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在于做“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在高校内部各个学院事业建设中,应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兼顾规模与质量、提高育人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技转化,在深化改革中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思想是高校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高校人事工作者在大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自觉为高校肩负历史使命服务,努力做思想解放的先行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者、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者、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创造性地做好各项人事工作,不断推动高校人事工作实现新突破,创新高校人事工作。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必须坚持的原则。科学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既涵盖了多方面内容又有层次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方法论基础,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构的逻辑支撑,明确践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离不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精神和辩证方法的认识和把握;而这一认识和把握又是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高校在推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纵深发展中 ,教材建设是基础 ,进课堂是关键 ,通过教授大学生系统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 ,培养大学生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头脑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思想也为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根本的价值尺度,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德治”,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坚持把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明了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 ,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提出 :高校应成为研究、传播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8.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做好“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工作 ,首先应当面对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与教育中本身存在的“三进”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一是要深入挖掘“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没有真正凸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问题 ;二是要讲清、写清、使学生想清“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解决过去“进”的不力的问题。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及其“三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群众观念和群众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强化公仆观念 ,淡化当官意识 ;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必须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必须满腔热情 ,恪尽职守 ;必须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  相似文献   

10.
加入 WTO后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加强研究 ,自觉实践 ,是图书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南朝宋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