是,不同的哲学对真理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也是追求真理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真理的界定只是揭示了真理的认识论维度,它整体上是符合论的.对该教材中的真理定义,一定要避免庸俗化的理解,常识不是真理,只有反映并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同时,教材在理解真理时也结合了价值问题,并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明智"(phronēsis)的分析表明,phronēsis以好的行为,以此在为对象,即以此在的存在为揭蔽的对象,因此,phronēsis是alētheia的最高表现。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就是无蔽或去蔽,其最源始的意义即是此在的展开状态,此在将自身从遮蔽状态中揭示出来。这种揭示就是对存在的时间性意义的揭示,它以操心为存在的基本结构。真理通过形式指示的方式保持其存在论性质,它是此在存在的前提,即存在境域,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真理概念因此体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实践性质。  相似文献   

12.
真理观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出现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主义论、语义论和多余论等真理观,其中符合论真理观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真理一直是哲学家们探讨的核心话题之一。同时,许多哲学问题又与真理问题紧密相连。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语言转向以来,语言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逐渐建立起来。真理理论与意义理论及指称理论一起成为语言哲学的三大核心理论。文章阐述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三种真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相互关联以及当前西方哲学真理理论的发展方向,即创造论真理观的提出、语义及语用分析的转向、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的融合以及认知主体间关系的突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真理观揭示了真理的实践特点,这种体现人的本原性、价值性的人文关怀,使得人们在对"真"的认识上增加了"美"的尺度,这种尺度的增加使得人们在对真理的追求上不仅仅合乎规律,同样的合乎目的。这种终极的道德关怀也是对人的自身价值和意义的确证。马克思走向社会生活和实践思维的真理观,相较于旧哲学,虽明确了自己真理观的全新视野,具有深刻性、真实性特点,但是,我们应将这种特性转化为社会生活的全面性及丰富性之中,从而从实践中掌握真知,确切的体悟马克思真理观的深刻内涵与光辉洞见,深化并升华其精神内涵,使其真理观走进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哲学观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认识论转向语言论,又从认识论和语言论的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翻译观从语文学模式变为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模式,语言观从语言学变为言语学,真理观从追求符合论真理转向追求共识性真理。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真理是一元性的,还是多元性的?这是哲学真理论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使得哲学真理论区分出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这样两种对立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立场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了"一元性"的回答,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实质上是真理一元论.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相似文献   

17.
从客体理解,还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为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绝对的真理观",其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问题,陷入了"只见知识,不见人"的错误之中。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就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生成根基、形成机制、发展机理、真理的证明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人们"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真"的认识中,符合论的观点可谓源远流长,罗素、奥斯汀等都是符合论的坚守者.情境语义学对"真"的认识承继了奥斯汀的思想,其对真理符合论中三个关键性概念--"事实"、"命题"和"符合"的研究与刻画表明,从罗素等为代表的传统真理观到情境语义学视野下的"真",真理符合论已具有不同的涵义,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前者以"同构"为依据,是静态的、粗糙的,后者以"约定"为根据,是精致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语义分析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其主要内容如下 :“真理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的分析定义。综合真理应该具有其限定形式 ,塔斯基的真值形式可以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真理的表达方式。从真理的产生途径出发 ,真理可以表述为“真理是产生于辩明过程之中的正确认识”。综合真理也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综合真理的日常表达具有多种形式。西方语言哲学的思想对完善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真理概念是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捍卫的核心,但他所说的真理不同于科学主义的真理,而是超出了科学方法论范围的本源性真理。他的真理概念直接来源于海德格尔,并与黑格尔的真理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伽达默尔真理观的特点就在于坚持真理的历史性和语言性,由此他试图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两难困境。从伽达默尔的真理观中可以看出他的哲学兼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特点,但更倾向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