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这是宋代诗人姜特立、陆游对杨万里诗的赞评。他们都是同时代人,对杨万里的诗如此推崇,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杨在当时诗坛的影响和地位。 杨万里(号诚斋)的诗,在当时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就因为他能够跳出江西诗派的框框套套,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1127一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宋史》有传。《诚斋集》和《诚斋易传》是其代表作。他是一位工于诗、精于易而深于史的学者。然而,由于其诗名甚高,以致后人忽视了其易学成就和史学思想。杨万里虽不是史家,没有专门的史学著作,但其史学思想对明清史学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宋诗坛有尤、杨、范、陆四大家之称,而影响最广、成就最大的则是杨(万里)和陆(游)。他们两家被看作是南宋一代的诗界巨擘。刘克庄甚而将杨陆与唐之李杜作了比附:“放翁学力也似杜甫,诚斋天分也似李白”仿佛双峰并峙,两水分流。他有一首《病起》的诗称:“诚叟放翁几日死,著鞭万一诗肩随”,表示了他——也可以说代表南宋一代诗人——对杨陆两家的崇拜。这是定论,自可无疑。  相似文献   

4.
《阴山学刊》常务副主编张福勋教授宋诗研究系列论文之一种《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台湾编辑出版之《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选录。该丛刊收录世界各地有关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之精品,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收藏价值。目前已出三期。第三期由主编代序之《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评价“张福勋《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具体归纳出误会、重复、谐音、反常、打浑、调侃、对比、颠倒、疑问、数字十种恢谐法,对《沧浪诗话》所谓‘诚斋体’提供新颖而坚实的诠释视角。”认为是宋代诗词体派研究之“力作”张福勋教授《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诗人中,杨万里诗数量极富,仅次于陆游。其一生精力主要集中于自然景物,内容和题材都相对较为琐小,在动荡的时代氛围中远不及陆游的抗敌激情与范成大的悯农襟怀那样动人心弦,因而在后代的接受过程中,杨万里诗便逐渐拉开了与陆、范诗的距离。然而,在当时诗坛,杨万里诗名极大,陆游本人也自认“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公”。特别是其由变革诗风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诚斋  相似文献   

6.
<正> 《灭亡》是确定巴金文学道路的奠基作,也是描写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生活的第一部有影响的作品。作者在小说中集中笔墨刻画了主人公杜大心投身革命后的内心世界,着力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化点,“真实地暴露了一个想革命而又没有找到正确道路的小知识分子的灵魂”。作者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他在以激情的笔触塑造杜大心的时候,通过渗透、寄托的办法,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他讲“我不能说杜大心的身上就没有我自己的东西”。但社大心毕竞不是作者,他有着作者当时也并不同意的东西。作者声称:“杜大心不是我自己”,“我不是杜大心底信徒”,“我对他的态度是很公平的。我  相似文献   

7.
“活法”的困惑提到杨万里的“诚斋体”,就得提及他的“活法”。他同时代的诗人,公认“诚斋体”的“活法”是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然而,由于对于“活法”解释的不确定和偏重于个人感受的随意性,使得“活法”的含义流动和模糊起来。这样,对于这位南宋大诗人独特的诗歌个性的研究,便始终好似有一种雾里看花,真真幻幻,捉摸不透之感。本文准备就此作新的探索。“活法”一词,源于吕木中《夏均父集序》。吕乃“自言传衣江西”以作《宗派图》而名闻后世的人。他对“活法”的注释,实际是对该宗派的创  相似文献   

8.
“诚斋体”的幽默是作者的一种气质与心态的表现,或者说是诗人某种人格的写照。“常中求新”,“平中出奇”,善于从平淡中发现趣味,在人们熟悉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道出新奇,是“诚斋体”幽默的显著特色。构思上出奇制胜,曲径通幽,语言上通俗自然,活泼风趣,是“诚斋体”幽默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诚斋自然山水诗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斋自然山水诗综论王守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诗史上,诚斋是一个有着丰硕实绩和独特贡献的重要诗人。系统了解山水诗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诚斋的山水诗;全面认识诚斋诗的艺术风貌,也不能不对其山水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论“诚斋体”对南宋诗风的转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是宋代诗坛扭转风气的诗人,其“诚斋体”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诗体。它“新”“奇”“活”“快”的诗歌特色及“向自然和生活要诗”的诗歌创作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诗坛,为南宋诗歌迅速摆脱“江西诗派”的诗风笼罩,走向现实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他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所以“诚斋体”对它的反拨也就格外的明显,特征也就格外地突出,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尤为独到。  相似文献   

11.
周淑芳 《船山学刊》2009,(3):143-146
寄寓于述怀诗中的主体情志,也有个格调高低,意蕴深浅之别。述怀诗中不能没有“我”,不能没有“情”,所包含的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可以使现代人获得高雅的人生情趣与强烈的同情心。思维方式不仅影响着诗人观察和体验世界与生活的方式,而且制约着诗人呈现生命与灵魂的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历代人们对建安文学的评价是很高的,“建安风骨”已成为多少年来诗人创作要求达到的标的。钟嵘《诗品序》提出“建安风力”问题;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高度推崇了“建安风骨”;陈子昂《修竹篇诗序》叹惜“建安风骨”没有继续下来。 所谓“建安风骨”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指的是建安文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来写“意”(“意”指情思)这一点。历代文人主张吟诵诗歌必须以“意”为主。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诗贵写意。”王夫之《斋诗话》:“烟云水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袁枚《续诗品》:“意是主人辞如奴隶。”施闰章《蠖斋诗话》:  相似文献   

13.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张之曹雪芹诗今存仅一联,无由论其全貌,便是其名著《红楼梦》中诗,也只能从某些方面间接窥探之。然其知友,诗人张宜泉和敦诚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提及雪芹诗之某些特点,虽是只语片言,综观之也可识得曹诗之大体。兹笺释敦诚等人评论而...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15.
诚斋诗的诙谐艺术(下篇)张福勋(上接第1期)七是对比法。不协调的对比,也为成幽默。《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粘天”为不动,“自行”却又动,两相对比,反差强烈相矛盾,“月”在动与不动之中,形成一种活泼灵动的谐趣,给...  相似文献   

16.
杨山是位值得研究的诗人。他写诗的高峰期不在青年,而在五十五岁以后。准确地说,是从新时期开始,他是诗龄愈高,诗情意浓,诗心愈炽。诗,是他的灵魂,是他的生命。他守卫着诗坛就如同忠诚的战士守卫着阵地。他在《致方敬》一诗中,称自己为“不撤退  相似文献   

17.
《诚斋杂志》(署元林坤撰)、《瑯嬛记》(署元伊世珍撰)是两部著名的文言小说杂抄(见《四库提要》等),其中含有较多的研究资料.但所谓林坤、伊世珍实为作者化名.因而长期以来便引起人们的怀疑,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所以,要想研究此二书.必须首先理清其时代及作者.此条先说《诚斋杂志》的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大学者杨慎曾发现古人著书有一种“书末隐语藏名法”.如《越绝书》、《周易参同契》等书均是如此.《诚斋杂志》书未有隐语云:“地出桐梓,伪失其众.邪去立言,灌手获诵.于古有文.乍得斯人.慈心勿用,笔冠日轮.”据笔者初步猜测,此隐语的谜底,大致是“浙人周达观故作兹书”.这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到洪钟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80年第六期上的《论张船山的诗》一文,受到不少启发。在当前的学术刊物中,这样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和评论船山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里,我只想就洪钟同志所提到的张船山与袁随园的关系提一点小小的异议。洪钟同志在文章中说:“从诗歌流派上看,张船山是属于性灵派的诗人,”这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说,“他对袁枚很崇拜”,又说他主张“师法袁枚”,这却值得商榷。首克,船山是不承认这点的。《船山诗草》中有一首诗,是有人说他诗学随园,他公开加以否认:“……汉魏晋唐犹不学,谁能有意学随园”,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他在《寄贺简斋先生八十寿》诗中,虽然不免有些歌颂之词,但如“山林奇富贵,花月艳神仙”之句,固是恰如其分,也还有点讽刺之意,足见他不是真正崇拜随园的。从诗的风格上说,随园是学杨诚斋的(这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把《史记》比作“无韵之《离骚》”。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史记》中不仅有《骚》之情,《骚》之旨,而且《史记》与《离骚》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也基本相似。一句话,《史记》中明显地存在着《骚》影。 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刘熙载说他是“学《离骚》得其情者。”(《艺概》卷一)。可见《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诗与史之间,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离骚》中有着饱含激情的史:“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而《史记》中则处处流露出带有《骚》情的诗:《屈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1962,(3)
在山东大学第七次科学讨论会上,中文系高兰教授报告了他的论文《论诗的构思》。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他首先从理论方面对诗的构思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探索之后,接着便通过对一些诗作的具体分析和反复研究,论述了诗的构思与诗人的思想水平、生活感受,艺术概括和创作能力等等的关系。进而指出它又与诗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思维,以至于驱遣语言文字的本领,也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这里他特别从诗的语言特质结合着诗的构思问题,强调了许多古今优秀诗人锻字炼句实际都是与整个诗的构思不可分割的看法。认为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