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是在女性主义地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女性主义和空间为批评视角,并借鉴地理学和空间哲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女性书写和男性创作进行解读,反思女性在空间中的处境与经历,批判和颠覆父权制思想,重新建构女性的身份和生存空间。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在中国刚刚起步,其实践成果比较单一和薄弱。但是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既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它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与空间再思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演化经历了生态危机本源论、生态本质主义、性别正义等重要阶段,不断深化。以我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与检视为视角,考察国内外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关系、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美学范式的差异,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性、关联性成为我国本土批评对西方生态本质主义的修正观点;第二,性别政治与社会政治的同构性,决定了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的宏阔视野与批判性特质;第三,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没有满足于道家思想等传统理论的外用,而是时刻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辨与警醒;第四,相较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实践的窄化与偏颇,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提供了社会化批判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丰富了我国文学叙事与美学阐释的空间与路径,提供了诸多叙事创作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代女性主义重行动轻理论,一直面临理论上的挑战。对女性主义不断反思,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是女性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一大关键。一、“新关系论”作为分析哲学“对思想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纠正女性主义性别分析中的片面性;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平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现代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同样不可忽视这些新的理论成果;三、女性主义将“空间”和“场域”理念引入性别研究,同样具有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学说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关系 ,始终是当代女性主义学术关注的焦点话题。女性主义认为 ,精神分析在体现了浓厚的性别歧视色彩的同时 ,又通过对性压迫的深层精神与语言结构的演示 ,解构了自身的生物决定论 ,为女性主义寻找颠覆“象征性秩序”的途径提供了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运动:历史与理论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西方女性主义一百多年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过程。女性主义运动作为妇女争取平等和解放的社会实践活动,迄今掀起三次较为显著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围绕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展开,西方各国女性都相继取得了胜利;第二次浪潮以消除两性差别为基调,规模较之第一次浪潮更为宏大,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有所涉及,并在美国和英国首先出现了正式的女性研究,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开始形成;第三次浪潮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一直延续至今,以强调差异性为主要特征。由三次女性主义社会实践运动的推动,女性主义近几十年在理论方面也成果日丰,女性主义理论思潮复杂多样,各流派集合着彼此矛盾的态度和理论,秉承“多元化”的原则兼容并蓄,在思想交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在发展的历史谱系中,在对传统男权中心的主流社会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以女性视角作为分析工具,建立了解释女性世界和经验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糅合性别、分层、地位、两性和谐等多元视角.在探讨其研究核心、知识基础并梳理相关流派的基础上,结合操作化的实践,本文提出女性主义方法论经验的普适性,以及实践维度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体系,以此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验进行反思,提出在中国场域中,对于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本土化建构,不仅审视和反思研究者和研究主题,而且还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跨文化解释视角和文化相对论,并强调男权情境中的女性话语权和研究观点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艾德里安娜·里奇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兼批评家,也是西方性别理论的开拓者之一.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其核心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是其个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和理论语境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和当代性别理论的观照下,结合里奇的一些诗歌文本,分析该思想的蕴涵与缺陷.一方面,里奇挑战父权制和异性恋霸权,质询现存权力结构下性别身份二元对立架构,提倡“女性认同”,思想具有难以掩饰的激进主义锋芒;另一方面,她设想的“女性认同”以及提出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等概念,极力将女性/女同性恋理想化,而将男性/异性主义他者化,落入了女性主义经验论的偏见与悖论之困境,也偏离了当代性别理论注重性别身份复杂性的主旨,实乃乌托邦理想.在当下中国学界对性别身份问题仍然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对里奇的思想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次叛逆和革命.该理论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该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穆雷对女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进行访谈并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之路历经十余年.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从最初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著作开始,到后来研究女性主义译本和译者,再到后来将女性主义翻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经历了理论介绍、实践研究和跨领域研究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英美少儿小说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独树一帜。值此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在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英美少儿小说研究具有时代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研究英美少儿小说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亦存在“顾此失彼”的诸多“失衡”问题,因此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独特影响,并对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的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未来走向予以前瞻则具有独特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玉琴 《天府新论》2013,(2):138-146
中国女性传统发生深刘变化与中国文明进程中的“西潮”、“西语”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是女性传统渐次变化的结果,百年进程中的女性文学史书写经历了“五四”前后、“三四十年代”、“建国十七年”、“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十年”五个阶段,女性文学史现也从男性史家的男女平权观、女性才德现,逐渐过渡为女性史家强调现代人文精神与女性主体意识.在对女性主义思潮的引进与反省中,新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史书写承前启后,逐渐淡化性别批判强度,转向对女性情感书写策略和自我存在意识的探讨.在中国文明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女性文学史写作越来越走向细密化与纵深化,文学史家所期待的既注重性别平等、也注重性别差异与和谐的性别诗学建构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面临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已经在中国浮出了历史地表,但正如当年鲁迅所追问“娜拉走后怎样”一样,当中国女性主义者们在发誓要反抗、颠覆、摆脱和逃离男性文化时,其实又重新陷入到男性文化的圈套之中,当女性主义正暗自窃喜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时,其强化的“性别意识”也许正是男性文化所欢迎的,那种不谈政治、社会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文学实践在男性文化看来,真正只是一种游戏,一种“突围表演”。  相似文献   

14.
介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思潮.虽然表面上看后现代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进行了充分发挥.但两者的本质却相去甚远,因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宏大叙事"并予以批判,它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概念都将失去效用,同时大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都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女权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待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和认识是偏颇的.女性主义思潮要想取得真正进步,必须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原理和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研究客观上推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意识的强化,但女性主义本身作为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它所提出的倡议与口号始终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有着性别观念上的矛盾,而矛盾的源头则来自于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道”与“本体论”的根本区别,以及“一体”与“两分”的形态差异。如果不能将女性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环境结合起来,女性主义不仅不能实现它本身所试图达到的积极作用,而且还会被社会边缘化甚至被一些境外势力所利用。因此厘清中西性别观念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哲学根源和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看清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女性主义观念、口号和“行动”背后的根源,从而摒除一些不符合本土文化精神的概念和逻辑,同时吸收一些符合本土现实需要的思想,以推动女性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隋少杰 《河北学刊》2007,27(1):233-237
弗洛伊德思想在为女性主义所解读并利用之时,经历了从对之简单否定到逐渐肯定的过程。作为父权性别文化建制的形象阐释,它使得“社会性别”成为女性研究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础,并开启了对父权制成因以及性别主体性文化生成的关注与探索。但“社会性别”的确立也因此抽离了两性自然差异对其得以形成的重大影响,致使女性主义的思想误入父权制话语实现的歧途。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再次证明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前瞻性,他对人类“双性人格”潜力的发掘,揭示了人性的超越本质,为女性主义精神走向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学术论坛》2007,(4):175-179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后,形成了诸多传统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主要由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现象学女性主义等构成。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开始对某些传统理论的重新认识,女权主义中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流派,如后现代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与赛伯女权主义等。新兴的女权主义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实质上,这种创新是对传统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核心是差异问题,如翻译中所反映的两性差异和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地位差异.它首次把视角落在了二元对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提醒人们注视文化中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角色.笔者在分析国内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