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科技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扶贫是集“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总结了传统扶贫模式的经验教训 ,提出扶贫既是一种慈善或救济行为 ,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进行扶贫工作时 ,既要考虑投入与扶贫的正关联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脱贫 ,又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还要考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的正相关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实施科技扶贫战略 ,既能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又能着眼于未来 ,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开发 ,使贫困地区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了一个由解决温饱为主转人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近些年取得的成果主要得益于科技扶贫战略的实施,科技扶贫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农业科研单位及高校在科技扶贫这一伟大科技实践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本文主要回顾了西南大学在实施国家扶贫综合试点项目中,参与科技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运作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果,并总结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管理、改变人们观念、增强科技意识、发展支柱产业、鼓励科研单位参与,增加资金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振兴山区经济,实现完全脱贫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4.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扶贫微工厂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为产业嵌入乡村的有效手段,对贫困村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着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重塑社会交往格局;吸引乡村精英回乡创业,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有效防止返贫等。但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形式,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存在社会保障不健全,贫困户技能培训与再教育的缺失,销售平台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农户的技能培训与再教育;采取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增加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比较三种常见的扶贫模式 :救济式扶贫、科技扶贫和“公司 +农户”扶贫 ,从而得出结论 :“公司 +农户”扶贫是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公司可以向农户提供一系列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形成社会化支持系统。农户成了公司没有院墙的生产基地。两者结合为农业走向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成功的组织形式。能否建成“公司 +农户”的扶贫模式 ,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要警惕扶贫目标的偏离和可能被置换以及政府参与公司微观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政企不分。目前应扶持农户建立自己的群众组织、保护农户自身的利益 ,求得政府、公司和农户三方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催生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然选择,受到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科教统筹改革的试点单位,产学研结合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以农业科技推广为纽带,建立了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创建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总结了不同特色的农业信息咨询和培训形式,形成了校地、校企科技合作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模式,认为我国产业扶贫实践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脱贫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趋同、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缺乏、绿色生态保护有限、风险抵抗机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深入阐释精准扶贫方略和产业扶贫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精准扶贫方略对产业扶贫实践的新要求后,指出了注重政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与精准共享机制、重视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及研究、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监督生态绿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产业扶贫实践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引导基金的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是当前精准扶贫工程中的重点任务与关键环节,运用金融工具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资金与产业支持,是当前少数民族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通过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中现存问题,提出设立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引导基金的优化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引导基金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机理,在融资与标的、投资模式、治理结构、退出路径等"募投管退"四个环节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根据扶贫引导基金运作模式,提出设立基金过程中的降低税负、严格监督、放宽备案和市场化运作等合理化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创刊70年来的发展变迁历史进行了整理与回顾,简述了其创刊背景,并以其刊名变更为主线,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创与发行、确立与提高、稳定与发展、成熟与扩展4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勾勒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陕西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两大源头:陕源与京源。在陕源即将断流之际,京源济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再生之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诞生,曾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支撑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的擎天柱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五校分立,促进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办学传统与精神,对陕西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注重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凸显特色,不断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大学精神,培育创新人才,为引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推进社会文化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从生源的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毕业学校、推免生录取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6-2006年硕、博士研究生生源情况。结果表明,20年来生源稳定增长;硕士生中女性生源增长较快,生源逐渐年轻化,应届生生泺增幅较大,本校生源仍占很大比例;博士生中女性生源亦有大幅度增长,生源年龄有所增高,考生来源仍以本校为主;推免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所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偏低,特别是外校推免生生源严重匮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和速度,确保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培养质量的和谐发展;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加大复试权重,注重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源的选拔,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交流,多渠道吸收外校优秀生源,改善“近亲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为组稿、约稿和筛选优质稿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报》2013-2022年共刊发论文1 266篇,总被引频次为32 051次,从中遴选出高被引论文63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8 30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5.92%。63篇高被引论文均属学报特色栏目——“三农”问题研究的下设专题论文,此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73.02%,“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电商”3个专题高被引论文表现抢眼。在高被引论文获助的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项,占31.75%,是获助的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居于第2位。高被引论文中作者的职称(学历)居前3位的分别是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总数的38.10%,表明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3位。来源论文机构总被引频次的排序前5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前20篇论文的统计结果与前面的统计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占了几近一半。鉴于以上结果,今后应继续做好选题策划,持续加强“三农”问题研究特色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中要扩大核心作者群,积极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学术成果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更改刊名前后的引用文献量、篇均引文率、文献语种、文献类型、引文年代分布、引用期刊分布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学报》1986-2004年刊载的3 284篇论文共引用参考文献30 346条,其中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分别有18 526和11 820条,平均引文率为9.24条。《学报》2001-2004年刊载论文的引文类型以期刊类文献为主(占引文总数的75.21%),其次是图书专著类文献(占引文总数的19.03%);2001-2004年引文中引用近10年文献的数量达引文总数的60%以上,引文半衰期分别为7、6、7、6年;对《学报》引文中引用期刊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学报》引用最多的前20种中、外期刊,符合农业期刊文献来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分合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新见历史档案、报刊文献,清理和还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子体演化的历史脉络,重新反思和认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37年9月10日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其子体,即国立西北五校——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从1937年临大成立至1946年各自回迁复校,具有分而有合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其母体与子体在大西北历时九年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形成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完整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拥有505名教授和1 489名员工的师资队伍,毕业学生9 257人,五校均开始招收研究生,奠定了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并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储备了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目趋严重,而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为了掌握毕业生择业就业现状,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择业的期望、观念、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就业现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代陕北乡村手工业结构和分布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手工业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清代陕北手工业经历了前期的恢复发展、中后期的逐渐定型,最后形成了农林牧矿结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