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02-2008年池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类型变化看,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最大,林地增加最大,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数量的增加;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来看,建设用地的年变率最大,变化速度最快,耕地变化速度也较快,草地和未刺用地的变化速度最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效益等是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北碚区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北碚区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管理机制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北碚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计算模型、相关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的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分析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与耕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每年约有0.6%的草地景观发生了变化,约有0.3%的耕地景观发生了变化;水体与未利用地景观的稳定性最好,每年发生变化的仅有0.05%左右.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南昌县为最高,每年有近4.9%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进贤县为最小,每年只有约0.046%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发生了变化.土地综合动态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受到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土地政策的影响,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4年较1992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通县1995—2014年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PSS等软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及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系统分析了1995—2001年、2001—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4年不同时段大通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通县主要地类为耕地、林地、草地,期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有所减少,林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与其他几种地类相比,耕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较为平稳,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动最大的是未利用地,其次是水域,再次是建设用地;2010—2014年间除林地外,各土地类型动态度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最快的为水域,减少速度最慢的为耕地;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波浪形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大通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3-2008年西宁市城市化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增加最多;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51.43×106元,年变化率为0.21%,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土壤形成与保护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敏感性指数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指定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西宁市生态系统相对安全,但是在增加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价值系数较高的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旨在解决当前咸阳市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为咸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借鉴.利用2002—2006年咸阳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咸阳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研究此期间土地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进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寻找出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研究各个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区域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建设中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变化情况进行相关计量与分析,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长沙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总面积由117.46万hm2增加至118.10万hm2;2)2009—2019年间,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36.556×108减少为1527.587×108元,共减少了408.97×108元,变化率为-21.12%;3)2009—2019年间,长沙市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与气体调节服务功能贡献量均占据各时期内所有功能的10%以上,是长沙市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预测到长沙市2021—2029年,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持续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烟台市从1978年至2001年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论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城市化进程对粮食用地和菜地影响最大,即城市化进程对粮食用地负相关最密切,而与菜地正相关最密切。此结果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烟台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趋势,并可据此诊断土地利用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时点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借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近26年来耕地一直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损失幅度为25%.耕地、水域和林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而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是生态系统价值构成中最主要的系统服务功能单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市区面积也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半径也在不断扩展,出行难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市民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公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位熵、均匀度和优势度基本原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率、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轨迹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9年辽宁省土地变更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了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辽宁省农用地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耕地和牧草地下降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起驱动作用的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化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推动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剑阁县2007—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剑阁县在2007-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是剑阁县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14.
综合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空间分析——经济学和生态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忽视空间格局和动态研究,而景观生态学家很重视土地的空间分析。经济学家的参与会使生态学家的研究更深入。本文讨论经济学家在土地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研究途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乡村地区旅游开发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及调控问题,重点分析非理性旅游资源开发导致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土地的非农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极大变化,同时指出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地的非农化,不利于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在分析土地非农化决策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徽州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1500--190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驱动.明中叶以后,徽州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地失衡带来的社会系统压力加快了土地管理方式调整和农业人口转化;发展中的徽商把资金投向土地则加速了变化进程,尤其族田开始膨胀.棚民大规模"土地上山",引发严重的土地生态问题,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这一形势并影响到粮食生产及土地质量.同时上述几种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又是关联互动的.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3—2007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更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公路通车里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