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延续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1年《学人》丛刊创办伊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人》主编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规范化》这两篇文章已经明确提到了学术规范的问题,这一讨论的视角当时是与对学术史研究的提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界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学术热”。在这次学术史研究的热潮中,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很多问题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他们不仅关注学术史研究的内涵与边界,更致力于爬梳一代学术的承传、流变与趋向。而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包括传统学术在近代的承传与流变;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学人、学派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5,26(4):15-16
开展当代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总结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学术史研究,固然需要从学科、学人、学案做起,这也应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对学术事、IP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学术政策对当代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术史研究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5,26(4):20-21
学术史研究旨在探索过往的学人及其学术活动(学科、学派、学术思潮)的真实性和价值,它们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学术史研究首先是鉴别学术现象是精华,还是垃圾的活动①。由于这个活动的落脚点是反映学术发展内在思想理路的“两个关系”,所以学术史还具有认  相似文献   

5.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26-233
两年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赣籍学术名家研究”专栏的设置,一批有分量成果的推出,是学术史个案研究的集中展示,对于学术史研究具有启迪性、示范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既要重视从古到今的通史式研究,又要重视当代学术的研究,还要特别关注现代学术的研究。因为现代正是一个社会激烈转型,学术多姿多彩的演变期。二是在空间上,既要重视社会思潮对学术的影响,又要重视学术事件、学术活动,还要特别关注学人个案的研究。因为学人始终是学术的中心,学术思潮、事件、活动及其嬗变,都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律动。三是在范式上,区域性学术史的研究,既要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共性,更要关注特殊区域内的个性。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地形成的学术“小气候”与全国的“大气候”有很大的差异性。当前的学术史研究,应该从大呼隆走向厚重,从粗糙走向精致,从表层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11,32(4):17-19
纵观中外学术发展史,广大学人与少数学术英才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毫无疑问,学术英才、杰出人才,或学术大家、泰斗——不论名称是什么,暂且呼之为"大师"吧,能起到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学术大师,便没有学术史;一部灿烂绚丽的学术史,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韩彩英 《学术界》2012,(4):80-89,264,265,276,279
以“可能导致的‘平庸’合法性认同”来论证“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必然助长大小“学霸”们的恶行.我们反对过分注重“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但并不可以一概反对“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我们应该坚决拒绝“学霸”和完全形式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而不是拒绝“断然拒绝平庸”和必要的学术形式.“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观点及其论说,其实是在倡导“学术虚无主义”.当下不良学术生态的形成,“学霸”和满足于学术平庸者是沆瀣一气的“共谋”.“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主张遗害无穷,学术界必须坚决反时“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学术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从1991年11月陈平原先生主编的《学人》第一辑“学术史笔谈”栏目发表第一批有关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文章开始,我国的学术规范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几年风雨路。  相似文献   

9.
董京泉 《云梦学刊》2009,30(4):11-13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这当然有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当代学术史,在一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中国近代学术史或中国古代学术史。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总体的和个案的研究,纵向的和横向的研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规律,为现在的以及今后的学人提供借鉴.促使中国今后的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潇雨 《云梦学刊》2011,32(1):23-25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自1991年《学人》集刊发表一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自觉地讨论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理念,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了。其时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学术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这种反思式的讨论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自不必赘言,甚至除了学术上的自我批评以外,还带来社会史、思想史层面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1月,陈平原等主编的《学人》第一辑(江苏文艺出版社版)“学术史笔谈”栏目发表陈平原,蒋寅,梁治平,刘东,许明等学者有关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坚实的建构需要深刻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诚<校雠通义>;二是"因人求学",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黄宗羲首创"学案体",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给予了很高评价,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之后,学术史作为显学在清末民初勃兴,出现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夏曾佑、廖平、皮锡瑞等一批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3.
《云梦学刊》2006,27(3):F0003-F0003
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余三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学术史研究既是总结过去的得失,也是为学术研究开创未来。本书分六辑:第一辑是对当代学术现象、学术流变、学科发展、学术批评做宏观扫描、历时性跟踪的整体研究:第二辑是学人研究即当代学者个案研究,将个体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就置于宏观的学术背景下,用学术史的眼光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三辑是对有影响的学术图书的评论;第四辑是学术评论,是作者参与的有意义的学术评论,如参与评奖程序和学术规范、学者社会责任感的讨论,大学学报办刊中的三个矛盾及特色栏目等等;第五辑和第六…  相似文献   

14.
王玮 《云梦学刊》2006,27(4):16-16
学术史研究有自己独到的价值,也有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现,但对“当代学术史研究”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供研究者施展身手的空间很不充分。由于当代学术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对于研究者而言,缺乏必要的积淀、观察、体会,因而难有成熟的作品出现。此外,对于当代学人的研究,因是师长、同行、同事或朋友,还会受到种种限制而无法客观评判、畅所欲言。至于当代学术与当代政治的关系,研究者更不易把握。所以,当代学术史研究在我看来,难度挺大。不过,这一学科又是当代学界、当代学者不应回避的。今天的学术活动必将地成为后人研究的历史,而今天的研…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的关注点、言说方式与时代思想、文化潮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自有思想史、学术史价值,这变化中又隐含着研究者不变的思维方式与立场.研究者借助研究对象参与到时代思想、文化大潮中,隐含着潜在的政治与事功诉求;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时代转型中,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的观念、方式几经调整,但舒芜、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始终保留泛政治化特征,体现一代中国学人仍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徘徊.中国学人积极的事功心态和非学术本位的学术观念,在周作人研究中有迹可寻,二者学术研究中隐含的自我社会角色认同的困境与偏颇,体现的乃是一代中国学人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6.
如果要对整个学术的发展或者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首先应该面对的是学术史的研究。“因为学术史的功用,还不在于对具体的学人或著作的褒贬抑扬,而是通过分源别流让后学者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通过描述学术进程的连续性,鼓励和引导后来者尽快进入某一艺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功夫。”(陈平原)余三定也是重视当代学术史的研究的,不过他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具体的学者身上。因为他认为,学术史的研究必须研究学术,学术的载体是著作,著作代表了个体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这是很中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26日,本刊和《社会科学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来自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岳阳等地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为安排专辑,刊登开幕式录音剪辑,同时选登论坛发言稿。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术与当代学术期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协涛 《云梦学刊》2005,26(4):28-28
研究当代学术不能脱离对当代学术期刊的研究。当代学术期刊是当代学术的晴雨表。当代学术期刊的成就决定了当代学术的成就。无一流的学术期刊,断然无一流的学术。观察、研究学术期刊是观察、研究学术史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学术史,其对象自然是学人、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学术期刊是学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学术期刊所反映的学术观点、理论思潮同学术著作相比,更具有快捷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19.
不必都是“纯学术”——回应李伯重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李伯重先生的《论学术与学术标准》①,对于文中浸润的纯正学术精神以及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忧患意识,我深为感佩。惟作者所说“学术就是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我觉此问题比较复杂。如此界定“学术”,可能体现了“学术”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20.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讲"的学术使命感。黄宗羲学术史成果的先导性意义集中体现为:突破了霸权化的学术模式,形成对学术史本质的重新厘定;真实地呈现了学术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明儒学案》也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独立性特点,是现代意义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