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以总经理为研究对象,以总经理的企业任期作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研究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而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以资产负债率度量的企业资本结构先上升后下降。因此,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应适当增加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相应的减少企业负债的比例,这一方面可以保护和激励其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则可以防止其管理防御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控制权市场,完善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非专用性人力资本共存的企业中,不管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程度如何,出资者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拥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而不具有任何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普通雇员,只可能获取由外部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合同工资,不可能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享。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专有性和非专用性的价值特征.高新技术人才技术垄断使企业用常规方法管理高新技术人才常常陷入困境,因此应根据他们的价值形成特点,制定出适应他们的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多边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专用性投资存在被其它企业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剥削的可能,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者有控制权的要求;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团队生产中需要给予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才能更好地发挥他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因此,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的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转移的特性使得控制权纵向一体化及企业和员工共同持有公司股票两种办法无法根本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产生的套牢问题.但是,在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博弈中,收益分配的比重和高水平的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会提高双方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以设备、厂房等实体资本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包括无形资产及知识创造的价值在内的智力资本,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供应链管理战略理论及绩效理论等理论,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本运用于企业竞争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本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加剧及IT技术的普及等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的剧变,企业组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人力资本相对于非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上升尤为显著.吴爱华博士所著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在理论上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三方面的特征:人力资本是高科技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承担的风险高于一般企业;人力资本由于其专用性使其具有特殊的垄断力。基于人力资本的这些特征,提出在高科技企业中应该建立人力资本参与制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文章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在对人力资本如何有效嵌入企业战略规划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后,认为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专用性,促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将成为企业激励人力资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知识员工的创新性劳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工作过程中,知识员工进行了高度专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因此产生套牢效应。根据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和战略价值大小两个维度将知识员工分为四个类型,并提出了有效管理知识员工的4种模式,体现了知识员工差异化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互依赖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人力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要以人力资本为基础进行企业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13.
知识员工"套牢"效应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员工的创新性劳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工作过程中,知识员工进行了高度专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因此产生套牢效应。根据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和战略价值大小两个维度将知识员工分为四个类型,并提出了有效管理知识员工的4种模式,体现了知识员工差异化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最本质的规定性是其价值特性,人才资本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高、增值性强、专用性强、外部性强等特点。通过讨论组织价值与人才资本价值的关系,认为人才资本价值只有在组织中才能实现,组织价值的实现则依靠人才资本价值的实现。人才资本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差异。绩效—薪酬和管理是组织中人才资本价值有效实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一个特别合约,人力资本是否应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分享企业所有权是当前学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文章侧重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企业所有权的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人力资本价值显现的动态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专有性以及人力资本的团队特征,认为人力资本的上述特征在客观上决定了其获得企业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企业治理关键在于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激励与品牌声誉资源的维护.以进入权理论为基础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可通过剩余收益权分享、剩余控制权配置、风险共担、分工与授权等几个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合作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共同治理机制可实现企业内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稳定,能够对研发人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维护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资源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集中对企业而言既有整合效应也有风险效应,供应链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与银行信贷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供应链集中度的提高,企业获取的银行信贷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经营风险和资产专用性在供应链集中度影响银行信贷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议价能力较弱、非国有和中小型的企业中,供应链集中度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应将供应链集中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维持适度的经营风险和资产专用性水平以获取更多银行信贷;同时银行应关注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水平,充分评估授信风险并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8.
资产专用性对确权后农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确权后,农户对农地转出多持中立或否定的态度,这与产权明晰促进交易的产权理论大相径庭。文章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对确权后农地流转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吉林省9市1444个农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后,土地资产、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转出农地,农业资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抑制农户提高农地租金,而社会资本专用性则分别存在促进作用;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更长时间转出农地;农业资产专用性对转出农地须要签订合约具有抑制作用,而地理位置专用性则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体现物质资产专用性、品牌资产专用性、场地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等资产专用性的因素对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的影响,运用中国四川、浙江、黑龙江省2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现物质资产专用性的产品易腐性、专用设备,体现品牌资产专用性的注册商标,体现场地专用性的最远营销范围、地形特征和体现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培训人数、社员总数和社长年龄这些资产专用性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水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进行探讨。在分析社会制度变迁与改变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同时,对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产权特征和本质属性;从中得出人力资本价值大多是在人力资本运作过程中体现并决定人力资本价值信息,然而这种信息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对此,人力资本的多样性与专用性的有机结合,对优化企业所有权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