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对劳动力产权进行系统探讨的第一人当属马克思。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产权性质、劳动力产权形式与权能结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产权、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的两重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自上个世纪 60年代初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舒尔茨、贝克尔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罗默、卢卡斯等 ,分别从人力资本外部性与价值的角度论证了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理论发展过程中 ,德姆塞茨、阿尔钦、威廉姆森等人分别从激励监督、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抵押性质等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方向将发生重大转变 ,即从单一强调非人力资本在产权制度安排和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转向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对所有权安排及绩效的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成果 ,对于正在迎接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的中国来说 ,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研究的深入,劳动力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内涵和边界、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及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性。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产权包括物权、劳动力产权。国内学者对于物权的研究已经达到较深层次,而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还仅仅是起步。作为劳动力产权理论的先驱,马克思对劳动力产权有着独到的理解,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对此我们应当重视挖掘整理。利润分享模式是中国特色的劳动力产权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权是一种经济性权利 ,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目前 ,关于产权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 :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遵循西方产权理论 ,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缺乏系统、深刻地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内容局限于物质资料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内 ,忽略了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实际上 ,马克思不仅系统地研究了物质资料产权 ,而且对劳动力产权也进行了深刻地研究。马克思劳动力产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的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就业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劳动力众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积极的人口基本国策。要在实践活动即就业过程中开发利用。全文分三部分:广泛利用各种就业理论;实现长期不充分就业均衡是中国转型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就业指导理论,在景气与非景气阶段都要争取劳动力市场化就业均衡;借鉴西方产权主要是劳动力产权思想,重视劳动力、人才的产权调整,做好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由于其商品属性而具有产权属性。劳动力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构成的一束权利,它由于依附于活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不可分离性、产权权利束的可分离性、部分让渡性、历史性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交易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等特点,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劳资双方的地位便不再平等。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有益于指导我国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建立劳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7.
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劳动力产权理论是公司法对职工权益保障的法理依据。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产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产权就是劳动者因拥有和使用劳动力而享有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权.它与按劳分配在多方面是不同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的存在才具有可能和必要.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应遵循“三兼顾”的原则,它的收益量取决于劳动成果的数量和劳动者在同一企业中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力产权的诞生丰富了产权理论的内容,为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学界关于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简述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两大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四个分析角度:分配视角、资源配置视角、生产过程视角以及人权视角;总结了有关劳动力产权的各种界定及其侧重点;评价了劳动力产权的地位,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研究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赵华灵 《兰州学刊》2007,1(12):33-36
马克思以自己的分工理论为基础所论证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向生产组织内部分工转化的趋势和生产组织内部分工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难得确证而引起劳资关系紧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引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论断,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从理论上分析,分工存在的二元发展趋势和劳动力产品的独特性质在马克思的理论论证中没能得到充分重视,是其生产组织和劳动力产权思想中存在一定理论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