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 ,是自觉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先进文化是指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 ,适应政治、经济和生产力要求 ,为社会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意识形态性、群众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容纳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先进文化内涵建设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新农村先进文化内涵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探讨新农村先进文化内涵建设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策略和措施,对于目前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充分认识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先进文化重在建设,既要发展文化事业也要重视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长点和有效途径,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先进的生产力为基础,突出人本性、世界性、民族性,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也应针对此展开。  相似文献   

5.
孙丽华  黄碧 《南方论刊》2013,(1):37-40,36
先进文化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传承先进文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和宗教等精神方面为视角,分析先进文化在促进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动态发展的思路,探索分析当前社会现实中,传承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要把握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输出和输入相结合、使命感和积累相结合的辩证维度。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学术探索》2002,(4):16-18
本文就“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 ,力图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 ,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历史、逻辑和价值的统一中分析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首先,概述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探寻其始终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主线;其次,通过分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意义,揭示知识分子与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再次,从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基本承载者和有力传播者入手,评述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文化中坚力量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社会存在形式上的适度超前性;发展表现上的具体跨越性;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知识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和对劳动者主体性的关注性.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当代内涵,也是衡量一种生产力是否先进以及先进程度的高低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9.
先进生产力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了生产力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该从宽广的视角看待先进生产力,由单纯的经济技术角度到扩展的宏阔的社会哲学层面。一般而言,先进生产力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二重性。先进生产力的判断标准应该是经济效率标准、具体时空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标准的统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中国先进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要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整体性的体现,也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唐亚凌 《云梦学刊》2002,23(3):101-10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也是在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 ,更需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紧密结合高校实际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些解释表现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的理解以及与庄子本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 ,一是由庄子独特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在庄子思想中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造成的 ;二是因为解释主体所处时代及主体因素的不同 ,导致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理解的差异。所以 ,比较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理解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思想的发展及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小说情爱主题的沉浮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艺虹 《齐鲁学刊》2006,(3):113-115
新时期文学中的情爱主题几经沉浮,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重要变化。在探究爱情由理想化走向世俗化、商业化的过程中,一些作家无奈地接受了爱情理想的销蚀和幻灭,他们由此探索人性嬗变的过程与实质,企盼与呼唤人类灵魂的提升和情爱理想的觉醒与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文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作者概述归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在对农村和农民的想象和表述的文本中呈现出的三个特点:社会历史与政治理想渗透主导下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丰富的含蕴意味和自由想象的召唤;民族国家文化建构中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清醒自觉的批判精神与反思诘问;当下功利诉求严重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越的形而上的追求与诘问。同时指出在新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表述和叙写时应予以努力推进的方向:创作主体应有直面现实尖锐矛盾的勇气,发现叙写真实农村与农民;作品中应有严肃冷静的思想探索和深度挖掘;倡导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郭秀莲 《河北学刊》2002,22(5):151-154
毛泽东在人生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人生目标。由此出发,他确立了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的“人民至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树立了理想追求的楷模和典范。  相似文献   

16.
创造价值的劳动在微观上呈现出“前延式扩展”、“水平式扩展”与“后续式扩展”三种形式;在宏观上出现了伴随着“使用价值形态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扩大”所造成的劳动扩展的两种形式;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扩大正是在这些扩展的基础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是如何阐释其哲学当代价值的理论前提。近年来,学界从诸多方面对马克思发动哲学变革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始终没有充分敞开作为其精神实质的人类解放的维度。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马克思学说中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有无自己的哲学?若有,它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如何?在马克思那里,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怎样?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刘玉敏 《兰州学刊》2007,(4):15-16,110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初始阶梯.行孝悌本身就是在行仁,就是在朝着"仁"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行孝悌,不仅使自己成为了"人",而且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释"为仁"为"行仁",不仅包含了人之为人的问题,而且要求人们落实行动,进行道德践履,实现言行一致,其伦理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李文溥 《社会科学》2006,42(3):17-28
苏联1954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是一本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作,至今影响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实践呼唤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时《教科书》进行理论清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张艳萍 《河北学刊》2002,22(5):82-84
本文从目前河北省工人阶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入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其理想信念的现状,提出了对河北省工人阶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