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寻求90年代热点动因的人口20世纪90年代是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美学.按照现在的通行理论,是一种关于审美文化的理论.审美文化,作为接连现实与理论的广阔场地,与中国的文化转型紧紧相连,从90年代伊始,就热点不断.本文不想对以往的热点作现象的回溯和分类的总结,也不想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热点作一预测和展望,而想以远离热点的方式来接近热点.已经和还将继续决定90年代的美学热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构成本文的言说基调.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可以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去探讨.这里我选择读解中国式的都市文化,作为进入这一题目的一个入口. 相似文献
2.
在迈入新世纪之际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消费领域在结构构成、侧重点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吃饱穿暖等基本生活问题的前提下 ,文化教育已日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据国家有关方面对上海等全国部分地区居民储蓄意愿抽样调查表明 ,居民储蓄的 10 %准备用于教育支出 ,高于准备用于购房支出 7%的比例 ,成为储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从 2 0 0 0年全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等种种迹象表明 ,潜力巨大的教育市场将在今后全面启动 ,教育成为投资热点、消费热点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务院总理朱… 相似文献
3.
产权式酒店,在欧美发达地区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对传统住宅产品的升华,也是对酒店产品的补充。即开发商将每间客房分割为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将客房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统一经营获取年度收益。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从文学话语的特性入手 ,对新感觉派诸位作家的创作特点作了深入的阐释 ,认为他们的作品文本与 2 0世纪的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学作品不同 ,着重剖析人们的深层心理动力 ,展现其难以察觉的无意识世界 ,在毫不掩饰地表现人的感性欲望之际 ,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颠覆了传统的神圣价值观念。然而 ,这些作品文本所潜藏的意识形态倾向却具有某种保守性 ,它们无奈地认同于现实世界 ,缺乏乌托邦的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新感觉派以其"快速的节奏"、"特殊的表现"①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流派.其形成与海派的文化底蕴及外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感觉派受日本横光利一等"新感觉"作家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上海30年代独特的物质文化景观与新感觉派的联系也已被众多评论家所洞悉.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从描写都市人的感觉经验入手,表现了在都市文明浸染下,在时代潮流涤荡下人性的弱化和蜕变。对都市人自我意识增强与精神失落,欲望炽张与情感枯涸,群体性扩张中个性消解的倾向,以及他们对都市矛盾复杂的心理都有细致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新感觉派作家对人性的开掘显示出相当深度。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有两个基本的范式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人文主义范式,一个是科学主义范式。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时,都市文化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未与之同步展开,对之作出积极回应的是来自文学艺术和人文学术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范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带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日渐成形,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刺激了都市文化研究科学主义范式的兴起。但是,这两大范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走出误区:名人广告的传播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广告巧妙地利用社会大众对成功人士的羡慕、崇拜、模仿、追随心理 ,在公众人物知名度的基础上构筑广告信息传播的平台 ,极易使广告获得高的文化附加值 ,从而有效地放大广告的品牌塑造力 ,减少信息传播中的阻力。目前名人广告中存在的错位、失范现象颇多。要走出种种误区 ,须特别强调品牌与名人的有机结合 ,注重对名人形象的大众化处理 ,并且应适当拓宽广告选择名人的范围。名人也不能滥用公众的信任 ,而应珍惜和爱护自己知名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新感觉派文化精神体现为现代主义都市表征,它从作家身上的文化精神给以呈现,而具体表现为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因素的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土、先锋与通俗的相互纠缠,论文尝试用文化精神这一视角对现代上海这一特殊殖民语境下新感觉派文化精神进行具体探寻. 相似文献
19.
20.
交织着现代性的后现代都市社会状况造就了超级的物质富足和极度的精神冷漠,引发了包括幽闭症、购物狂、漫游癖以及思乡病在内的一系列都市病,将否定权威、主张多元、尊重差异的后现代主义精神引入城市日常生活实践及规划建设中.可以抑制后现代都市状态的疯狂扩张;而后现代旅游作为拯救当代都市居民的应急良方则有点前景难料.本文将从问题与出路两方面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