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2.
生育力下降;离婚率上升,追求个性发展自由;年轻人独立性意识增强;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是我国空巢老午人家庭增多主要形成原因。缺乏精神慰藉、生活无人照顾、经济困难是空巢老年人家庭的主要社会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空巢老年人家庭的发展趋势;逐步提高空巢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提供健康、医疗、生活照料、精神等支持,切实维护空巢老年人合法权益,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空巢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引起伦理规范的转型,新的以利益为重的代际关系对原有的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关系产生巨大冲击。代际伦理转型下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供给的双重困境,子女供养不足,政府补贴与社会救助乏力。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伦理的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应该从协调家庭关系、寻求代际公平、完善保障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4.
"空巢青年"一词一经出现就成为社会热点,是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具有单身独居、背井离乡、独立自主等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变革的深入、自我需求的满足、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化解"空巢青年"现象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需要"空巢青年"个人进行自我调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减少思想偏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省612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管护、经济来源和精神慰藉等养老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医疗需求旺盛但大病保障薄弱,管护需求迫切但各方照料严重缺位,急需经济保障但收入少消费低,精神困境突出子女社会慰藉少等。由于家庭中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健康、自理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应加快建立家庭、社区、国家和市场联动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速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来看,家庭照顾是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商世兰  陈棉花 《社区》2011,(5):29-30
厦门市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内有驻军多、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多的特点,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直在寻求如何利用辖区"几多"特点,更好地为民服务的办法。几经探索,社区采取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项利民工程"  相似文献   

8.
木汤 《老友》2013,(6):25-25
在农村,由于年轻人进城打工和离土务工经商,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老人减少孤独,享受生活?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车盘村广泛推行"公益食堂"、"日间照料"等集中代  相似文献   

9.
余果 《老友》2012,(10):39-39
湖北省武汉市桥西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武汉市汉阳区江汉二桥地区开发最早的生活小区,2009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截至2011年底,社区有居民7318人,6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137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8.7%。其中空巢老人58人,高龄空巢老人11人,孤寡老人1人。随着养老问题的日益凸  相似文献   

10.
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作为正式支持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描述了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发现养老金水平太低,不能成为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自我养老或者家庭养老;老人生活照料靠老伴或者子女;老人的家庭关系和睦、子女孝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社区活动;老人心理孤独感不强,但是高龄老人感觉子女孝顺程度低,而且孤独感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这些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日益严重。要切实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首先,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老龄观,构筑符合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其次,采取措施建立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第三,重视老年学的教育和研究,使老龄社会健康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国文学中的孤独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映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的现代美国文学中 ,有许多这样的人物形象 :他们或是由于不适应或接受不了现代文明社会的虚伪的一面 ,或是因为所处环境的保守、愚昧 ,难以与他人或社会沟通 ,在精神上成了孤岛 ,显得特别孤独、寂寞乃至空虚。从小镇到大城市 ,从普通百姓到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孤独者群像 ,使现代美国文学浸透着悲观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4.
明清"收养孤老"律例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孤老"律是明清社会救济立法的重要体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地方政治治理形式转变有关,又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立法监督体系的健全、社会救济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有关。它不仅体现传统社会救济基本意图,而且在"仁政"理念的基础上,从法律上规范了"孤贫"救济。救助孤贫不仅仅是理念问题,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必要时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传统政治体制则决定明清统治者不可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制度,不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害怕社会成员的介入。因此"收养孤老"律例实施的实际效果,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老年自我保障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出发 ,老年自我保障在于强调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 ,调动老年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实现其自我价值 ,同时 ,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内容。它无论对社会、对家庭 ,还是对老年个体来说 ,都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营造与建构良好的社会养老支持网络和环境氛围 ,将有利于老年自我保障的实现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使老年人成为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效,但还存在着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落实、社会认识和参与度不足、空置率高而有效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紧缺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共同体,即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共同体;注重社会参与,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共同体;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共同体;培养人才队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人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较早发掘以孤独感为创作主题的作家之一。她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孤立和隔绝,尤其善于描写儿童处于孤独时的所思、所感。本文通过对曼斯菲尔德两篇小说的分析,来解读她笔下具有孤独感的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19.
眼泪为什么往下流?--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倾斜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随之发生了裂变,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血缘关系的凝聚力减弱,人们对亲属关系网的依赖程度极大地降低,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被打破,出现了代际关系重心下移的倾斜现象.代际关系倾斜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冲击,很多老年人因此面临晚年生活的困境;代际关系倾斜还对年轻一代的社会化不利,它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年轻一代.家庭代际关系倾斜是由于制度变迁、人口增长与老化、家庭变迁以及价值取向的变迁等原因造成的.构建一个尊老爱幼、老少和谐、代际融合、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现代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黄姚是广西一个保留了古老建筑风貌、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特征的村镇。最早的居民是壮族和瑶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民南迁,黄姚的汉族大姓则主要是清代以来从广东辗转而来。古镇建筑呈现出东南汉族风格,尤为讲究“风水”。古镇地处偏僻,但居民多以经商为生,在保障生活较邻区富裕的同时,在外界文化不断的冲击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