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说中国文化中不存在关于个体论思想,也就是说,对个体的感性生命、个性情感不关注。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杨朱与庄子都关注个体生命,而且在关注个体生命的同时产生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
用个体生命本位取代社会群体生命本位,是现代人学思想的根本标志。鲁迅是促使这一转变的核心人物之一。个体生命自由,构成了鲁迅现代人学思想的核心。鲁迅所说的个体生命,是具有独立性、特殊性、神圣性、终极性的生命个体,是具有现实性、具体性、鲜活感性的生命个体,是具有自由性、精神性和超越性的生命个体。在现代化远没有完成的当今中国,鲁迅的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家独到地发现了人类个体生命的精神宇宙,是对人类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极度张扬.他们为人类个体生命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为人类个体生命飘泊的灵魂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为人类个体生命建造了一个恬静、自然、物化、逍遥的自由境界,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飘逸、适性、逍遥的自由美神.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土家族文学的"灵物母题"为对象,以叙事学方法为主要的理论方法,融合神话学和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叙事解读.作者把"灵物母题"分为有着历史延续关系的三个亚型水杉救世型、马桑受罚型、图腾隐寓型,其特征的文化本质是土家族人与灵物关于生命同质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深层对话.具体内涵为虔敬自然的主观回应;深刻理解自然的顿悟与达观;反省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强化人类生命而疏离自然生命所导致的双重生命悲剧,既是自然生命被摧残的悲剧,也是人类生命作为暂时的胜利者而正面临的无法超越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5.
6.
汶川地震,最为响亮、最激动人心也最具有凝聚力的口号,大概就是“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这里,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生命至上”的理念,强调的是人的生命价值的至高性与普世性。  相似文献   

7.
从个体生命存在的形式、特征和目标分析入手,论证音乐教育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可以看出当下音乐教育的根本弊端在于与个体生命存在脱节,因此呼唤音乐教育生命化,应扩展音乐教育生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每一次用真诚对生命感悟,总会发现那不过是人类文化殿堂中某位先贤大哲的余音缭绕,像孩子信任母亲一般去追寻每一个伟人的心路,却总被现实中的世界戏弄嘲笑。生命的探索总在真诚的超越和无奈的现实中徘徊。佛陀说,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生命,你眼中的对象就是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北邙与岘山意象在唐人笔下屡屡出现,成为他们比照探问生命价值何在时的两极坐标。两者本同是自然山川,均令见者从人之必死的深切体认中衍生出焦灼的个体生命意识,但流向却截然相反:北邙是以死亡的一视同仁消解了个体生命意识,而岘山则是极力寻求生的价值从而使个体生命意识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生命意义现代发现的时代语境下,现代三十多年小说中出现了一批以探索个人生命意义("创造我的价值观"即"个体生命意义")的知识者形象,他们与那些为"集体"的而非"个人"的启蒙知识者形象、革命知识者形象形成明显对比,但是迹象表明他们也同样表现出显豁的焦虑心理.究其文化层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属于社会转型时代的"边际人",一方面是西方"世纪末"思潮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当代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该作品将深刻的史诗性、哲理性融入其创作的艺术境界,尤其透过人物命运的描写,深刻反思了在特殊年代的人们生命被异化的悲剧及其成因,深刻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话语敞开了异化理论的日常生活之维,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不竭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艺术传统中,静物画由于总是纠缠在对日常事物的细节描绘中,不能创造与纯粹的感官愉悦相对立的精神愉悦,因而被斥为机械的艺术,并被列为艺术家族中的最低形式。因此,一些艺术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将静物画与伦理、艺术、审美和创造相联系,让静物画疏离对静物本身的机械的描摹,从而使静物画的价值得到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14.
伴随现代化的发展,日常休闲有被消费主义围困的危险。休闲时间异化为消费时间主要表现为:节日的庸俗化和日常生活的沉沦。休闲、节日、日常生活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文化生存境遇和历史记忆体验。因此,从生存论视角反思日常生活之"真"并开启日常休闲的快乐生产有利于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是清末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两支军队。作为新军编练的主要当事人,袁世凯和张之洞在练兵动机、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的标准以及治军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左右着两军的政治走向,对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最终出现不同的异化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丁玲的写作显然呈现出有别于30年代的个性气质,这是她对自己在20年代的写作个性的一次回归.在丁玲个人的写作历史上,这次回归再次印证着她真正的文学禀赋对女性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以及敏感而细腻的传达能力.但由于当时的文艺气氛和丁玲的特殊遭遇,这种个性化写作很快中断.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史上,处理个人与群体二者之间关系的主导性思维是实体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已影响甚至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此,从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转向就成了理论的最新诉求。与实体性思维方式相区别,关系性思维不预先设定思考问题的前提或基础,而是在互动关系中动态追问前提或基础。在关系性思维的引导下,探究个人存在的群体生活类型,重新阐明个人存在与群体生活间互渗互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生活作为完整生命存在的一个阶段,有着独立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儿童生活却异化于社会给定的培养目标、行为准则以及规范标准中,表现为生活中主体性、生命体验以及创造性的缺失。究其根本,源于教育精神的异化。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让儿童知晓其本性里面原初的和根本的素材构成,帮助儿童找回自我。因而,教育应当观照儿童的美好生活,在自由、创造、自我实现以及德性的精神下唤醒、带领、指引儿童过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联结方式从“人身依附关系”转向“物的依赖关系”,这彻底改变了个人的存在特性,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在基本价值关系、重要价值和生活意识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全新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群体性生活文化、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以及由自上而下的社会转型导致的理性启蒙的不足,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换遭遇了巨大的困境。走出困境,一方面依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的人本化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个人生活的理性自觉以及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