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孔子思想中,孝是治理天下和国家的重要手段。孝要养亲,更要敬亲、爱亲、顺亲。推行孝道,绝不是无原则地盲从。在中国现社会,弘扬孝道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孔子追求的是“仁、礼、中庸”,而其基础则是孝.孝子思想的升华是突破家庭的藩篱,为社会作楷模,使自家成员都作表率,带动大家一道敬养父母,尊上敬长,维护社会和谐.孝子要反对愚忠愚孝,要做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乃高境界之孝.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的孝道思想中,孝道的根本是子女伴随着对父母的感恩心理,自然流露的对于父母的“爱敬之心”。这种“爱敬之心”是人群大众相亲相爱和平共处的根源,孔子因此视孝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以说,孝是儒家文化的根。为了维护这一文化之根,当父母有过时,子女虽然应当劝谏,但劝谏的方式只能是“几谏”,当父子亲情与国法发生冲突时,维护父子亲情重于维护国法。孔子孝道思想中有“以孝治天下”与“泛孝主义”的倾向,但也应当注意到在孔子思想中“孝”与“忠”与日后“移孝作忠”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馥碧萱 《社区》2014,(32):55-55
2014年9月28日,时值孔子诞辰2665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万寿公圃举行了一场“众人齐声诵孝经”的活动。“仲尼居,曾子侍。子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日:‘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孝道思想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精髓 ,孝作为维持社会关系和人伦关系的最高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有超阶级性和超时空性。孔子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 :孝是一切道德行为规范的根本 ;孝是人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 ;孝因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孝道是治国安邦的经典良方  相似文献   

6.
春秋之世,传统的以崇拜祖先为主的“孝死”观念逐渐淡漠了,代之而起的是对在世父母的“孝生”观念,孔子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赋予了西周传统孝道观念以新的内容。首先,孔子将西周孝道从宗法教条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个人品德修养的最根本内容。其次,孔子的孝道思想是双向的,就是不仅子要孝,而且父也要慈,这正体现了春秋时期伦理思想的特点:相对性、平等性。第三,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的命题,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及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对西周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殷周之际,伦理道德思想就已取代了宗教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孝道作为维护宗法奴隶制血亲关系的一种观念,很快在西周得以盛行,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春秋战国之世,随着宗法奴隶制度的日趋瓦解,西周传统孝道也日益走向衰微,开始向封建伦理转化和过渡。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孔子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西周传统孝道的继承与发展,巩固了西周以来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至西汉方始完成的以孝为核心的新型的封建伦理秩序,其中心的内容即来源于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叶,距西周初已有500年之久,周初形成和确立的那些道德观念与政治制度已出现了明显的颓败之势,如司马迁所说,这是一个“周室既衰,诸侯恣行,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出身于贵族家族,他所生活的鲁国又是周公旦后人的封地,保存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8.
伦理是生命价值取向和生命意向的呈现,其中孝道系于天性,行来最易也最苦。"孝"在儒家道德伦理中乃"为人"之根本,孔子重视孝道,却未曾作出系统性论说。后世逐渐发展成僵固的礼教,仿佛亲子之间,唯子女有片面义务,却忽略了父母也有陨越失职的可能性,既枉曲孔子真义,又损伤《论语》本貌。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验证《论语》孝道篇章,可以看出生命中"尊重需要"与"理想自我实现"是个体自己的责任;儿女无法替代"父母"本身自我满意度的达成。尽孝在情意上可以无限,奉行上确有其局限;子女不必把生命的价值和快乐完全建立在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9.
孔子孝道思想探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分析孝及孝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孔子论孝的重要性及其孝道的内涵,从而认识到孔子的孝涉及父母、家庭、自然、国家等,是大孝、全孝。再结合当今社会孝道的流失,倡导孝道的回归,主张人们行孝要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实践中践履孝道。学校应加强孝道教育,将其纳入德育体系。强调全社会孝道重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论语》,归纳和阐述了孔子孝道思想,分别从企业伦理管理和伦理经营角度讨论了孔子孝道思想对我国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说明了将孔子孝道嵌入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曾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不论从师承关系角度看,还是从曾子孝道观的主要内容和表现角度看,我们都可以得出曾子的孝道观是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的结论。曾子不但继承了孔子的孝道观,而且以身作则地宣传、发扬并全身心履行了儒家的孝道,为时人以及后世百姓树立了榜样,为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许多资料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论孝道观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儒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备受后人推崇。孔子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为孝是做人的根本等孝道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孔子的孝道观。古今孝道观的区别和进步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把传统孝道视为纯封建意识形态,对它在道德建设上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认识,在实践中忽视甚至遗忘孝道建设,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探讨新孝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是当前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社会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孝道”,不仅是宗法社会制度的反映,也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中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的反映。这种基于人类血缘关系的“孝”道,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针对现代社会“亲情”失落的弊端,通过对“孝”的现代诠释,注入时代精神,是可以为构建和谐家庭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总结先前孝道观念和行为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孝道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阐述和论证,进一步把它系统化、理论化,由个体道德推延到社会规范,由家庭伦理推延到国家伦理,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以事亲为目的的孝道伦理内涵明显深刻,外延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于我国的政治史、教育史、学术思想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占居着重要的地他。近年来史学界、哲学界热烈地讨论孔子,已经发表不少的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但关于孔子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体系诸问题,则意见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益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观,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孔子的文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主要表现在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地位与作用、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天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非常重要的范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天道"观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要真正认清孔子的"天道"观实质,必须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及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背景及其礼学发展传承.孔子继承了周公以来的重视人道,天道与人道互相结合的观点,对"天道"观重新做了阐释,认为"天"首先是一个外在于人类的物质实体,并不相信"天命"的先天决定性,把周公的的"天人之际"发展为"人人之际",以仁德来教化民众,以"礼"来安排人与人的关系,创立了儒家学说,即所谓经学.新"天道"观是孔子创建儒家学说的思想理论基础.孔子的"天道"观不是崇尚宗教人格之天,而是自然之天、伦理之天、道德之天,这就是孔子"天道"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之大,古往今来无出其右.惜乎以往多是注意了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思想(非思辩哲学),对他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显然有所忽略.我们认为,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孔子的文学理论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古典文论的理论基础;孔子的文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因素;孔子是最早注意并论述文学特质的文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