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明末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光采熠熠的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热情地沉歌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壮举,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其对人民群众形象的成功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的唯心史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过小说《李自成》的人,都对张献忠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姚雪垠同志以绝妙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相当成功的,十分丰满的,具有浓厚现实主义色采的明末农民义军领袖的典型形象.一小说《李自成》中的张献忠,是一位著名的农民革命领袖人物.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军中,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推翻以崇侦为首的朱明王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旅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他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他的起义,反映了革命农民的利益,而他的生活道路,又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初探(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李自成——农民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李自成》一、二卷中,尽管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尚未登场(要到三、四卷中才陆续出场),但有名姓,有活动的人物已有二百多个,成功地塑造了的人物形象也已有几十个。这些形象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意义,个性相当鲜明生动。其中一部分人物还概括了比较深广的社会内容,富有艺术生命力,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4.
《虎吼雷鸣马萧萧》选自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卷第二十八章.这一段选文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描写李自成突围鄂西后,粉碎了张献忠暗害的阴谋,拒绝了王光兴兄弟的劝降,重整兵马,再图大举.在那么一个黎明前的黑夜,李自成慷慨誓师,引起了群情的激动.雷鸣风吼,战马萧萧,壮丽的气氛形成了全文基调,深刻而有力地展现了一幅叱咤风云的丛山誓师图,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农民革命首领李自成的洪涛万顷的内心世界.由于小说主人公李自成毕生的事迹浩繁,大起大落,而又和各方面的人物相联系,因此姚雪垠同志对他的内心世界的刻划是用尽匠心的.有的是通过他的单枪匹  相似文献   

5.
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因参与革命、策划武装起义而被捕、遇难,成就了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然而,这只是以今人的眼光回望历史得出的结论.时当晚清,占据舆论界主流的声音却以秋瑾的被杀为十足的冤狱,时人有意忽略其革命党的经历,认为秋瑾作为一名爱国爱民的女界先进,其革命的内涵并未越出"男女平权"与"家庭革命"的范畴,指出秋瑾是家庭革命的鼻祖,是具有爱国精神的女中豪杰.这种由"秋瑾文学"而总结的秋瑾形象,虽有偏差,却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信息.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是我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在这场革命进程中,封建统治阶级在残酷镇压的同时,还利用糖衣炮弹腐蚀瓦解革命队伍,这是地主阶级反对革命的一个重要手段。李自成农民军与地主阶级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李自成农民军反腐蚀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林彪“诱:以官、禄、德”,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拉拢和腐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它写了一张历经波折、保存完好的党员登记表,它是一幅感人肺腑的革命战士的英雄画卷.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以一张党员登记表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表的寻找、保存、转移,着意刻画了共产党员黄淑英及其母亲黄大妈的心理活动,细致、生动、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高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读来令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8.
梁星亮 《中华魂》2014,(8):50-53
正自2008年4月《习仲勋传》上卷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一著作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习仲勋始终牢记"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群众领袖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作者运用丰富的资料,恰当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习仲勋的生平与思想,置于党在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把传主融入当时的革命群  相似文献   

9.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一、二卷,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英雄高大的艺术形象,而且用了大量笔墨刻画了对垒中的人物,如崇祯、孙传庭、杨嗣昌等人,就都写得栩栩传神,成就了一批十分深刻的反面典型.通过两个对立阵营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描绘,《李自成》极其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历史的本质,使读者对明末农民大起义有了更全  相似文献   

10.
新语丝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但是大顺军在北京仅仅四十三天便被迫撤离,李自成本人也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遇难。光辉的顶点,失败的起点,留给后人的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导致大顺军退出北京的原因在哪里?那就是战略错误和人心向背的变化这最基本的两条。  相似文献   

11.
刘宗敏是李自成义军中的一员大将,是闯王的得力助手,人们亲切地称他“总哨刘爷”.在《李自成》一、二卷中,姚雪垠同志满怀革命激情,精心地塑造了他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颂歌.(一)刘宗敏一出场,作者就为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这个铁匠出身的义军将领,用手抓着一块燃烧旺盛的木炭丢到火盆里,说他要象火一样烧得敌人缩手缩脚.这个细节,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李自成》中的李自成,极力将自己融入集体的队伍,他的力量实现于集体,他的自由也因集体的解放而获得..剥除掉李自成形象中的公共部分,我们很难设想他还能剩下些什么《车厢峡》中,李冯试图填补除却公共部分后,真正属于李自成自我的那一部分、按照既往对英雄的构想建构出的新李自成形象,孤独、冷漠,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目标,表面看很个人,实质与李冯创造的其他英雄群像一般无二,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3.
郝贵生 《中华魂》2014,(19):22-26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毛泽东的“不当李自成”思想。笔者就这一思想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毛泽东“不当李自成”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含义 1944年,毛泽东谈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书时就有“不当李自成”思想的萌芽,但直接提出是1949年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周年的光辉历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党的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又是我们党的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纠正不正之风,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彩色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思想光辉照耀下,学习革命样板戏经验产生的我国社会主义银幕上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少年英雄潘冬子的典型形象,具有饱和着血肉感情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质朴、含蓄、富有个性特点的对话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李自成.虽是一个尚未最后完成的艺术典型,却已凭借鲜明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倾心.作家在珍爱的英雄身上,投注了炽烈的激情,在小税的头两卷中,展现了人物多方面的性格,并着力突出其主要特征,使其独具风采,鲜明地区别于同一风云变幻时代里的其他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中,“赶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毛泽东在总结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的兴衰成败中提出赶考话语,并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坚持“两个务必”。习近平高度重视毛泽东提出的赶考话语,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坚持“三个务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以史为鉴,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赶考话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期学报集中发了一组评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的文章.前几期也陆续发表过好几篇.这是我院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兄弟院校的同志们一年来研究《李自成》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李自成》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空自,而且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一整套形而上学的创作谬论,并为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无产阶级万紫千红的文艺园地里,又绽放了一朵绚烂夺目的新花,这就是彩色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它的诞生,是批林批孔运动的丰硕成果,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又一曲胜利凯歌,它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工农兵群众的喜爱和热情赞扬。是的,这是一部多么感人肺腑的影片啊!看完全片,我们的眼前还久久留着一个头戴闪闪红星,肩背钢枪,昂首前进在革命征途上的儿童团战士的光辉形象;耳边还依然迥响着“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昂扬激越的歌声。是的,这是一份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多好的教  相似文献   

20.
艺术赢得崇高的荣誉,总是与其独特的创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其第二卷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作品具有显著独创性,取得多方面成就的结果.其中悲剧艺术的成功运用与出色创造,则又是《李自成》艺术独创性的鲜明标志,体现了这部作品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李自成》的悲剧艺术,既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独到的艺术成就,又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李自成起义所包含的实际历史内容,从而科学地探讨和澄清读者与评论者中间提出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