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差异和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朴世晶 《兰州学刊》2005,(2):311-313
动词的连续使用是现代汉语的特殊形式,有几种情况:连动式、动词作状语、动词作补语、动词作宾语、动词并列.后三类相对来说较容易区分,较难区别的是状中式和连动式,所以本文只考虑连动式和动词作动词的状语.首先分别分析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3.
连动式是一种重要的多动词类型句式。西周金文连动式可以分为以"以"为连动标记的连动式和无标记连动式两类,语义上有典型连动式和非典型连动式之分,典型连动式表达顺承关系和目的关系,非典型连动式表达因果、状态和方式等语义关系。受连词发展等因素限制,殷商时期连动式无"有标记连动式"类型,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连动标记进一步增多,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连动式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不使用连词标记到较多使用连词标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成进 《江淮论坛》2009,(6):168-174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相似文献   

5.
考察重动句的两个动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补语的语义指向、句法结构特点来分析重动句的结构类型 ,不难看出重动句应归入连动句式。  相似文献   

6.
吴艳 《天府新论》2004,(Z2):263-264
考察重动句的两个动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补语的语义指向、句法结构特点来分析重动句的结构类型,不难看出重动句应归入连动句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先秦九部著作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情绪动词的用法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情绪动词“惧”与一般动词构成连动式表示有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动作;谓语“惧”既能带使动宾语又能带关系宾语;“主语 惧 使动宾语”与“主语 惧 关系宾语”语法结构平面相同,而语义结构平面相反。  相似文献   

8.
《史记》的叙事成就最鲜明的体现在它的动词上。在单音节动词为主的历叙体语句中,史公多采用一些延续性动词来贯串动作主体与行动对象。这类动词元音突出,音调铿锵,动作持续时间长,动感强烈,较好地传达了动作运行的空间、时间及产生的动作效果。复杂谓语历叙句主要有并列的单音节动词谓语句,多个动词并列组成的谓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谓语句,连动式动词谓语句等四种情况,这些复杂谓语句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动态、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9.
存在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动词.提出了存在动词的判定标准.研究了存在动词的分类及句法框架.从语义类型和结构类型两个角度列举了“有”字存在句与“无”字存在句.提出了“构式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连词用于连动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从《尚书》到《左传》到《史记》,连词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连动式中连词的使用频率则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连词在上古连动式有语法、语用和语义三个方面的功用,其使用频率的变化则存在连动式语法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有”字兼语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是现代汉语中几个特殊的动词之一。它不但可以组成“连动词组”,而且可以组成“兼语词组”。以动词“有(没、无)”作为“兼语前动词”的兼语词组,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词组;用“有”字兼语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有”字兼语式。 一 “有”表示领属关系的兼语式 动词“有”可以表示“广义的”、“各种各样的领属关系”。它可以把领属主体(即领有者或整体)和领属客体(即被领有者、隶属者或部分)联系起系。在“有”字兼语式中,  相似文献   

12.
陈忠 《学术探索》2007,(3):142-144
连动式是现代汉语的一类重要句法现象,是许多语法现象的温床。高增霞所著《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一书首次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句法现象加以系统全面地审视和考察,把连动式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堪称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双宾句问题刍议——兼与王力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古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基本相同。这也说明汉语发展的稳定性与继承性,特别是在语法方面。古汉语通常能带有双宾语的动词,就语法功能来讲,与现代汉语也大体相当,常见的有:遗、赐、归、予、与、偿、语、告、教、问、诲等。例如: 宁王遗我大宝龟。(尚书·大诰) 哀公赐之桃与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年) 秦王无意偿赵城。(史记·廉蔺列传) 后稷教民稼穑。(孟子·滕文公上) 从这些例句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双宾句的两条基本规律。一、动词是含有授予意义或教示意义的。二、指人的间接宾语靠近动词,在前;指事物的直接宾语为间接宾语隔开,在后;前后次序不能颠倒。下面分三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14.
汤敬安 《云梦学刊》2016,(6):110-114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即受事主语句和有标记被动句即被字句的关系一直是颇受争议的话题,已有研究主要从二者的句式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辨别其差别,这种判别办法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分析二者的构式差别,对二者的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可发现,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具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二者是受事注意范围、详略度、扫描方式等识解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中的“曰”字句型有两种特殊形式:连动 式、双宾式。连动式“曰”字句型,有的学者认为是习惯用语,其实这种句型在金 文里相当罕见。动宾式、双宾式两种“曰”字句型,有时候可以互换,有时候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的“有(无)十名十动”句式是指有两个动词(前一个动词是“有”或“无”)不陈述同一主语的句型,如“有人来了”。在语法分析中,一般将它划入了兼语式。历来,对于兼语式是有争论的。有人主张取消它;有入主张保留它。在肯定说中,则有入主张扩大兼语式范围,也有入主张缩小范围。表现在分类项目上有异同,除一致肯定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有使令意义的外,其余各不相同地把第一个动词是“有”、“没有”,第一个动词是介词“被”  相似文献   

17.
肖科见 《南方论刊》2007,(1):109-110
连动式是句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句法结构,在汉语发展史上,使成式、处置式、体助词“着”和“了”以及比较标记“比”等的产生,可以说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进行的。以连动式为参照点来考察汉语语法化现象,使我们更深刻了解句法位置、结构形式对语法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19.
魏兆惠 《学术论坛》2006,(6):179-181
连动式是汉语的特色句式之一。秦汉时期汉语的连动式经历了连词从《尚书》时期的较少使用到《左传》时期的大量使用再到《史记》时期的较少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介词的产生、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出现都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可知汉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方言以及非洲的一些孤立语和秦汉连动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本文就“M D_1 D_2句式进行一些探讨,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先看下面一组句子:1)同学们学习认真。2)小王干活卖力。3)方书记做事精细。4)张老师待人热情。5)解放军打仗英勇。6)他处事沉着。这组句子有三个特点:第一,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相同,都是“名词(或代词) 动词(或带宾语) 形容词”。,第二,句中的形容词既能说明名词(或代词),又能说明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