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认为,21世纪社会主义具有新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运动自身也存在矛盾。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内外矛盾交互作用下将形成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是:社会主义力量要经过一个调整内部并逐渐积累力量的时期后才能形成超过资产阶级的优势力量;无产阶级将在同资产阶级又联系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将由三股力量组合而构成自身的主要发展综合力量;社会主义力量自身的发展将与本国人民争取民族权益和发展空间而斗争的力量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将联合许多反对资产阶级的力量组织成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力量的斗争中将采取多样化的斗争形式;社会主义者将着手探寻并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进入杜会主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总结了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丰富经验,这是毛主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革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就成为当时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董宝训 《文史哲》2001,3(1):86-93
学术界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认识分歧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如何认识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和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问题。根据邓小平理论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我们认为 ,我国过渡时期已经完全具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把多种经济成分改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土改是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也就是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经济建设)时期。这  相似文献   

5.
杨斌 《理论界》2003,(1):27-27
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在建国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这是因为,当土地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这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  相似文献   

6.
唐正东 《江海学刊》2024,(1):43-53+255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法,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方法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结构、条件和解决形式,以及主体的状况。矛盾的性质,是矛盾解决方法的决定性的制约因素。一般来说,矛盾性质不同,矛盾解决方法也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性质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双方或诸要素的发展根本方向或根本利益不一致的,属于对抗性质的矛盾,往往要用对抗的形式、外部冲突的方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主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私营企业主不可能形成完整的资产阶级的决定性因素 ;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独立的阶级意识 ;私营企业主同典型的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不同。就目前发展状态而言 ,私营企业主只能算作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二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出现了一定条件下的一定程度的缓和。5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在1951年—1970年的20年里,每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3%,各种矛盾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处于相对稳  相似文献   

10.
“四人帮”授意原上海市委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株彻头彻尾的大毒草。这本书开宗明义宣称,编书的目的是要“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消灭的过程”,而“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则是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的前提”。可见,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理论”,在这本书中占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其中之一是阶层的分化.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此作出深刻的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加入,农村阶层分化出现了新的状况.依据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将农村作如下阶层划分: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在乡兼业农民阶层、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农村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对待乡村秩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只有深入对分化的农民进行研究,理解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态度,理解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不同影响,才能真正出台好的农村政策,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3.
杨苹苹 《北方论丛》2022,(1):127-134
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传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十余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于常态化。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资本积累与支撑这一积累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出发,发现了主流经济学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忽略的制度性因素。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沿着"中间层次"的路径,将2008年金融危机界定为系统性的结构危机,认为新自由主义SSA的失灵是此次经济停滞持续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引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危机升级,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不断加剧。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微观层面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轨迹,但并未深入探讨开展根本的制度变革。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私有制和私有制历史地位的认识,必须联系私有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而进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尤应如此.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创始者给了后人极富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的逐利本性推动下,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得到了迅猛发展,进一步破坏了前资本主义那种在狭小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进行的生产方式,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形式被打破了。资本主义产权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产权制度把生产和收益结合起来,它是保护私人的、排他性的财产权,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确立使得大规模的雇佣劳动成为现实。雇佣劳动使得资产阶级能够持续不断地从无产阶级身上获取剩余价值,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式得以确立。资本逻辑会把资本主义推向不可避免的深渊,由于私有财产在对自身的肯定同时,使得否定自身的致命因素--无产阶级得以产生,重建个人所有制能够化解私有财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从而确立基于社会财富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16.
顾韡 《理论界》2014,(4):98-101
在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日益扩大和对立的主流阶级,而中间阶级则会日益萎缩最后融入这两大主流阶级之中。然而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来看却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相反,中间阶级不仅继续存在着而且日益庞大,似乎已能作为一个主流阶级存在,令人迷惑。因此出现了诸多关于传统马克思阶级概念和当代中间阶级现状的矛盾迷思的新争论,本文即对它们展开综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17.
张瑞业 《齐鲁学刊》2002,2(3):50-56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与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且并行不悖,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社会物质条件渐趋成熟,印证了“两个必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级化"是资产阶级理论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业方式、收入水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越马克思两大阶级对立的理论,赋予"中产阶级"独立实体性。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总体性理论,从最抽象的层面揭示了总体资本与总体劳动的对立,从而指出了"中产阶级化"的实质。从总体性理论出发,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以前,出于维系异质共同体的政治需要,毛泽东主张在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口号不要提"。在此之后,出于建立同质共同体的需要,毛泽东坚持在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之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当"团结—批评—团结"的阶级斗争方式并不为阶级斗争的对象所"心悦诚服"时,毛泽东选择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