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经》中的兴象依附于上古诗者的认知方式而存在 ,并随认知方式的演变而演变。认知思想的终结即是艺术形式的终结。意象、意境是中国上古认知的伟大成果 ,也是整个古代诗形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法制"与"法治"有不同的历史给定的内涵;"法治"有不同于"法制"的价值特征、制度特征、形式特征和演变特征;走向"法治"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PC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给用户带来的影响 ,阐明科学技术源自于人性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制度文明是由权力和以法律为首的规则体系结合推进的,表现为权力本位和法治两大历史形态,呈现从权力本位向法治演变的必然趋势。法治是民主政治的现代形态,是法制现代化的成果。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文明向法治演变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哲学、教育学三个视角对全面发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从个体历史叙事到家族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然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小说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  相似文献   

7.
色彩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色彩是油画艺术中的核心和灵魂 ,是最具感染力的绘画语言。色彩演变总的来说是从单一到多彩、从平静到激情表现、从被动描写客观到主观的色彩表达。色彩的自由性、随意性、主观性和表现性成了现代画家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城市与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城市的文化功能,城市可以被定义为人类在一定地理区域中、以雄厚的经济力量为基础而建造的、非农业人口高度密集的文化生产、贮存和传播中心。都市是当代城市的典型形态,理解都市必须联系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三个相关的概念。准确理解都市的特质有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把握人类城市的古今演变,有助于我们关注当代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我们理解城市的文化传统、个性及当代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发展及演变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发展变化,探讨了这一转变过程中两大流派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并着重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深远影响和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教学观的演变是以一定的社会需要为基础,同时也顺应了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文中在简要介绍知识教学观演变缘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从"符号"到"文化"——知识教学观演变在课程中的体现,进而提出这种演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复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是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用"三个代表"来表述党的建设钢领和使命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内容、时代特点和内部有机联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创新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对 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注 ,深感 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 ,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 ,忍受着商业性文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 ,期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 ,发出时代的强音。本文勾勒了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夏沃什悲剧和拉辛《费德尔》互文性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悲剧冲突的动因、悲剧冲突的性质、悲剧主人公性格的坚定性、悲剧结局的效果及其特征等四个方面,比较波斯史诗夏沃什的悲剧故事和拉辛的悲剧《费德尔》,易于寻绎出二者具有互文性及其“同中之异”。通过探究这种状况形成的文化基因及其文化内涵,可以认为这两个互文性的文本为当前全球性文学对话乃至文化沟通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资讨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党内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滋生腐败的原因复杂多样 ,因此 ,遏制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是基础 ;用竞争机制选拔用好干部是核心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是关键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障 ;进一步强化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是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为建立一门科学之科学的先天本质科学,致力于逻辑学的非心理学化,以纯化观念领域。这时他倾向于柏拉图主义,否定逻辑观念对一切主观性行为的依赖,而这与他所追求的观念之明证性相矛盾,在他看来,明证性即意味着内在主观性。这种紧张并未随《逻辑研究》第二卷的出版而消失,反而加剧了。他一方面以意向相关性来填平意识对象与意识活动之间的对立;另一方面,由于他把这种相关性限定于内在直观范围内,而不敢做超越性构造,这种对立不仅未被填平,反而成为鸿沟。只有当他摆脱心理学主体性,通过先验还原进达先验主体性领域后,这种内在紧张性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