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德宏旧城大寨傣族婚姻习俗的考察与比较,阐述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认为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主体核心仪式没有发生变化,而由主体核心仪式派生出来的非仪式部分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2.
寒假去西双版纳,除了饱览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钟情,那就是做着小本生意的傣族妇女们。走进西双版纳,不论是农贸集市,还是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筒裙的傣族妇女在做生意:要么卖菜,要么卖水果,要么卖烧烤。不论在哪儿,她们都是一种点缀。美丽的筒裙将本来就很漂亮的她们衬托得更加亭亭玉立,即使是在市场做生意,天性爱打扮的她们也总是将自己装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一点恐怕令其他民族的妇女望尘莫及。因而,她们一在市场上出现,整个市场就亮丽起来,生动起来。在傣族的传统观念中,农才是“本…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滇南红河(礼社江)沿岸热坝河谷地区的水傣(傣仂)男女,多喜欢在下腿、手臂、手腕、手掌背和脑门心刺写上黑色或深蓝的各种图案,永不褪色,当地傣语称作"尚当夺","尚"是刺或戳的意思,"当夺"为全身,"尚当夺"即纹身。这种古老的原始艺术,容易唤起人们对傣族远古历史生活的思索。水傣男女的纹身通常是在五六岁至十六七岁期间。其中以五六岁的孩童为最佳纹身年龄;纹身的具体日期一般选择在五月端阳节这一天进行。纹身时,先用墨汁或靛汁在纹身部位画上有关图案,然后用针尖沿着图案墨迹一针一针地将色料刺(戳)进皮肉,使色料渗透到皮肉之下,染成黑色或深蓝色,成为永不褪色的图案。纹身的图案多半是犁、耙农具和马、狗、鱼、鸟、蜈蚣、雄鸡等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王悦1990年人口普查,锡伯族有172847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霍城、巩留、塔城等县,在东北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以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也有散居的锡伯族。“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  相似文献   

5.
今年在西双版纳移山倒海的生产大跃进高潮中,傣族妇女犁田是千万件使人振奋事情中的一件。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犁田是从版纳勐遮芒勐养乡开始的。去年农业大增产运动中,芒勐养乡22岁的共青团支部副书记玉艾养,第一个冲破妇女不能犁田的邪说,下地犁田了。玉艾养是一个贫农家的姑娘。去年夏天,她到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开会,听到了争取农业大丰收的传达后,就坚决表示:回去要带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当时,这里的互助合作运动还没有很好开展起来,许多富裕农民对互助合作不热心,而玉艾养家却缺乏劳动力,犁田没有办法解决。玉艾养的多病的父亲时常催促她:“艾养,我的好姑娘。阿爹不能劳动,咱们家没有人犁田,你还是招个女婿吧!”玉艾  相似文献   

6.
<正> 缠足习俗,这件被现代人认为荒唐可笑的事,在封建社会竟时兴了一千余年,而且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缠足习俗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的提倡或癖好分不开的,也是男人对女子的审美情趣的禁锢及封建礼教所致。并迎合了妇女的爱美天性和男人的欣赏水平,以致于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妇女生育习俗调查●周亚成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世界有哈萨克族1000万人,主要居住于中亚地区。我国的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有人口111万,是我国18个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新疆境内根据1990年全国人...  相似文献   

8.
金平傣族的丧葬习俗及其灵魂观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9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笔者率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专业首届本科生所组成的调查队,到红河州金平县勐拉乡的傣族村寨从事民族学田野调查,搜集到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将其中有关丧葬习俗与灵魂观念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并稍加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位于祖国西南的德宏瑞丽被誉为世界傣乡,作为世界公认的傣源地,她沉淀着自己独特而又丰厚的文化.在当地,无论是传统工艺、传统文化或是生产劳作都围绕着当地傣族的精神世界而展开,也就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这种精神与物质、神性与世俗的融合诠释出了当地傣族独特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是克服了物质局限,而以精神需求为向导,使他...  相似文献   

10.
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进行实地考察,探索了傣族民居的遗存现状、居住习俗及傣族民居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傣族民居的地域特色、构筑形式和居住习俗,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傣族民居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中的供销合作社在这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供销合作社,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样样都有;同时还收购当地的土产品,销售到城市里去.  相似文献   

12.
那乃人有关妇女怀孕及分娩的礼仪习俗吕顺爱译对于那乃人来说,婴儿的出世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人们十分谨慎地迎接婴儿的出生。孕妇必须遵守一系列复杂的规定至详的规则。根据那乃人的观念,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生命的。从妇女感到自己怀孕那天起,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巴桑卓玛藏族妇女是青藏高原迎风斗雪、傲然怒放的雪莲花。受藏族古老传统文化的熏陶,藏族妇女既有东方女性温柔、淳朴、勤劳之美德,又有高原女性特有的粗犷、坚韧、洒脱之个性。在整个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妇女对改善藏...  相似文献   

15.
满—通古斯语族多数民族的人口过少,这是造成其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过去,满—通古斯语族妇女经常在恶劣的条件下生产,没有医生的帮助,婴儿的存活率往往不高,产妇也常常得病甚至死亡.在不能科学解释妇女儿童生病和死亡原因的情况下,这些民族竭力用各种禁忌、仪式以及隔离等措施保护妇女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在社会意识中,怀孕、生产...  相似文献   

16.
傣族的民居     
傣族的民居文/刀世勋图/刘增林傣族民居建筑形式,除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竹楼外,还有庭院式平房、平顶式土掌房及罩笼式茅屋等几种形式。罩笼式茅屋,又称鸡罩房。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单幢房屋,呈椭圆形,茅草盖顶,竹笆围墙或土基砌墙,开一侧门,屋顶安一个活动天窗,...  相似文献   

17.
傣族渊源与巴楚文化刘岩编者按:今年6月2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了该报记者李湛军的泰京曼谷专电:我国史学家考证泰国民族起源证明:泰族源于中南半岛和我国滇南。该电文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原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阵吕范教授对泰国的泰族起源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8.
傣族的节日     
泼水节:傣历新年这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时间在傣历6月,公历四月中旬。庆祝活动三至五天。第一天叫“桑刊日”,意思是送旧,最末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的到来,即新年元旦。中间几天是介于两年之间的空日。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点孔明灯及歌舞狂欢等。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凶恶的魔王。他自恃妖法过人,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但终于被他霸占的七位妇女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及勐腊县、景洪市竟有一支傣族穆斯林一一“帕西傣”。他们在固守祖宗遗训和伊斯兰传统的前提下,兼有傣族生活文化的某些特点。阿訇的言传身教,外来穆斯林的影响,尤其老人们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尊从是形成其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许多传统习俗与侗族人民的卫生保健、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婚后“不落夫家”、“踩生”习俗与妇幼保健 婚后“不落夫家”:侗族妇女在婚礼期间,夫妻不同房,新娘与伴娘同宿。最多在夫家住3天,即由夫家派好友将新娘送回娘家,待到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夫家可派人接新娘与新郎同房,但次日又返回娘家,这样时来时往,直至女方怀孕后,才迁往夫家。这就是侗族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有孕,这是一件大喜事,不但夫家来人接,女家也派人送,这时新娘一头挑着“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