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2.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08,(9):114-118
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  相似文献   

3.
《秘书之友》2015,(4):2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他以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消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曾称赞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为“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参谋”. 郭嘉成为曹操首席参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多次征战屡出奇谋,功勋卓越.然在平定乌桓后回兵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4.
真假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5.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6.
当时北方的天下,是曹操打下来的,汉献帝的帝位甚至生命,也是曹操保全的,按照“家天下”的原则,则天下本就是曹家的了。曹操当时“挟天子”自以为可以“令诸侯,”但那些跋扈的诸侯们没有一个因献帝之令而乖乖的驯顺于他,还是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加以消灭。如前所说,献帝此时实际上已不是天下的一个天子,而是天下的一  相似文献   

7.
曹操一生之于“人才”颇多是罪,甚至仅就这一点,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多是 非的人物之一。他爱人才,似乎没人能超过他,比如对荀彧、对郭嘉、对丁仪、崔琰……等;而他的忌才,似乎也甚出名,比如对杨修、对司马懿、对张松等。 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 惟才是举,在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的形势所逼,这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8.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个大坏蛋!”大多数人谈到曹操,经常会作如此直觉的批评。 有些自认为比较客观的,则会进一步地解释道:“曹操,是很能干,也很会用人,但他阴险、冷酷,是标准的一代奸雄。” 戏剧里的曹操,死灰色大白脸,细长小眼,鼻眼间勾划着黑线条,勾勒出其性格的阴险。加上高大身材,夸张举  相似文献   

10.
后汉末年,曹操围攻邺城,袁尚乃出兵救援。曹操闻此消息,便对部将说:“袁尚若从大道进军,我们就需避开他;如自西山的间道前来,则可将他活捉。”  相似文献   

11.
叶长宇 《领导科学》2003,(14):35-35
杨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才华横溢,“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他生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又在以爱才著称的曹操手下当幕僚,生既逢时,又遇明主,曹操对他也非常器重,“委以军政钱粮之重”。因此,他具备了干成一番事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但他并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以人头落地而告终,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结局呢?近来重读《三国演义》,掩卷长思,感到杨修这个千余年前的“机关干部”的教训,给我们这些现代机关干部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是戒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小聪明害死人,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在曹操的众多智囊谋士中,郭嘉最年轻,而谋略最奇特,很受曹操的器重,誉为自己的“良臣奇佐”。他的智慧和谋略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历史上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艺术,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的“作品”,为古代智慧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3.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14.
曹操小时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三国志》上说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单是因为他聪明,不屑听话,与他爸爸曹嵩是大官(先是司隶校尉,后是太尉,光合法收入就是二千石以上)也有很大关系。不然他很可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去找条生财之路以糊口养家。就曹操的性格来说,当一个勤恳的农民的概率要比当一个有作为的强盗小得多,那样他会是另外一种前途,因为乱世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强盗是“有前途的职业”。一直到了20世纪,来自大洋彼岸的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还有如下描述:“决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  相似文献   

15.
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宗旨很明确,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因而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颇有一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 曹操也杀过几个文人,而且名气都是相当大的。看起来,似与求贤令精神不符,细究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代,群星荟萃、人才辈出,祢衡以其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与孔融、杨修齐名。《后汉书·祢衡传》载,唯才是举的曹操也曾经十分看重祢衡,但祢衡却以曹操“礼数不周”为由大发牢骚,甚至上演了一出“裸衣击鼓骂阿瞒”的闹剧。结果,曹操使出“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刘表识破了曹操的用心,又将祢衡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最终,祢衡因激怒黄祖而被杀。按常理说,博览群书、机敏善辩、文采飞扬的祢衡如能把握机会,渐次徐图,很可能一展平生抱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年仅25岁的他竟因恃才傲物而断送了一切,不由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7.
后汉末年,曹操围攻邺城,袁尚乃出兵救援。曹操闻此消息,便对部将说:“袁尚若从大道进军,我们就需避开他;如自西山的间道前来,则可将他活捉。” 不久,探子回报袁军经由西山间道前来。曹操便派军队迎击,果然大破袁军。  相似文献   

18.
伟人在历史上, 经常是以不 同的特色成批伴随 着出现的。 我们来看曹操。曹操曾经是个无赖之徒,据史书的记载,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这样一个流氓,在二十二岁时以孝顺父母、  相似文献   

19.
冯邓 《领导文萃》2010,(11):87-89
公元208年,曹操召名医华佗做他的私人医生。为其治疗“头风眩”之症。华佗用针灸为他止痛,却始终找不到根治之法。不久。华佗不愿再做私人医生,曹操一怒之下,将其处死。从此,他的“头风眩”再也无人能治。  相似文献   

20.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会记得一个叫张松的人,他本是西川益州牧刘璋属下一别驾。此人虽然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足五尺”,却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且能言善辩,过目不忘,就连一向自恃其才而小觑天下之士的大才子杨修都惊叹张松“真天下奇才也”。张松因见益州牧刘璋生性懦弱,胸无大志,料其成不了大事,便萌生了另择高枝之心。他久闻曹操雄才大略,欲一统天下,广纳天下有识之士,便有心弃刘投曹。于是,他暗藏私绘的西川军事地理图,欲将西川州郡献与曹操作为投靠新主的筹码。谁知曹操眼拙,不仅未能接纳张松,还差点砍了他的脑袋。张松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