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薛天山 《理论界》2007,(11):9-11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中。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被排斥在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中的社会排斥现象。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造成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地位,应采取全面、系统的对策,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建立起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丽 《河北学刊》2012,32(4):118-12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受相关制度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社会偏见和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从而影响其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社会流动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而“去内卷化”的路径应从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改革相关制度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力等方面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起源于对贫困问题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解释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城市只接纳了这一群体的工作,却排斥在了住房体制之外。包括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理想的廉租房的建设,因为城市户口的限制,把这一群体也排除在外,以至于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孤岛化和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李玥 《兰州学刊》2014,(1):85-88
20世纪90年代,从农村中开始剥离出一大批劳动力慢慢迁入进城市务工,形成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实施不力、社会排斥、农民工职业的流动性等原因出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底、企业逃漏保,"认定难、赔付难",缺乏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建议,以便开始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困境解析——富士康事件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角色与现实身份的错位源于主导群体在制度和社会意识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的社会排斥。减少、消除制度的封闭性与排斥性,弱化制度排斥;减少、消除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与排斥性,弱化文化排斥;加快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弱化经济排斥。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阶层的社会排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阶层主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受到城市方面的排斥.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数众多的农民工为城镇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却被排斥在社会保障网之外,是城市中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本文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为出发点,进而对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在城市遇到排斥会导致其权益的缺损。社会排斥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障碍之一,农民工权益缺损是社会排斥的结果。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表达、追求自身利益的制度化机制是实现社会融合、消除社会排斥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寻求非农活动,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但现实情况是,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政治参与等方面处于边缘地位。我国应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平等就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处境。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经验层面思考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思考社会关系网络排斥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运作逻辑,思考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异质性和开放性,我们发现,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社会关系网的排斥,这种排斥源于一种空间策略,一种"污名化"的叙事和话语系统,一种对社会资源垄断的偏好,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从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世界及其行动链是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兰州学刊》2006,64(7):176-180,6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在去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贫困群体。这些新贫困群体有着与旧贫困不同的特征。文章描述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现状特征,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去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致贫并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机制,认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自雇贫穷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都是导致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表征和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辉敏 《河北学刊》2006,26(5):86-89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为他们设计的养老保险模式呈现区域化格局.而且各有利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构建统一的农民工保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民工可以尝试一下此制度下重新设计全国统一的适度缴费基数和比例的三账户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江立华  胡杰成 《文史哲》2007,(1):134-139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现行策略难以切实发挥有效作用,维权困境的根源在于农民工缺乏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组织”的出现说明了农民工对于组织资源的渴望,这种维权方式有其特点与功能,同时也存在局限。建立正式的、合法的、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民工维权组织,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可能之举,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恰当的引导,以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民工欠薪的提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根本原因即缺少有效的欠薪追讨机制,而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措施即欠薪提存机制。实行欠薪提存制的优势是:政府的强力介入能够使用工方和农民工之间的力量及地位得到平衡;能够减少因为欠薪而产生的群体性事件,从而维护好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欠薪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相反讨薪的成功率则会大大提高。仅仅依靠欠薪提存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其他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等。今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城市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多次发生了变化,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该体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市和农村关系失衡。在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市和农村关系失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外来人口以租房的形式进驻到城中村,与村民比邻而居。但在村民与外来民工两个群体之间却体现着一种排斥关系,这种排斥表现在经济、政治、社区福利、社会关系四个方面。排斥关系是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下村民群体垄断的结果,应通过有效途径构建一种村民与外来民工和谐共生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0.
袁泽民  莫瑞丽 《理论界》2013,(11):54-57
刑释人员能否回归社会关系到公共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研究发现,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许多排斥,这些排斥呈现系统性、隐蔽性、相对性等特点.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制度性因素,也有微观的家庭及刑释人员自身因素.消除对刑释人员的社会排斥,建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支持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