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特别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来,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路线到具体政策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的贡献。它的实行不仅标志着  相似文献   

2.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3.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列宁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诞生。“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3卷74页;以下引文均出自《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以后不再注明,只标出卷次和页码)而要找到这种结合,就必须抓住二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即: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社等。这也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七年是由列宁亲自领导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列宁留给后世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列宁把苏俄改行新经济政策称之为“换车”、“退却”或“向后转”等等。列宁曾这样来解释那次“战略退却”的内容:“我们在退(我们不怕承认这一点: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产生错觉和自我欺骗。害怕真理将招致灭亡)——向何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上去,退到合作制的资本主义上去,退到私人资本主义上去。(注意:还要退到商业上去。)这个退却任务的实质是: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满足其最迫切的经济需要,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首先提高生产力,恢复大工业。”很显然,列宁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着眼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以及俄共(布)党内“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的经济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一九二一年,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一九二一年三月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的具体实施。当前,重新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探索落后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重视实践经验并及时修正错误而获得的理论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我们颇受启发。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粮食税是否是新经济政策的中心内容?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的经济计划是怎样的关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如何完善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8.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维埃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3月,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果断地中止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同时宣布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从余粮收集制转到征收粮食税;从禁止自由贸易转到有领导的贸易自由;从直接冲击资本主义转到容许国家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对工业体制、企业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时期。然而列宁逝世之后,俄共领导层围绕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产生了激烈争论。不仅如此,作为列宁思想中的重要篇章,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研究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国外学者对其本质内容给出了莫衷一是的答案。在他们的视野下,新经济政策或是向资本主义倒退的“蜕变”,或是暂时的实用性反危机措施,抑或是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以克服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探索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但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一次巨大而又深刻的战略转变,一方面必须向全党解释和宣  相似文献   

12.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观点认为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党和国家找到了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笔者认为 ,综观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列宁的有关论述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三个层面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很快就注意到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在1919年3月的俄共(布)第八次代表会议上,由列宁主持制定并通过的新党纲明确指出:“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①,号召全党“应当大胆承认这祸害,以便更坚决地同它斗争”②。列宁和俄共(布)为清除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反  相似文献   

14.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找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克服了苏俄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这是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短短几年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的论证,坚持认为他在1918年提出、在1921年之后得到丰富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并把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俄国叫“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六十年后,邓小平以实践唯物主义作指导,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两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俄、中这样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从人权的视角审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可以得到如下新的结论:俄共和列宁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典型形式的"直接过渡"的理论和实践,对小农在小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将余粮进行自由贸易的人权要求持否定态度,犯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错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和开放市场等措施为代表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所有的政策转型和制度创新,都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价值归属的.因此,以人为本是新经济政策的人文精神实质,是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维度.  相似文献   

17.
列宁晚年多次谈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直接和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便代之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一种革命的办法。1921年春以来,苏俄政权制定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方法、方案和制度。可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21年春,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列宁形成了他的关于“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的理论。什么是“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呢?列宁告诉我们:“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列宁对"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强调带有明显的东方视野。首先,俄国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落后的严重制约,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一般工农群众方面,也来自于执政党自身;其次,从东西方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的比较看,俄国等东方国家绝对落后于西方,此种绝对意义上的文化落后也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这使得俄共(布)无论在做经济工作还是管理国家来说,都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再次,俄共(布)文化力量不够,不仅是指一些共产党员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够,而且也是指俄共(布)深受俄国等东方国家旧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起了战略围攻。俄共(布)为了构筑稳固的远东防线,保护社会主义营垒,主动与中国国民党结为联盟。为了弥补国民党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俄共(布)与国民党联盟的作用,俄共(布)与共产国际便精心筹划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这种违背马克思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党内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必然失败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列宁1921年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与1918年提出的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本质上是一致的,无所谓“路线改变”;1922年列宁宣布停止退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其基本点就是在新经济政策的轨道上转入对资本主义的进攻;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并没有改变对小生产自发性质的认定,也没有放弃改造小生产的目标,只是调整了改造的方法。所以,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让步与限制、排挤同行,对小生产扶持与引导、改造并举,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