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坚持党的人民利益观,最重要的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人民利益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人民利益观的物质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利益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必然使社会利益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问题。能否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必须遵循正确的基本原则:坚持全体人民利益共享原则;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利益协调原则;坚持效率优先与注重公平相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三个方 面探讨了坚持执政为民的内涵,并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党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 的内在本质联系等方面论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江泽民精辟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下,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重要;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探索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光辉论断,体现了他们对以人民为本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点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言行的最高标准;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仍然是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的必然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而是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更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否落实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要在全面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浅议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特色张子礼人民利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和根本宗旨.在曲折复杂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贯穿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归结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行为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为此,要做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地妥善地处理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首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体现了人民作为历史创造主体、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辩证统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思考、探索、决策当代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对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和怎样代表好人民利益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系统的论述 ,形成了人民利益观。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要求我党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要求关心各方面群众切身利益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关系 ,让各方面群众不断获得看得见的利益 ;要求党员和干部坚持执政为民 ,不得以权谋私。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对我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以及当时形式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表意见的双重难事,共同指向马克思从事政治批判的理论主题--为贫苦群众谋解放。马克思曾试图借助自由报刊、理性国家、理性法来实现贫苦群众的利益,却捕捉到物质利益关系对新闻出版、国家和法的支配性作用,揭示出所谓新闻出版自由、国家和法的阶级性,明确了新闻出版等公共舆论服务贫苦群众的人民立场,而且他开始突破传统抽象思辨研究范式,在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中初步把握到解放贫苦群众的新方向。准确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从事政治批判和理论研究的根本主题及基本观点,对于回应当下的一些理论杂音、更好实现人民利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青年时期在完成自身思想转变的过程中,从物质利益出发,曾经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激烈的批判,认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诉诸于抽象原则,使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表现出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人对物的异化,使金钱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才会获得一致,人类才会重新掌握自己.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完成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必然要以社会革命为依归.恩格斯早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创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最初关注物质利益问题不是由于在《莱茵报》时期\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义利观有着不可忽缺的重要作用。从儒家的义利对立、重义轻利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利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论述,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为出发点,以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为根本,以减轻人民群众负担为重要举措,以发展经济为主要途径,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服务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着政府利他性与利己性的矛盾属性。从政府政治人与经济人承担的角色属性来看,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具有历史合法性与正当性,当政府自身利益偏离公共利益的视野时,其权力膨胀与利益放大影响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就会动摇其存在的合法性。从"政府是必要的恶"的理念出发,政府转型必须规制政府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对实现,制定制度化的利益实现体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使政府权力与利益适度化,从而达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江泽民同志的人民群众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江泽民在就任党的总书记的十三年时间里,时刻情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履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团结、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执政以后 ,更是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责任 ,把满足人民利益期望 ,作为自己执政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作为社会历史的发源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接触现实物质利益问题,从而迫使其在此决定性问题上有了初步突破,但还是从精神自由出发来谈出版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精神领域跨入物质领域,接触客观物质利益,并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开始把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社会生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出色的编辑工作者和农村工作者。观其一生,无论是创作活动,还是编辑事业,或者是农村工作,其所作所为,无不从人民利益出发,他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和实践者,他的言行说明了他首先是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作家和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