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国内学圈走马灯似地追逐时髦的风尚趋向淡化之际,在一个接一个的西方哲学热日益冷寂之时,广东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现代西方哲学探究丛书”连续推出著名教授罗克汀的两部论著:《现象学理论体系剖析》、《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演变》.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仅有的两部研究现象学理论的专著.因其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开拓性、新颖性而引起学术界的瞩目.鉴于我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长期存在的两个倾向——即不加分析的泛泛介绍和不加介绍的空头批判,罗克汀教授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他在坚持唯物史观分析立场的前提下,结合现象学研究的特殊性,总结出一套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具体细备的方法论.(1)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在剖析理论体系、结构的同时,暴露出其内部矛  相似文献   

2.
以德国唯心主义者 E·胡塞尔为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的现象学运动和实证主义运动,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思潮。现象学创立于本世纪初年,它的主要标志是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两卷集,1900—1901)一书的出版。这一著作奠定了现象学的理论基础。现象学不但直接影响并导致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并且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在《实证主义运动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我曾经试图通过分析实证主义运动对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在《现象学运动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曾经试图通过分析现象学运动对待哲学基本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这一侧面来阐明现代西方哲学的党派性质;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象学“革命”论的另一侧面来阐明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党派性实质。由现象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E·胡塞尔(1859--1938)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曾经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 对20世纪西方哲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学术界对现象学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涂成林先生是我国较早致力于现象学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他所发表的数量众多的论文在我国有相当影响.最近涂先生又推出了他苦心研究现象学的集成之作《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版,下引此书,只注页码),给现象学研究园地增添了一页新色.  相似文献   

5.
<正>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艰深、最富有创造性的哲学著作之一。它的公开出版已有180多年丁。 建国后系统研究黑格尔这部经典著作的当首推贺麟先生。1961年,趁《精神现象学》中译本出版之机,作为主要译者的贺麟先生写了一篇译者导言,对它的写作经过和黑格尔当时的政治态度、它的来源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随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民约通义》中译本1898年的出版,西方哲学的重要著作开始陆续被引入汉语世界,其中也包括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著作,如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以及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等。相比之下,现象学哲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则开始得较迟,并且从总体上看是相对缓慢的。就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而言,早在20和30年代期间,从邻国日本就有相当大一批年轻日本学者来到德国,跟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学习哲学,并因此而将现象学引入到日本,使它有可能在西田几多郎这样的东方思想家那里引起共鸣①。现象学成为日本西方思…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现代外国哲学经典著作的逐步介绍和评论,克里普克这个名字在国内哲学界已不感到陌生了.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把克里普克既是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的《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作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之一出版后,其人与哲学思想更引起了较广泛的研究兴趣.据知已有不少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哲学、计算机与语言等方面将此书列为攻读硕士以上学位论文的必须内容.本文拟就克里普克和他的《命名与必然性》做较一般性的概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8.
由于本人一直从事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之故,因而读过《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涂成林同志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觉得它是近年来研究现象学的一本好书.综观全书,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正本清源,主题突出.80年代以来,国内发表或出版了不少关于研究胡塞尔及其现象学、海德格尔和萨特及他们的存在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对这三位现代西方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论从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9.
自文艺复兴以后,自由问题成为西方哲学的一大主题.而黑格尔,对自由理论的研究尤为深入.《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等一系列代表作,处处都闪耀着自由理论的光彩.黑格尔对自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解决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进而对自由行程作了总体概括,以唯心主义方式确立了辩证的一元论自由观.  相似文献   

10.
学者风采     
张再林,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并担任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哲学》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哲学现代阐释、身体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著名的黑格尔哲学专家贺麟先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五十五周年之际,他的《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出版了。它是1984年已问世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之姊妹篇。此书精心选编了贺先生关于黑格尔哲学各方面的主要讲稿和文章24篇,内容涉及黑格尔的生活时代、早期思想、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认识论与辩证方法以及自然哲学、法哲学、艺术哲学、精神哲学等等。贺先生研究黑格尔学说之广度与深度在书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其中最早的一篇论文,发表于1930年,最晚的一篇文章写于1983年,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这本《讲演集》,不仅是贺先生丰果累累的学术成就的记录,而且是他毕生孜孜以求的学术道路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图式(Schema),又译图型、范型、格局、构架,它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个概念的最初历史形态,要追溯到康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知性图式说。这一学说构成了他的认识论的骨干,同时,这也是他认识论体系的一个关节点。但是,在以往的康德研究中,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者和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黑格尔为世界哲学史留下了极为丰硕的遗产。如果从历史效应的角度看,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无疑是这其中最重要也最具当代相关性的一项。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黑格尔的圣经”。因此,凡是希望挖掘黑格尔哲学活的精神的哲学家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精神现象学》。狄尔泰、卢卡奇、海德格尔、柯热夫、伊波利特、马尔库塞、阿多诺、伽达默尔……许多彪炳史册的20世纪大哲学家在自己思想发展的重要时刻都曾深入研究、解读过《精神现象学》,并留下极具哲学价值的文献,这就使得《精神现象学》具有了一种明确的当代相关性。这在黑格尔全部哲学遗产中是极为独特的。为了纪念《精神现象学》出版200周年,本刊特别编发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的《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文。张先生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黑格尔哲学专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早在1962年,他就出版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述评》一书,并在2001年出版了《自我实现的历程》,对《精神现象学》进行详细的导读与诠释。在本文中,张先生围绕“面向事情本身”这一口号,对《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这一重大然而长期少有人问津的课题进行了重新审理。张先生的研究结论及其面对哲学史的态度,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在研究某一哲学流派(例如说,胡塞尔现象学)时,怎样正确地处理对它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具体观点的全面分析,掌握与抓住它的根本的、本质的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之一。本文是意图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全面具体观点和根本观点的掌握来阐明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一流派的研究工作中,怎样正确地把掌握全面具体观点与抓住根本观点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 张明、亓子杰两位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探析》(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山东省教委批准的研究课题,由山东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经过长达5年的反复琢磨和多次研讨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16.
<正>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立的,它的主要标志是《逻辑研究》一书的出版(两卷集,第一卷出版于1900年,第二卷出版于1901年)。本世纪的二十年代,现象学进入了成熟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现象学的发展分开两条道路:一方面是从成熟时期的现象学发展为晚期现象学,另一方面是从现象学演变为存在主义。后者是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为纪念这一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名著,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委党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人民出版社、《江海学刊》编辑部、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七单位,于12月26日至31日在南  相似文献   

18.
我在《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载《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评价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一书绪论中,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评述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过一些看法。《学术月刊》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陶济同志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针对我的《评价问题》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现在我结合对陶文的评论,再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系统方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全面地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黑格尔明确宣称:“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列宁虽然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但充分肯定了他的系统思想。正是这样,我们主张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陶济同志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一文中,主张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探求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由于他夸大了哲学这一具体的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把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单纯地理解为思想史或哲学史和逻辑范畴发展之间的一致,从而既忽视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现实、和其它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忽视了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层次关系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片面的、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我们试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现代西方哲学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不确之处,诚望陶济同志和其他同志赐教。  相似文献   

20.
李妍娇 《理论界》2009,(3):121-122
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与以往危机的不同在于,它有可能使哲学面临着失去自身研究对象的可能性.面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现象学、分析哲学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向.现代西方哲学在解决危机时,不是陷入某种不自觉的理论悖论,就是以消解哲学的名义却建构了另一种危机.笔者认为,哲学不应变成独立抽象的、自我沉迷的形态.哲学的出路在于,哲学应当吸收宗教中的营养,只有使哲学重新从宗教中汲取营养才能摆脱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